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浮生六记》里的女权

2017-05-12 辛朝冉 北大清华讲座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浮生六记》里的女权


《浮生六记》读来只剩无奈。

 

少年时沈复可以和芸娘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玩盆景,看山水,活成了标准的江南才子;中年因替人做保受牵连,变穷后的他,与芸娘或寄人篱下,或聚少离多。芸娘死后,回忆往昔,写成浮生六记。由于历史久远,只剩四篇。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写他和芸娘爱情的《闺房记乐》。年少时沈复有感于芸娘年纪轻轻用刺绣撑起她的家,又可以出口成诵,而一见钟情。新婚后外出求学,但仅短短数月间的分别也无法接受。芸娘本想给沈复纳个小妾,却因为看中的人被土豪抢走而伤心难过,最后竟因此气死。此文想说的便是此处。

 

不论从古到今,爱情一旦被分割就是让人无法接受的,换句话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有两个人。不然那些出轨大戏也不会分分钟成微博热搜的爆点。而芸娘自己也曾期许,她的理想生活只是“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沈复也“以为然”。

 

看的出来,她的人生规划里并没有第三个人,那么她为什么一定要给沈复纳个小妾呢?其背后的原因,大概是她必须面对的,是整个封建伦理系统。——女人一定要遵从“女德”,男人一定要有三妻四妾。而芸娘自己便是想通过一个妾的存在,完成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同时“妾”也是对她“正妻”地位的肯定。

想到这里,忽然觉得有点可笑——不会因为《男子汉宣言》而感到不舒服的我,却非要从这流传百年的名篇中挑剔女权的梗。首先,对于90后,男女平等似乎已经不算一个大问题了。因此,当看到网上人们几乎一边倒地说《男子汉宣言》的不好,韩寒是“直男癌”,只能让人想起《海边的卡夫卡》里一个相似的情节。

 

两个女权活动者向大岛反映他所工作的图书馆的问题:没有单独的女厕所而是男女兼用,男作家的书排在女作家前面。


大岛反驳:“……罗马字母的G在自己F的后面你气恼过么?书的68页尾随在自己的67页之后你闹过革命么?”

 

很多女权癌都在讨论的问题就像上面那样类似字母表的顺序的问题。但芸娘却逼着让我想到实实在在的女权。

 

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芸娘会偷偷给沈复留粥,她会和沈复讲自己喜欢的诗词,“就汉、晋人中调高语炼,似觉相如为最。”,为了去庙里看灯而女扮男装……但一旦牵扯到外部力量,她所做的一切又变得很正:庙会后,因为撞到一位少妇无力辩驳,情急解下帽子——“我亦女子尔”;小时候因为亲戚看到她给沈复留的粥而被开玩笑,结婚前再也不敢正眼看一下沈复,结婚后担心别人说闲话而早早起床;以及最荒唐的情节,她执着于给沈复找个妾。

 

即便以现代的观点看,对外对内,这样的芸娘绝对是贤惠的。大概也是因此,会有那么多人留下这样的评价——人生得芸娘足矣!但当对芸娘的评价是“想拥有”的时候,一部分人就已经把她的角色设定成了一个贤惠的妻子。此书的闪光之处便在于,芸娘以她天性里的率真艰难地与当时的社会平衡。她的愿望也许只是粗茶淡饭,但她读过的书,以及社会的习俗,都默默告诉她,追求一条更“贤惠”的路。

太贤惠又怎么了呢?记得龙应台在小说中提到过,“她会没有自己”,此处我深以为然。龙早期的小说都与女权有关,当时的她从80年代的台湾去了西方国家,想必是深刻体会到了其中巨大的差别,才对女权有那么强烈的争取意识。在之前的社会,“意识”便如同火种般难得。

 

在没有“意识”到男女不平权的时代,没有自己的芸娘急于完成她的社会层面的任务,因此造成了她的悲剧。但其实,人们更喜欢的是芸娘流露出的天性,而不是她的“识大体”。

 

另外,从文字方面讲。最早接触沈复,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童趣》:把成群的蚊子想成仙鹤,蛤蟆争斗想成攻城略地……对于任何一个想象力都是天马行空的小学生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新奇的想象。俞平伯曾评论此书:俨然一块精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虽制作精微,却不见制作的痕迹。大概是太精微,读罢无法领会,文笔方面,还是觉得张岱更胜一筹。没有芸娘,他是否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才子?

作者简介

辛朝冉,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爱读书爱写字爱自己,现有个人公众号"佚名"。

图片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阿姬哈


投稿事宜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部分往期原创文章:

【原创】我们怎么看待范雨素

【原创】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