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18-01-10 张老师 北大清华讲座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感谢五十年来所有给我爱的人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题记

 前些日子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三里河-----共和国的隐形中心》,介绍了三里河的前世今生,一张张熟悉的照片,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把我的思绪又带回了我生活了三十年的计委大院,那些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掉。

计委大院高官名人众多,但也有像我这样的苦孩子。苦孩子在那些年得到亲人加倍的爱,得到好心人的热情帮助,现在想起来都会泪流满面。


每次从计委(现在叫国家发改委)高大巍峨的苏式大楼前走过,总禁不住驻足看上几眼,童年我多次和妈妈走进这座大楼,大楼里房间宽敞明亮,爸爸生前也在这座大楼里工作,如果活着,也一定能成为什么“长”,四十多岁他去世了。爸爸得的不是什么致命的病,只是肝不好,不能太累,有时候要经常休养,不能上班。善良的爸爸觉得自己经常不上班还拿着国家的工资,心里不落忍,就觉得自己心里有愧,对不起组织家庭。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每天上班工作,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了能在家里多干些家务,他坚持要做割脾手术,结果就没下手术台。我太小,爸爸在我的记忆就是个空白,但我家里有爸爸留下的几本日记,娟秀的字体,记着自己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有我们四个人出生的年月日,几点几分,体重多少,有我们家一天开销的账单,有自己童年的经历,生病不能上班的苦闷愧疚,甚至在手术前,他也将最坏的担忧写了下来,“如果手术失败而死,那可把一家害苦了,孩子太小,兰香(妈妈的名字)又做不来事。”我清楚记得这些句子,看日期就是爸爸手术的前一天。我 47 32460 47 15232 0 0 3474 0 0:00:09 0:00:04 0:00:05 3474边读边哭,因为有了几本日记,我了解了爸爸。爸爸是带着多么大的牵挂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的。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听别人说,你爸爸是一个太好太好的人,他如果不做手术不会死。可惜好人不长寿,他就是活得太认真了太努力了。怎么好人就不长寿呢?


爸爸容貌俊秀,脾气好又能干,在爸爸的宠溺下妈妈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爸爸一走她的世界突然坍塌了。从我记事起,妈妈从不提爸爸,她也从没有在我们面前提过她对爸爸的思念,她心里的苦,我们几个年幼的孩子怎么能理解得了?生活让她没有时间哭泣,她学会了做饭,洗衣,生炉子┈┈我常常这样想,如果爸爸一直活着,妈妈一定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幸福女人?爸爸一定深深镌刻在了她的心里,她没有再嫁,为了她心中的最爱和孩子,自己孤独过了三十年。


爸爸去世了,扔下了没有工作的妈妈和我们兄妹四人,最大的哥哥十三岁,最小的我才三岁。按照国家规定,计委要给我们五个人生活费,妈妈一直给到死,我们直到参加工作,自食其力为止。最初好像每人8块,四十几块钱,怎么够生活?妈妈就要经常向组织申请困难补助。可能是为了博得同情吧,妈妈每次去都要带着孩子,最小的我是妈妈每次进大楼必带的。好心的传达室阿姨每次都破例让我们进去,有时候是管人事的干部出来在传达室见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吴荣的处长,矮矮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每次见到我都会把我搂在怀里说“这孩子长得真可爱”,他不住抚摸着我的头,眼中满满父亲般的慈爱,这让我这个从未感受过父爱的孩子,心里涌出一股股暖流,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每当这时候妈妈总是流着泪说:“如果组织不管,孩子就放在这吧,我是没有能力养呀。”那个吴叔叔就连声说:“别急,别急,解决,解决,我一定会帮助你们的。”,这样过几天,三五十块的补助就会由他的手下送到我们家里。他也经常会亲自来,每次来都将我搂在怀里,对妈妈说:“好好生活,好好抚养孩子长大,有困难尽管说,我会帮助你们的。”每月的五号从大楼里取回生活费,每次接到组织送来的补助,妈妈总是对我们说:“是党把你们养大的,如果在旧社会,我们早就饿死了。”在妈妈的心中那座巍峨的计委大楼,那个和蔼善良的吴处长已经成了党的化身,成了我们五个人生活的依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坚信有党有组织,只要想到有人会管我们的,妈妈就变得特别坚强。在我的心中那位矮矮的吴处长已经成了父亲的化身,他的拥抱,他的抚摸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温暖,到现在都不能忘。这个吴处长在姐姐高中毕业那年又把姐姐安排进了计委。四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他身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妈妈经常抱着我去医院,从三里河到儿童医院三站地,妈妈为了节省五分钱的车费,从不坐车,走着去走着回。我家院子前面的楼房有一个小个子叔叔给计委的领导开车,每次看到妈妈抱着我去医院,只要是车在家总是送我们过去,妈妈说:“没关系别耽误你工作。”他总是说:“抱一个病孩子走那么远的路太累了。”那是一辆白色的上海牌轿车,我平生第一次坐小轿车,土黄色的座套,真舒服呀,坐上去高兴得 好像病都好了。小个子叔叔头微秃,妈妈说人家都叫他“小个子兵”,当兵出身的。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什么东西,院子前面楼房一个阿姨经常带我去商店给我买糖吃,去计委礼堂看电影,个子已经长到该收票了,售票的阿姨假装视而不见。

小时候的我敏感虚荣,常常觉得命运不公为什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后来我家搬进了楼房。我们学校就在我家楼后面,操场地方小,老师经常在我们家楼门前面的小马路上带我们上体育课。那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妈妈经常从家出来到不远的街道工厂上班。我不愿意让同学知道我妈妈,我觉得她太老,穿得又寒酸。有一次,我们排着队冲着我家的楼门方向站着,妈妈就恰好走出了楼门,灰白的头发,皱巴巴的衣服,手里还拿着半块窝头。有认识妈妈的同学就回头看我,我低下头,心生抱怨,偏这时候出来。还吃什么窝头,丢死人了。


待我抬头,妈妈走远了,白发在风中飘拂。现在想想妈妈是忙了一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呀。真的是孩子不懂事呀。妈妈离开我二十年了,想到她这一生操劳没有享什么福就离开,真是心痛不已呀。那攥着半块窝头边走边吃的白发亲娘,经常走到我的梦中。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到三里河,我经常喜欢在那些尚未拆除的老楼中穿梭,走走熟悉的小路,这些破败的楼房中曾经住着那些给我温暖给我爱的至亲,还有不知名的善良的人,他们在哪儿呀,或许已离开人世,或许幸福地过着自己晚年。那些年,我生命中的那些人, 就是这些人,他们的善良大爱让我这个苦孩子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让我日后人生时刻鞭策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如今我也年过五十了,可他们的面容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梦中,挥之不去,永远难忘。


当年的那个苦孩子也已经年过半百,她给她的孩子一遍遍讲那些年的那些事,那些人,她成了一名老师,她给她的每一届学生一遍遍地讲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她就是要让他们做一善良的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情感日益淡薄的社会,不要丢掉这份善良,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作者简介

张老师,中学语文教师,有感而发,倾注真情,可能是人到老年,喜欢怀旧,以至于边忆边写边哭。写下此文感谢五十年来所有给我爱的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阿姬哈

投稿事宜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部分往期原创文章:

【原创】回家的路

【原创】《前任3》: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