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书记“授人以渔”,党群“心手相牵”…九江打造更有“烟火味”的党建!

南海九江 2023-02-24

疫情防控提醒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出入九江人流密集场所需严格执行进门四件事:科学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温、扫场所码、保持“一米线”距离。请市民继续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密切关注疾控部门最新防疫要求,主动配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人间烟火味,最是抚人心。烟火味就是人情味,接地气就是要解群众忧、贴百姓心。基层村社,是党群联系最紧密的地方,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打造更有“烟火味”党建的关键一环。


南海九江,今年提出探索最有“烟火味”的基层党建,争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范,这为观察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党建更有“烟火味”,让基层更有人情味,即日起,“南海九江”联动南方日报,带大家一同走进九江的基层村社,看看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沿着已经铺上沥青的村道走进下西社区上海经济社,道路两旁绿树成萌,老人小孩在树下闲聊嬉戏;村前屋后的河涌上,鱼儿浅游,白鹅嬉水,一派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以传统养殖为主业的上海经济社,6年前集体收入还只有约60万元,在南海2000多个经济社中排名靠后。但在下西社区经济社第一党支部书记、上海经济社社长关东权的带领下,上海经济社在九江率先通过乡村振兴验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上海经济社面貌焕然一新。


十几年来,关东权孜孜不倦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并传授鱼苗孵化技术,成功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回流,逐步改善经济社空心化问题,让乡村振兴后继有人。


鱼塘养殖迎来大学生


走在上海经济社的村道上,两边的鱼塘错落有致,在冬日中泛起粼粼波光。上海经济社是南海区九江镇下西社区下属的经济社,以传统水产养殖为主业,全村拥有约400亩鱼塘,30多户养殖户,水产养殖是村集体经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这些鱼塘上多了一些年轻人的身影,他们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力,让这一传统产业得以延续,他们很多都是在关东权的带动下,选择了回乡创业。


关东权拥有30多年养鱼经验,在担任经济社社长之前,就是水产养殖的一把好手。凭借自己的勤劳实干,关东权不仅帮助家里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他还身体力行,把村里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团体。


“通过抱团发展,我们形成了一个互助团体,谁家出鱼缺乏人手,其他人都会去帮忙,实现互利共赢。”今年,在关东权的带领下,目前已经有10余名村民返乡创业,其中有5名党员、3名大学生,平均年龄37岁,10名鱼塘承包户共同成立了大尚海渔业公司,进一步强化了抱团发展。


为了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快掌握水产养殖业的市场规律,关东权不仅手把手地传授技术,由他组织的大尚海渔业公司创新农户抱团合作方式,在实行独立结算的同时,实现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的互助共享。


养殖行业需要靠天吃饭,凭借多年经验,关东权对市场行情的波动有着灵敏嗅觉,每年养殖前会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减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而对于自己累积的经验,他也乐于与其他养殖户进行分享。


水产养殖最大的难题是每年要应对不同的病害,关东权经常组织养殖户共同讨论遇到的各种问题,集思广益,共同克服难题。


关东权(中)和养殖户一起交流经验。


大学生的回流,也为村里的养殖业拓宽了销路,“有一位海洋大学的毕业生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网络联系到全国和世界各地有鱼苗需求的客户,帮助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关东权表示。


过去村里以成品鱼养殖为主,随着鱼苗市场的开拓,村里也加大了鱼苗孵化业务。尤其是加州鲈鱼苗的孵化,虽然难度较大,但他带领其他村民攻克一项项难题,“我们希望做别人育不了的品种,今年计划开展黑鱼的孵化。”关东权说。


在上海经济社,关东权总是率先做出改变的人。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如今鱼塘的养殖密度要远高于以前,虽然产量增加了,但由此也带来了病害增加、出鱼慢等问题。他认为生态养殖转型是未来的趋势,今年他也率先降低了鱼塘的养殖密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带动其他养殖户共同转型。通过技术集约、资源集约,在关东权的带动下,大尚海渔业公司养殖户的平均收益较别人提高约10%。


深化乡村振兴让党的领导扎根基层


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得益于上海经济社近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村里各项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2016年,关东权当选上海经济社社长,当时经济社所有收入均为塘租,年租金60多万元;整个经济社500多人,463股分红,人均年分红只有1000多元。担任社长6年多以来,关东权也当选为经济社党支部书记,2021年又当选为九江镇党代表,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深感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他适时利用党的政策、福利为群众服务,让村民感受到惠从党来。


任职期间,关东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建设文化楼,但苦于没钱。“集体经济薄弱,每年的收入除了分红,组织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国庆龙舟赛等活动都需要花费,剩下的资金有限。我答应村民,文化楼的建设不会增加村集体的额外支出。”


文化楼由全体村民共同捐资改造而成。


为了筹集资金,同时也借助文化楼的建设凝聚人心,关东权发动经济社的热心乡贤带动捐献;逐家逐户跟村民做思想工作,在球场成功举办了筹款晚会,吸引了全村人包括外嫁女参加。最终通过村民筹集到了120万,加上社区、党委政府的政策补助80万,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文化楼的改造。


经过活化改造后,上海经济社文化楼从一座废弃的旧蚕房,成为了一个能够供村民休闲、娱乐、健身、举办宴会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楼建设,村民进一步团结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上海经济社把握下西社区成为九江镇规划的首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社区的契机,率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最初没人愿意做,觉得是一种负担,我们就从熟悉的人开始,一点点地做,其他人看到效果,慢慢就转变了观念。”关东权表示,对于乡村振兴,村民经历了从不愿做到主动要求做的思想转变。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经济社完成了棚屋拆除、道路拓宽、停车场建设、屋前屋后花基修整、河涌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在2019年开展的干净整洁村创建验收工作中,上海经济社高标准通过验收,也是九江镇首批通过验收的经济社之一。


近年,为了推动文化振兴,上海经济社加快推动蚕房改造工作,把位于文化楼旁的旧蚕房改造成为桑蚕文化体验馆,馆里除了重现了旧时养蚕的情景,还通过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绘声绘色地介绍传统桑蚕养殖方法,进一步彰显了农耕特色。如今几乎每周,这里都会有桑蚕文化的体验活动,有志愿者讲解桑蚕文化的历史、蚕的生活习性。


下西社区桑蚕文化体验馆位于上海经济社文化楼附近。馆里重现了旧时种桑养蚕的农耕情景。

为了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到村的治理中来,关东权从自己的母亲、女儿开始,发动全家人积极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队,日常承担村里的保洁、防疫、绿化美化和维护等工作,“我们有一个微信群,有什么工作需要人手支持会在群上发布,大家都会踊跃参与 ”。


这6年来,关东权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在村民心中树立了榜样,赢得尊重。虽然工作遇到了很多难题,但他主动寻求村民的理解,努力化解矛盾,让治理根基更稳,让党的领导扎得更深,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一月一变。



关注"南海九江"视频号

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相关荐读


一周年!数说九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022-11-29

什么是新冠抗原检测?一文带你看懂!

2022-11-29

孩子居家焦虑、亲子关系紧张,怎么办?看这里→

2022-11-29

文明九江 全民行动 | 规范停放电动车,消防安全要牢记

2022-11-29

筑牢微型“防火墙”!九江开展消防业务技能“大轮训”

2022-11-29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孙景锋

编辑:佛山新闻网 崔健淇审校:何锦婷、杨荣燕

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