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经验交流:由两起质量事故引起的思考

2017-10-17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胡秋茹

(山东鲁班集团临沂建安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起由于管理疏漏造成的质量事故的描述、分析,总结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工作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从而提升混凝土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管理疏漏、热水泥入仓生产、混凝土急凝  料仓随意更换、返工事故

第一起事故,某工程在5月的一天晚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输送泵故障、到场的混凝土未及时二次掺外加剂,凝固过快,现场施工人员未能完成局部结构的振捣和抹面,造成质量事故。据了解该项目有多栋高层和多层工程,均由一家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从垫层到车库顶板完成,供应的C15、C30、C30抗渗、C35、C35抗渗等混凝土,一直很正常,得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好评。可就在本次浇筑其中一个工程的标四层梁柱板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混凝土出现了急凝的现象,部分剪力墙、楼梯、现浇板没有能够及时振捣或抹面。

1  现场施工情况

(1)白天浇筑800余方C35混凝土,施工性能很好,泵送、振捣、抹面收光进行的很顺利;(2)晚上9:00点搅拌站新进场一车水泥,温度达70度左右,分别打入正在生产的2个水泥料仓。在此之后生产的混凝土,现场浇筑人员虽然感觉没有白天的混凝土好施工(主要是坍落度损失比较快),但也能够完成振捣和抹面。而在中途大约凌晨2:00点泵管出故障,维修了 1个多小时(期间有2车混凝土已经到现场等待浇筑),修好混凝土输送泵后泵送浇筑这2车混凝土时未采用二次掺外加剂的方法而是直接加水调整坍落度至能泵送。而这时施工人员又为了抢时间而分开作业,楼梯、剪力墙、现浇板多处同时浇筑成型,待泵送完混凝土之后,再返回来振捣、抹面时发现混凝土已失去流动性,感觉很难操作了…..

2  分析原因

使用了热的新鲜水泥,(新进场的水泥分别打进了2个都有剩余料的水泥料仓,新旧水泥混在一起,下料时说不准啥时候用了热水泥啥时候用了旧水泥)、输送泵故障延长了新拌混凝土等待时间而没有二次掺加泵送剂、工人工作面太大,不能及时对工作面上混凝土进行振捣、抹面操作。

3  总结经验

加强生产管理是保证混凝土土质量的关键,(1)搅拌站混凝土原材料要提前备足,并且对生产线料仓循环使用,做到先进先出。(2)监控水泥的入仓温度,温度过高的水泥(超过60度)严禁入仓。(3)尽量一个仓用完了再打进水泥,保证不会使用到新鲜水泥;(4)施工前要有泵送预案,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要有备用设备,特别是输送泵、振捣棒等;一旦出现设备故障能够及时替补,以免到场新拌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5)每一辆运送混凝土的罐车都要配备桶装外加剂以备关键时候进行二次掺加,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或者其他故障增加等待时间的问题。

另外,加强水泥留样检验,不能因为信任厂家就放松抽样。此次事故也怀疑与水泥有关,但搅拌站当晚水泥进场未留样,只能吃哑巴亏。

第二起事故,将装过膨胀剂(粉)的粉料仓未彻底清理就改为水泥料仓,生产过程中该水泥料仓突然下料为积存的膨胀剂,造成一车混凝土浇筑后不凝固。装过膨胀剂(粉)的粉料仓在装水泥之前专门安排人员进行了清理,但因粉料仓构造的特殊性,装入水泥后,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其中有一车突然下料为膨胀剂,由于混凝土在夜间生产和施工,没有人发现这个变化,直到第二天混凝土不凝固才发现了问题,不凝固的部位混凝土色红,一看就是膨胀剂的颜色,好在就一车的方量。搅拌站领导与施工队协商,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掉这部分膨胀剂过量的不凝固的混凝土,用另一个粉料仓的水泥生产混凝土重新浇筑。同时将该混了的粉料仓重新进行了彻底地清理。由这次倒换粉料仓的事故告诫人们:搅拌站的料仓尽可能专仓专用,不要轻易倒换,这方面管理者必须严格把关。

另外,从技术方面总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者混凝土缓凝原因如下: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的原因:(1)外加剂缓凝组分用量不足;(2)原材料温度过高;(3)水泥中存在硬石膏;(4)骨料中石粉或含泥量过高。

混凝土缓凝或不凝固的原因:(1)外加剂掺量过大(超过常用量的一倍以上)或外加剂缓凝成分过多;(2)气温突降(超过5℃时,应减少0.3%外加剂,加20㎏水泥,加10㎏水,减20㎏粉煤灰)而没有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整;(3)错把矿粉或粉煤灰当成水泥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