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财政、融资、培育全套“安排”,河南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准备这样建

大河网 2023-03-05


把未知变成可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换道领跑战略的重要抓手。4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河南省‘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前瞻新兴、擘画未来 河南构建“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4%、比“十二五”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标丨将河南建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于2021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明确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优化生态、激发活力;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和需求引领、供需并重”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五项主要原则。

  

《规划》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0%;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形成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1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35年,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未来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布局丨构建“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立足我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

  

“4”:4个主导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好基础、引领带动作用强、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4个主导产业,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支撑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

  

“5”:5个高成长性产业快速做大规模

  

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新兴服务业等具有一定基础、发展势头好、能够快速做大规模的5个高成长性产业,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应用和新兴技术的融合赋能,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优势,培育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新业态、新模式。

  

“6”:6个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聚焦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抢占发展先机的6个未来产业,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强化前沿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填补技术空白、突破技术封锁……河南省产业研究院数量已达到25家


河南已培育建设了2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制造强国建设安排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制造业创新中心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我省已培育建设了2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含6家培育单位),涵盖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康复和绿色食品等行业,其中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已升级成为第1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填补技术空白、突破技术封锁……河南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先后发布了中国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100马力新能源无人驾驶轮边电动拖拉机样机,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农机大数据平台链接31个省份、超过10万台农机接入网络,实现远程定位查找、状态监控、预警报警等功能;氟基功能新材料创新中心承担的年产5000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进入中试建设和试生产,突破技术封锁,产品替代进口;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功能型聚酯(PETG)原材料和热收缩薄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成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人才、技术、成果、平台等创新资源向河南集聚,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政策、财政、融资、培育全套“安排” 河南这样服务“专精特新”


河南省目前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7家,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8家,已成功创建了30个“单项冠军”,其中有19个“单项冠军”企业和11个“单项冠军”产品。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从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政策扶持丨提出7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梯度培育、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创新能力、育才引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20条务实可操作的具体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财政引导│对河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

  

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我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采取后补助的形式,在年度投资计算区间内,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购置的设备、软件按实际投资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021年,我省共有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奖补资金,受惠比例达到12%。

  

创新融资丨“专精特新贷”融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已累计授信额度1.06亿元

  

创新融资支持模式,打造融资服务体系。3月16日,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制定发布《河南省“专精特新贷”业务实施方案》,统筹整合银行、担保、天使风投创投基金等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属金融服务模式,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原则,根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金融需求和融资症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专精特新贷”支持对象为经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单一企业在所有合作银行中“专精特新贷”业务累计授信额度上限分别为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3月30日“专精特新贷”融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截至4月20日,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94家入驻平台,发布“专精特新贷”金融产品44个;9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平台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7亿元;累计授信额度达1.06亿元。

  

培育提升丨启动新一轮单项冠军培育计划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单项冠军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打造一批补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短板的冠军企业”,提升河南制造业“硬脊梁”。河南将启动新一轮单项冠军培育计划,建立省级单项冠军培育库、省级单项冠军、国家单项冠军三级梯次培育工作体系,鼓励支持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居于国内领先位置、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位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单项冠军,将更多企业按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路径不断培养,成为单项冠军的聚集地,助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前沿”攻关、“抢滩”攻关 河南科技创新紧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河南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的首位,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积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统筹项目、平台、人才、载体等一体化资源配置,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矩形盾构、氢能源、高铁轴承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带动我省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刘晓永表示,河南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对接国家和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部署,主动发力,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前沿”攻关:突破一批“杀手锏”核心技术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高端装备、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在智能传感器、中药现代化、分子育种、动力电池、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汽车、5G新材料等领域,围绕领军企业做强做优,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杀手锏”核心技术,加速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掐尖领跑,培育带动新兴产业集群。

  

“抢滩”攻关: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颠覆性重大突破和非对称性赶超

  

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新一代通讯、清洁能源、前沿新材料等领域,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碳基电子新材料等有前景、有基础的方向,依托创新联合体,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力争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颠覆性重大突破,实现非对称性赶超,推动产业破冰引领,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

  

机制创新:在项目实施、经费管理等方面松绑放权

  

在项目实施方面,突出需求导向,持续改进优化重大创新项目遴选方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首席专家负责制”“项目专员制”等制度,由过去的竞争择优单一方式,逐步转变为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推荐备案制等多种遴选形式,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在经费管理方面,推行科研助理制度,减少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使科学家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推行经费“直通车”制度,对重大创新项目经费不再按省、市、县(区)分级拨付模式,而是由省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源:大河网 记者:申华


编:赵惜辰  审核:银新玉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