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原创】北京,北京

2017-04-25 triton 北大清华讲座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简介

Triton,中文系的心理工科的命。


北京,北京

 

     引言:我与北京的距离不是可以量化的――就像北四环学区房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收入,它更像是一层膜。

第一次起进京的念头是因为老舍。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又是满清遗民,写得一手京味儿文章。尤其语文课本里一篇《想北平》,他想的是故乡,我想的是远方。填高考志愿时跟爸爸提起这一段,他不无担忧,叹到“北京不是文章里写的那样”。颇不以为然,我固然知道北平已是北京,是数千万人口、雾霾严重、耗散了无数青春和理想的拥挤都市。但那里毕竟还有老北京的声韵和遗味,有叛逆少年们的躁动声息,还是尤其吸引我这样的伪文青。总之,当时觉得无论如何,帝都都是值得去上一去的。抱着这样的念头,我来到了北京。


学校在五道口,是一座极狭小普通的“211”,周围环伺着北大、清华等等名校。但尽管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初到京城的我还是抱了“看尽长安花”的念头。大一课极少,给了我大把时间挥霍。可愿意同游的人并不多,于是习惯了独自出游。皇家园林、天子殿堂、老旧胡同、商贸中心、文青圣地、摇滚天堂、大小展览去过不少,可渐渐地,却不复最初的雀跃欣喜。倒也不是看腻了风景,只是越来越察觉到距离——我和北京的距离。

想到写这些东西是受到最近关于“清北学子买不起学区房”的声音影响,但是想说的东西还是多少不同——毕竟我还是象牙塔里的学生,对生活的现实和艰辛实在了解不多。提起北京,我前面提过的京城遗韵、青春躁动其实都不过是小孩子的童话和幻想,大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更重要的东西——教育、科技、政治、经济,或者说——工作、上学、住房。

 

可是,上面那些词固然庞大,却不曾给我带来太多感触。毕竟在我看来,要不要留在北京,能不能找到工作等等各色问题,都关系到智商情商、家庭背景、社会资源、人品性格等等,都是个人能力问题。它们更像是不远处横亘的山峰,是可以量化的——就像北四环学区房的价格,和你的收入。而我想谈到的距离更像是一层膜。

它让人以为这座城市触手可及,可真正触及的却不是这座城市。我来自一个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小县城,在小县城里,人们的生活很简单——不带褒义,我不是要描述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这里的人跟大城市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我们中的一部分——不论是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可能终其一生能到的最大的地方只是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二三线城市。在这个县城里,一起车祸可能会被讨论几个月之久,人们经常提起的政府部门以乡镇或者县开头居多,聊起某某的孩子在“北上广深”会引来一片艳羡,出国更是像另外一个世界。从这样一个万事简单的小县城来到北京,走不了多远就是清华北大,去一趟超市都会路过搜狐大厦,周末去玩儿的地方是世界遗产,距离折了无数英雄的皇宫也不过几十分钟路程——最初实在是欢欣鼓舞的。可兴奋劲儿过去之后,这层膜也渐渐显露端倪。


听到了有人在聊深造,聊工作,聊未来的行业趋势,聊认识的哪一个富二代是如何优秀,聊哪个同学自己创业已经身家千万;也看到了地铁口背着吉他唱歌的年轻人,出入CLUB的长相漂亮的男女,学校门口拉着孙子的手的爷爷,地铁上拿着喇叭的乞丐……当这一切发生,这些人于我触手可及,而我永远也不会伸出手——这就是那层膜,就是我和北京的距离。

我为什么要来北京?少年心性,情怀和热血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功利心也绝非没有。可是当我在十点钟的十号线上听两个满身疲惫的年轻人聊起他们十站之后十个人租住的小屋时,这些原因却开始失去它们的力量――却又记起网上很红的一句话,“你感到迷茫,不过是因为你的实力配不上你的野心”,那么是不是无知其实是幸福的——困在自己的一方枯井,世界只有一小片圆圆的蓝天。

 

少年意气,当是风华正茂、诗酒年华,已被不少人说过写的东西缺少青年人的志气和飒爽。可困于眼界和心胸,囿于方寸,看到的不过流水落花,写来的也只是败柳残红。

总之,在二十岁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是迷茫的吧,多多少少,更尤其是在这样一座城市。不过也很幸运,你我来到过这里,到过这样丰富极端让那么多人爱憎两难的地方。而迷茫多是因为眼界和心胸不够开阔,以至看不到前方,看不清世界,看不懂自己。走出来,当真不是易事。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纵然有些消极逃避的嫌疑,总归还是能给在大雾中的你我些许安慰吧。

投稿事宜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部分往期原创文章:

【原创】生日礼物

【原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图片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阿姬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