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应急救援“加鼓劲”!河南防灾减灾这样布局

大河网 2023-03-05


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实现城市、乡镇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 河南为应急救援“加鼓劲”


《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中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具体任务举措。

  

建立健全覆盖全灾种、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准备能力。《规划》明确了“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全灾种、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的目标。在具体实施中《规划》确定了三项内容:一是加强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基层单位预案评估修订,分行业领域编制应急工作手册(方案),强化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加强桌面推演和专项集训,适时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应急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动态化、模块化管理。三是健全各类灾害应急研判响应程序,分级分类制定应急响应指令,明确应急响应主体、内容和启动条件,持续检验、提升应急预案实战能力。

  

实现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

  

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提升救援实战能力《规划》明确了“壮大综合消防救援力量、建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具体任务。主要建设内容是:加强城市消防站和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实现消防救援力量全覆盖。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所属救援力量专业化建设,市县乡村分别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健全社会救援力量应急调用、共训共练、救援协同等机制。强化专业车辆和救援装备器材的配备,提高消防救援、专业救援与社会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基层乡村应急体系建设应符合“六有”标准

  

加强基层应急建设,提升一线处置能力。《规划》提出了基层乡村应急体系建设标准。具体内容是:按照乡镇(街道)应急机构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的“六有”标准,推动乡镇(街道)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建设“一办一队一库一平台”(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物资储备库、应急调度平台);行政村(社区)建立“一站两员一队”(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兼职应急救援队),从而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增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在极端情况下的独立应急、临机处置能力。


七大任务、六大工程 到2035年河南要这样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规划】

聚焦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 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长训介绍,《河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为主线,聚焦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两大类突发事件,结合河南省“十大战略”,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影响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各类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

  

【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遏制,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装备能力、本质安全能力、科技信息化能力和全民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确定了七大任务和六大工程。

  

【七大任务】

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应急管理体制

  

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优化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压实各级应急管理责任。

  

二是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全面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制定修订应急管理标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三是深化本质安全能力建设。突出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

  

四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提高城乡基础防灾能力。

  

五是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优先发展壮大综合消防救援力量,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

  

六是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和救助恢复保障,加快应急科技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安全应急产业。

  

七是提升社会安全应急素养。着重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强化培养专业人才,推进安全应急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大众的安全应急意识,加强安全应急文化建设。

  

【六大工程】

涵盖应急指挥、救援、装备、信息化等能力提升

  

一是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项目和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项目。

  

二是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省级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省级航空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和燕山水库防汛救援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三是应急装备能力提升工程。主要是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生产执法装备能力提升项目。

  

四是本质安全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项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项目和智能化示范矿山建设项目。

  

五是科技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包括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智慧应急建设项目和科技研发技术推广项目。

  

六是全民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应急管理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应急管理在线教育建设项目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十四五”时期河南如何开展安全生产工作?5个关键词为您划重点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负责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十四五”时期,重点从五方面抓好抓实安全生产工作。

  

关键词一:源头管控

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严把安全关口

  

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严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的安全关口。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开展全省工业园区应急资源和能力调查,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入园整治工作,建设一批本质安全型化工园区。

  

关键词二:双重预防

严格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实行安全生产“一企一码一档”

  

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严格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实行安全生产“一企一码一档”,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扩面提质增效。构建省、市、县、企联动的风险隐患数据库,强化各类事故隐患综合分析。推动企业建立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纠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加大示范企业培育力度。

  

关键词三:专项整治

巩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持续推进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河南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巩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持续指导开展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工业园区、城乡建设、危险废物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关键词四:提升水平

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

  

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生产装备、生产设施、生产工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利用先进技术对装备和工艺实施智能化改造,引导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关键词五:完善机制

健全市场化准入机制 培育新型应急服务市场

  

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健全市场化准入机制,支持引导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事业。严格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培育新型应急服务市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推动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探索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普查、预警、救助、治理等环节全要素覆盖 河南防灾减灾这样布局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两个过渡带,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重,具有长旱骤涝、旱涝交错、旱涝急转等特点。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对此,《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着重加强五方面工作。

  

建设四大自然灾害数据库

  

强化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目前我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任务已完成,正在开展“一省一市”评估试点。下一步,我省将针对自然灾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与评估,建设省市县三级致灾体、孕灾体、承灾体、减灾体四大自然灾害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防治区划两张图,完善综合应用和“1十8”行业系统自然灾害防治平台,实现普查成果长期应用与管理。

  

成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强化灾害监测预警,我省正在筹划成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同时,采取“省级开发、分级部署”方式,正在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两个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监测预警体系从灾前防范向灾中应急、灾后处置延伸。

  

建成智能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强化救灾救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救灾救助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分级响应和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协调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到2025年,我省将建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规模适度、多元协同、反应迅速、智能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

  

强化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充分发挥省减灾委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推动单灾种防治规划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衔接,继续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促进防灾减灾协同发展。

  

选定洛阳等市为试点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强化城乡基础防灾能力,选定洛阳、郑州、濮阳、焦作、济源等市为试点,汇聚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相关数据,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乡级建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和“一办、一队、一库、一平台”“1+4”应急体系;村级建立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民兵应急救援队“1+3”应急体系,加快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



来源:大河网 记者:申华


责编:赵惜辰 审核:王世洋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