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玩捉迷藏的时候,他从不蒙上眼睛

2017-11-05 北大清华讲座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悲怆》的第三乐章,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悲怆》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在去年,“少年听音者”刘浩携手盛原老师在中山音乐堂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这是刘浩的首场独奏音乐会。


此场音乐会中,刘浩演奏贝多芬的经典奏鸣曲《悲怆》,更带来了一些原创作品!


刘浩有着过人的音乐才华,天赋极高,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他听几遍就会了,学习的速度非常快。虽然看不到乐谱,但通过母亲的帮助,刘浩在听乐谱和触摸乐谱中学会了一首又一首乐曲。刘浩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都深深打动了盛原老师。



刘浩,盲童。


2007 年摘得中国第一届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大赛电子琴专业少儿A组金奖。


2009 年参加德国舒曼钢琴大赛,获得北京赛区第一名,亚太赛区第三名,总决赛季军。


2016 年“生命在继续”慈善晚会“塔拉奖”获得者。


在这些与正常孩子同台竞技的舞台上,刘浩从不显得弱势,他甚至表现得比绝大多数正常孩子还要优秀。


这位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少年,虽然看不见,但他从不抱怨,只会更加努力。




他并不是什么神童

刘浩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他之前,家中已经有一个姐姐了。但不幸的是,姐姐在智商上有些问题。为了以后有人能够照顾智力有障碍的姐姐,康桂芹夫妻俩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没想到,30多岁的康桂芹怀上了三胞胎。刘浩是三胞胎中的老大,也是三胞胎中唯一活下来的孩子。刘浩被检查出因吸氧过量而造成视网膜病变。


他成为了盲童。


在这之前,刘浩曾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但现在,失明的刘浩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压垮了这个家。


夫妻俩都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幸福快乐地长大。


3岁时,命运被撬开了一丝缝隙。


小刘浩能够用妈妈给他买的只有7个键的玩具琴弹出他只听过一遍的曲子,这让全家人喜出望外。


康桂芹说:“他越是看不见,越得让他学一技之长,以后能照顾自己,不能什么都指望着国家。况且,他是个这么聪明的孩子。”


那一年,只要家中没有大事,她就会带着刘浩去赤峰的各家琴行里寻找电子琴老师。一次次的登门拜访,换来的只有一次次的碰壁而归。


天气好的时候,母子俩就一同出门;如果是雨雪天气,康桂芹就会将小刘浩安置在家里,自己去找琴行。他们断断续续找了一整年,几乎踏遍了赤峰市所有挂着和音乐有关的招牌的店铺。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被介绍给了赤峰市一所音乐学校的刘永学校长。求学的经历感动了刘校长。


面对这样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刘校长毫不犹豫地答应教他学琴,并且不收一分钱。这一次,小刘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电子琴老师!他如鱼得水,电子琴水平进步得飞快。在摘得全国比赛的金奖之后,刘校长建议小刘浩去北京学习钢琴。


但是没有钱,又不认识人,吃住该怎么办,又怎么去找钢琴老师?


康桂芹没管这些,母子俩毅然地去了北京。


在北京,母子俩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


第一次去北京求学,所有家当就是家里的二手电子琴和妈妈身上不到300元的现金,毫无头绪的母子俩没钱吃饭,也找不到住的地方,一天到晚就在北京的大街上像无头苍蝇似的打转,就差沿街乞讨了,无奈只好返回赤峰老家。


康桂芹明白,儿子心中揣上了一个宏大的梦想,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她毅然决定再次去北京求学。


等到第二次去北京的时候,总算是把小刘浩送进了盲童学校上文化课,但因为家里没钱,租的出租屋就是用石棉瓦搭起来的小棚。屋子特别小,就能放下一张单人床,连窗户也没有,上厕所或者洗澡都要到外面去。有时候康桂芹忙不过来,就会给小刘浩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就当是尿壶了。



因为有爱,所以勇敢

这个伤痕累累的家,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


支撑他们的,除了信念、勇气,更多的还是相互依靠、相互支撑的爱和陪伴。


小刘浩虽然看不见,但他总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在小刘浩的成长过程当中,并不高大的妈妈一直都是他最安心的港湾。他十分明白,他能够坐在盲童学校里上课,能够学琴,能够学盲谱,都是爸爸妈妈花了无数的心血为他争取来的。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以后好好弹琴,成为演奏家,买一栋大房子,能够把家里人都接进去享福。


有一年母亲节的时候,刘妈妈正要把放学的刘浩接回家,没有想到,一向乖巧懂事的儿子突然闹着要吃西式快餐。刘妈妈不愿意,觉得太贵,就和儿子商量了半天。但小刘浩死活就是要吃,差点就要在大街上耍赖了。刘妈妈不忍心,就带着儿子第一次踏进了西式快餐店。


对他们来说西式快餐店的东西太贵了,刘妈妈就只要了一份套餐,想着给小刘浩过过嘴瘾。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刘浩却坚决摇头不吃。她问为什么,小刘浩就摸着妈妈的脸说:“妈,你吃,今天是母亲节。”


