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逐“绿”而行 代表委员一起“碳”索未来

大河网 2023-03-09

前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从我国确定“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就是一个热点话题,围绕“双碳”目标,河南进行了哪些探索?河南实现“双碳”目标,还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大河网记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相关专家进行“碳”讨。

3月8日,郑州市民张先生把电动汽车停到公司楼下的充电站,步行5分钟,就可以坐到自己工位上,一个小时后,通过手机App查看,车辆已经充满了电。

对于张先生来说,这辆电动代步车是他的“心头好”,不到一年,已经开了近1万公里,“不仅低碳环保,而且还不限号,跑郑州机场也没问题,庆幸的是,当初选了续航400多公里的,充一次电可以满足一周上班通勤。”

如今,像张先生这样践行绿色低碳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河南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频频发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一期投产在即,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新能源汽车只是河南发展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一个缩影。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河南近期还下发了《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背景】

实现“双碳”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显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而气温升高导致冰原崩溃、海平面上升、岛屿淹没、海洋环流突变、极端天气增多、森林枯萎等灾难性后果发生的概率显著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对大河网记者说,我国近期极端天气增多、降水时空异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谷树忠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系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多煤、少气、缺油,能源特别是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其中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2%。不仅如此,能源等大宗产品进口通道面临诸多安全风险。”谷树忠说,碳减排将有助于降低对碳基能源即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等也对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要求。

【评价】

河南的方案更加务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顶层设计紧锣密鼓。

不久前,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双碳”工作意见,确定实现“双碳”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后,也印发了《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谷树忠认为,《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要求、原则方针。

“作为全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一个缩影的河南省,其碳达峰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无疑就是全国所面临挑战和问题的浓缩版。”谷树忠说。

他认为,《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较之《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更具可操作性,还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等十大行动。

“对比发现,《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前8项行动沿用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表述,并以绿色低碳招商引资行动和绿色低碳招才引智行动替代了后者的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和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谷树忠说,不难看出,河南的方案更加务实,突出强调了资金与人才对于碳达峰的关键支撑保障作用,这是符合河南实际的选择和谋划。

【实践】

 地热丨0污染0排放 让“汤圆大王”痴迷地球

其实,自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双碳”改革也在我省积极实践和探索。

“过去都是天然气壁挂炉取暖,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年都得好几千,这次搬进安置房,听说能用上地热供暖,价格和效果跟集中供热差不多,我毫不犹豫就交了钱。”今年冬天,家住郑州中牟县绿博花园1号院的冉小伟家里温暖如春,温度计读数稳定在23摄氏度左右,一家人围桌就餐其乐融融。

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具有建设快、投运快的特点,无需大范围铺设城市管网,避免供暖施工对城市“开膛破肚”。

该小区外道路上一处井盖下面便是为该小区提供热能的“供暖井”。据介绍,该井有1500多米深,通过该井抽取地热水源,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交换给供暖水源,输送到小区内的供热站房,再将被提取热量后的地热原水经回灌井回灌到同层地下,从而形成“取热不取水”的循环利用模式。

“转战食品领域,是为了生存。现在搞地热发电,才是我喜欢干的事情,这才是人生进入了主业。”74岁二次创业,从“汤圆大王”成功跨界到地热的陈泽民感慨说,地热0污染0排放,能解决全国缺热的问题,能365天24小时稳定供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根据河南省地热研究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报告,我省地热资源富集,适宜进行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32%,已探明储量相当于2600亿吨标准煤,可以说能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河南在地热资源上却是个“大户”。按专家研究,全省地热水每年可开采量超过59亿立方米,按照5%的热能量利用率测算,每年可解决约20亿平方米建筑供暖需求,满足约6000万人冬季取暖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投资4000亿元。

水能丨一座电站可减少系统火电煤耗27.6万吨

3月4日,位于辉县市黄水乡的九峰山蓄能电站施工现场,挖机、工程车等大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介绍,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总投资131.6亿元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去年已顺利开工。建成后,可减少系统火电煤耗2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68.85万吨,实现“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综合效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裴春亮非常认同,他说,地处豫北太行山区的辉县是个资源大县,过去“靠山吃山”的粗放式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现在,特别注重绿色低碳发展。

裴春亮说,如今,裴寨村里的屋顶光伏项目,去年6月份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度,村民户均年收益1200元。不仅如此,裴寨产业园新建厂房外墙用的也是光伏发电玻璃,每座厂房有1000多块,一年可以发电33万度,一个厂房一年可以节约成本30多万元。

储能丨“绿电+储能”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风电、光伏作为一种清洁型能源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开发领域的重要新型能源,是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新的主力电源。”河南省政协委员、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易事特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祖岩说,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利用率不断提升,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技术缺陷日趋凸显,由此产生的电力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催生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巨大需求。

万祖岩认为,作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为解决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型储能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可以说是为新能源而生,在推进实现人类“绿电+储能”最终梦想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更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万祖岩介绍,他们依托陕西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不断引进行业内的高级人才,组建200多人的科研团队,先后投入近亿元用于储能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可提供兆瓦级储能交钥匙解决方案。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1500V Intel Li智能组串式全场景储能系统、智能户用储能一体机、全系列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

处理好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谷树忠认为,同全国一样,河南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结构偏汽、运输结构偏公、碳汇结构偏差、科技支撑偏弱。

另一方面,河南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面临诸多机遇和利好,归结起来就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全面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水平持续提高、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省市县经济发展实力空前增强,科技积累和应用基础不断加强,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模式不断涌现。

如何处理好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谷树忠认为,在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保增长、保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必须平衡地、动态地、艺术地处理好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把保增长、稳就业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持续、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降碳。

同时,不可否认,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应用上。

“为此,要对资金供求状况做出理性分析、提出可行方案,既要保证充足的资金用于低碳转型发展上,又要防止过多背负政府债务。”谷树忠说。

来源:大河网 记者 祝传鹏


责编:赵地 实习生:王静怡 审核:郭同欢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