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河南到2035年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

大河网 2022-05-09

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民航服务市市全覆盖、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2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河南省‘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快递物流到村头、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十四五”河南综合交通计划投资9400亿会花在哪儿?



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枢纽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支撑。《规划》提出要打造“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实施高速铁路“拓展成网”、民航机场“强枢增支”、高速公路“13445工程”、内河水运“通江达海”等重大工程,规划实施重大综合交通项目294个。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介绍,“十四五”综合交通投资9400亿元,比“十三五”增加3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到2025年,铁路里程力争达到7600公里,民航机场形成“一枢多支”格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000公里,建设普通干线公路3000公里、农村公路4万公里,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双高速、乡乡通二级路、建制村通路面宽4.5米以上公路、民航服务市市全覆盖、综合枢纽市市全覆盖、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


“河南号”马力全开!交通区位优势再造到2035年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



近日,一条郑济、郑万高铁车站命名确定的消息备受关注。交通工程关乎民生,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举足轻重。由河南省会郑州向八个方向延展的米字形高铁路网,是河南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名片之一。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介绍,《规划》是国内首个以枢纽经济为牵引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省级规划,将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统一布局、统筹实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战略性、创新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

  

《规划》提出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枢纽通道优势凸显,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成效显著,以枢纽经济为牵引的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交通强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

  

到2035年,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有机融合,率先建成交通强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枢纽经济:推动交通运输优势再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提出,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产业发展、城镇开发、内需扩大、区域联动、高水平开放等深度融合和精准适配,加快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规划》提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为主骨架,以“通道+枢纽+网络”运行系统为支撑,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科学引导城镇空间开发,构建“一核四区、四带牵引、五型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融合互促发展总体布局。重点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综合交通枢纽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核心载体。

  

布局:除了省会郑州,河南这些地市也被纳入交通枢纽

  

《规划》提出构建由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洛阳、南阳、商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安阳、信阳、周口、漯河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组成的“1+3+4+N”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强航空、铁路、内河水运主导型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和物流枢纽建设。建设现代枢纽产业体系是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效益、发展枢纽经济的关键支撑。

  

《规划》以建设通道经济带、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区为重点,拓展枢纽经济发展空间,提出将郑州打造成为全省枢纽经济发展核心动力源,将郑州都市圈打造成为全省枢纽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建设豫西、豫南、豫东、豫北4个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区;以现代产业、创新、文旅和生态经济为支撑,培育打造中原—长三角、京港澳、陆桥、济郑渝4条通道经济带。

  

产业:发展航空、陆港、港口、高铁偏好型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提升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现代供应链等枢纽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推动交通运输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航空、陆港、港口、高铁偏好型产业集群,重点培育1个万亿级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10个以上千亿级枢纽偏好产业集群,扩大枢纽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拓展枢纽经济辐射联动发展空间是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枢纽经济的有效途径。

  

“该《规划》既是我省‘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融合发展的路线图,又是施工图,《规划》的印发实施将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坚强的交通支撑。”宋华东表示。


来源:大河网 记者:申华


责编:赵惜辰  审核:张磊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