刘妈妈的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感觉到妈妈在哭的小刘浩立马慌了,他给妈妈擦眼泪,自己却快要哭了。他问妈妈,是不是不喜欢吃,他说,他知道西式快餐很贵,但是今天妈妈过节,他想给妈妈吃点好吃的。


刘妈妈搂着小刘浩,把哽咽的声音都咽了下去。她拍着他的头说,妈妈今天很

高兴,很高兴。


小刘浩一下就收住了眼泪,在妈妈怀里很满足地笑了。



为欢乐而活

小刘浩的成长之路如此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默。


小刘浩仍然会扬起那张充满了生机的脸,晒太阳、笑、弹琴。


他竖着耳朵聆听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发出的声响,风、机械手表、计算器、录音机。他用那双并不大也并不厚实的手拥抱他所能触及的一切。


3岁时的塑料玩具,4岁时的二手电子琴,成为他与音乐沟通的桥梁。


他的世界一片漆黑,他便用音乐寻找这世间所有波澜壮阔的美和感情。从清晨到午夜,这些温柔的音符成为刘浩生命中最幸福的存在。


著名的捷克作家伏契克曾说,“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


罗曼·罗兰也说过,“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


刘浩不一定听说过这两句话,但是他却是这些话最好的践行者。


虽然舞台上的他寡言沉默,但其实他的内心一直燃烧着一股火焰,不断发出光亮。


两三岁时,小刘浩的眼睛已经不像刚出生时那么黑亮了。随着他慢慢长大,小刘浩的眼睛开始变得浑浊,再加上他控制不好眼白,一双眼睛乍看上去有些吓人。


而邻居家的小孩们,年纪还小,有些害怕。他们不愿意和这个看起来就不一样的孩子玩,他们的喜怒哀乐自然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以至于小刘浩的手刚一摸到他们的脸,甚至还没碰到,他们就会被吓得哇哇大哭,甚至会躲到家人的身后。


小刘浩虽然不懂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们都躲着他,但也不气馁。他总是对躲着他的小朋友打招呼,介绍自己,对他们甜甜地笑。慢慢地,小朋友们也知道这个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的小朋友并不是坏人,玩游戏的时候也开始接纳他。


小刘浩对此十分开心,他和妈妈说,他玩捉迷藏都可以不用蒙上眼睛。


直到现在,刘浩仍然对人声鼎沸的地方充满向往。


他喜欢人多的地方,大家的声音一口气传进他的耳朵,就像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的画面一股脑地冲进了他的脑海,这种充实感让他觉得安心,让他知道,其实他与这个世界的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


除了和小伙伴一起玩,刘浩还找到了让他更幸福的事情—音乐。


如果家里的大人都很忙,小刘浩就会自己在家中“探险”。他总是能找出家里所有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在耳旁听,一个个琢磨。手表、带声音的计算器,都是他最喜欢的玩具。


他慢慢发现了自己的不一样,所以也总是追在妈妈后头问:“妈妈,为什么我总是什么都看不见?”


但是小刘浩很快发现,每当他问起这个问题时,妈妈总是流泪,抱着他和姐姐痛哭。慢慢地,刘浩也就不再问这个问题了。



与郎朗同台演出

那是2007年的国庆,即便现在想起来,也幸福得让人不敢置信。


那年9月,刘浩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盲童学校学习,开始了他的上学之路。能够在学校上文化课令小刘浩十分开心,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的时候却不和同学们一起玩闹,而是坐在自己座位上,拿着数学课上老师发的小木棍撑手。


让他发挥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家电视台的一位编导联系上了刘妈妈。在电话里,这位编导邀请刘浩参与一期节目的录制。当时郎朗正在南京准备一场慈善音乐晚会,需要二三十名琴童,而且到时候还会选出几位琴童和郎朗同台演奏。电视台方面能够帮刘浩联系到郎朗方面,提供这个机会。


刘妈妈那天晚上接刘浩回家的时候,在路上就把这事和他说了。刘浩一只手被妈妈牵着,另一只手就像鬼画符一样的在空中胡乱地挥舞着,高兴得又蹦又跳,刘妈妈都差点拉不住他了!


对于6岁的刘浩来说,能和郎朗同台演出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就对郎朗有所了解。在赤峰的音乐学校学琴的时候,刘浩曾经在刘校长的电脑上听过郎朗的钢琴曲演奏,这让他印象深刻。


刘妈妈看他这副高兴坏了的模样,心里却想得更多,她真是担心极了。“可你没学过钢琴,你真能弹好吗?”刘浩站在出租屋的小床上,拍着胸脯,豪气万丈,“肯定能弹好!”


看着刘浩这么开心,又十分有信心的样子,刘妈妈最终还是答应了节目组。经过多方协商,最后确定下来,郎朗要和刘浩一起演奏的曲目是一首15分钟的大曲子,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在此之前,刘浩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曲子。


还有两周的时间,没有钢琴基础,没有钢琴老师,甚至还要每天兼顾文化课的刘浩,到底怎样才能学会这一首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曲子。


刘妈妈一想这事就头疼,但刘浩不一样,他每天开心得不得了。上学路上也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这件事,他说,他想要一个老师,跟着老师好好地学琴,只有这样,才能在上台的时候弹得更好,让大家开心。


刘妈妈一直没能帮小刘浩找到钢琴老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条件并不好的家庭实在是承担不起高额的钢琴学习费用。


但这一次,找到一位能够教刘浩《军队进行曲》的老师已经成为燃眉之急。为此,刘妈妈拜托了盲童学校里的器乐老师,希望他能够推荐几位老师。一行三人穿过半个北京,终于找到了一家琴行愿意教刘浩这首曲子,而且只收300 元。


老师找到了,但刘浩和刘妈妈还得找到谱子才行。


但是钢琴谱并不是什么热门书,很多书店里都没有,有的书店虽然也卖琴谱,却没有收录舒伯特的这首《军队进行曲》。母子俩进了一家又一家书店,但最后都只能失望地离开。


一整天下来,连饭都没时间吃,更没有休息的时间,小刘浩早就又累又困了。因为不想让妈妈更辛苦,他一直都是在自己走路,天黑的时候,他的腿都已经开始哆嗦了,根本走不了路。


但刘浩和刘妈妈都不愿意放弃。刘浩说:“我一定要找到谱子!”


但是当时,刘妈妈和刘浩才来北京不到一个月,这么走来走去地找书店,他们最后都迷路了,只能是边走边向路人或者街边的小店问路。


到晚上9 点多的时候,刘浩一家终于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琴谱,是收录在一本又厚又大的砖头似的书里。一问,这本书竟然要27 块钱!刘妈妈却没带那么多钱。最后是店主好心,特意帮他们把《军队进行曲》琴谱的那几页复印好了,只象征性地收了刘妈妈1 元钱。


这一天,刘浩在外面走了十多个小时的路。


等到回出租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 点多了。小刘浩其实早就困得睁不开眼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还没有把盲童学校文化课的作业做完。


在找到老师的第二天,刘浩就去学琴了。因为刘浩看不见谱子,当时的他也还没来得及学盲谱,所以只能是老师握着他的手慢慢学。两天下来,刘浩就分别把左右手的部分学会了。但这不够,只是勉强能弹,并不能在舞台上完成一次成功的演出。周末的时候,刘浩就一直在钢琴学校练琴,根本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军队进行曲》整首曲子长达15分钟,对于6岁的刘浩来说,完整地将一首曲子弹下来是一件强度特别高的事情。他从早上一直练琴练到了天黑,中间也没怎么休息。弹到最后,刘浩已经累得不行了。


刘妈妈在日记里写道:当时刘浩的左手从手指间到胳膊,全部都特别疼,他是弹不动了才停下来的,等到回家的时候,连手指都已经抬不起来了。


那时候的刘浩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他每天一大早起床,吃了早饭之后去盲童学校学习文化课,一直上到下午的第二节课下课,刘妈妈就会把刘浩接出来,两人便急急忙忙地赶去音乐学校学琴,一直到晚上10点半下课。学钢琴的地方离家特别远,为了省钱,等刘妈妈带着小刘浩坐公交车回家的时候,往往已经很晚了,如果遇上堵车,就得半夜才能到家。


虽然很辛苦,但是有了老师的专业指点,再加上刘浩这么高强度的练琴,短短几天时间,刘浩演奏《军队进行曲》的水平突飞猛进。



汗水是最不会被辜负的

刘浩的《军队进行曲》在南京登台演出时,不但受到了郎朗的高度赞扬,也收获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刘浩说,弹琴对他来说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如果能将这件幸福的事情分享给更多的人听到,那么,这一定会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我就觉得上天是公平的,虽然让我眼睛看不见了,但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妈妈,所以我得感谢,我感觉特别幸福。”


“虽然我们身体有残疾,但我们身残志不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没有不可能。”


刘浩,用他生命里的一个个音符让我们明白,生命,永远没有不可能。

董卿在《挑战不可能》中说:

刘浩即便觉得难,他也说我试试。我觉得这种态度,首先就让我们非常赞赏。不管你的挑战项目本身的难度怎样,可是我们最终想看到的,无非是人愿意去挑战的一种精神。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对于小小少年“听音者”刘浩来说,逆风的地方更适合飞翔。

我们哭着来,又喃喃地去

从生到死

每个人都有一曲属于自己的乐章

我们在其中高兴地手舞足蹈

又哭又笑

温文尔雅也歇斯底里

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的色彩斑斓

但声音里同样有七色之光

音乐是我的“眼睛”

有它

我的世界就永远没有黑暗

没有不可能

我是刘浩



在惊叹与感动中

领略平凡生命的完美绽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挑战不可能》第一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