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医”靠⑥丨“双向奔赴”提升诊疗水平 奋力守护群众呼吸健康
核心提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着力解决患者异地就医、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公布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其中河南省获批12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累计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1.3亿元,着力解决河南高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患者赴京沪等地就医比例较高问题。7月21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推出《家门口的“医”靠》策划报道,探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展现其在提高诊疗水平、服务患者就医等方面的行动举措和建设成效,助力健康河南建设。
确诊晚期肺鳞癌1年余,肺部增强CT又显示左上叶支气管被肿瘤几乎完全阻塞,还伴阻塞性肺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这样病情较为棘手的患者,以往需要转诊至省级三甲医院,而如今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可开展此类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先进的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
2021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获批成为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交大二附院”)在资源、平台、信息、人才、技术上进行交流共享,让就医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专家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影响力逐步提升。
引入运用多项新技术
填补洛阳地区和豫西空白
“去年9月,我作为西交大二附院第一批派驻的医师来到洛阳市中心医院。”来自西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董西林说,“河南在呼吸方面的看病需求很大,随着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减少了患者跨区域流动,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看病就医的负担。”
“专家的到来使我们科室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升。董西林教授在医疗技术、经验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自他来院后,成功开展了支气管镜下治疗技术,也为各项手术操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如硬镜联合软镜综合介入治疗,支气管镜下冷热消融术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同质化的治疗。”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师程静梅跟记者分享她和专家的学习感受。
和董西林一样,西交大二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洪涛自2022年9月份被派驻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在院内开展多项新技术,如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房颤一站式手术、器质性室速的射频消融等,这些新技术在洛阳乃至豫西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跟随王洪涛学习的心内二区主任谷云飞说:“王洪涛教授来院之后,通过理论知识到基础操作,再到疑难危重症疾病处理积极带教,提高了以心律失常亚专业为主的各项诊疗技术水平,实现了包括科研、教学在内的心血管病医教研能力全方位发展。”
2022年以来,西交大二附院先后派出三批30名副高以上专家常驻洛阳市中心医院,通过授课、坐诊、查房、手术等方式带动提升医务人员医教研能力,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百姓“大病不出市”提供更多可能,并在诊疗技术上获得了大幅提升。
2022年10月14日,洛阳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成功开展一例气管镜下肿瘤冷、热消融术,这是该中心开展的首例微创先进技术;
2023年5月18日,完成豫西地区首例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术前肺部小结节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开展首例低龄清醒状态ECMO治疗,实现ECMO技术新的突破,成功为1岁1个月防缺患儿实施介入封堵术,刷新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介入手术最小年龄;
……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多项学科技术能力均获得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医院先后开展的2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豫西或洛阳地区空白。
打造“3551”河南样板模式
全面提升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学科诊疗水平
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西交大二附院和洛阳市中心医院“联手”打造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3551”河南样板模式,通过科学管理、临床技术、医疗质量、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平移,夯实医教研管防综合能力,实现群众“家门口看病”。
在医疗方面,按照不同人才层次及专业发展方向构建区域内呼吸系统疾病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肺癌个体化治疗、呼吸介入治疗及相关学科特色技术,推进网络医学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和在线互动、远程培训等应用,全面提升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学科诊疗水平,逐步完善肺癌与肺小结节、呼吸介入等亚专科建设,提升关键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和同质化,使河南百姓能享受到国家顶级医院同质的专家诊疗服务。
在科研方面,加大对科研人才的激励和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科研水平。打造国家级区域内临床医学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开展基础和临床转化及应用研究,推动完善现有及在建的科研平台建设,打造呼吸系统国家级应用基础研究平台,为疾病精准评估、精准预防和精准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在教学方面,建设先进的呼吸系统疾病专科培训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打造呼吸系统疾病教育、培训、学术推广与交流平台。
在疾病预防方面,推进区域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防治网络体系,通过基地医院网络及纵向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防治结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管理方面,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双向转诊制度,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明确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拨中央预算内资金3亿元支持该项目建设,2021年10月,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万安医院基础上,新增原洛阳伊滨医院为项目医院,计划2023年底具备接诊条件,届时将进一步优化呼吸与危重症科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睡眠监测室等检查室布局及环境,建设区域呼吸内镜诊疗中心,增设呼吸综合治疗门诊等,加快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
从“输血”到“造血” 造福中原百姓
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年轻化趋势,疾病负担尤甚。河南是人口大省,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众多,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有助于提高区域内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解决人口大省“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后,呼吸及相关学科的医疗能力提升明显,整体上呈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上升、外转率下降趋势。
“我们对标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对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实现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管理水平上的同质化。”洛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宏轩说,“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能力与京、沪、广等地差距显著缩小,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诊疗技术能力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区域内疑难病患者外转比例明显下降。”
从“输血”到“造血”,洛阳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建设目标更加清晰。
“未来两年,我们将不断完善机制,深化合作,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深化落实‘五平移、五延伸、一融合’建设思路。”朱宏轩说,洛阳市中心医院将建成高水平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心,打造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建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培训中心,搭建区域医疗协同远程会诊中心,全面提升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科研、教学、预防及管理水平,实现与输出医院同质化。
朱宏轩表示,洛阳市中心医院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真支持、真心干、真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豫陕合作,持续引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推进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河南样板”,造福豫西地区百姓,为推进健康河南、健康中国做出贡献,最终打造百姓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的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张黎光 安艳鸽
文字:李连凡
视频:张家祺 李思豫
海报:韩雨松
责编:赵惜辰 审核:郭同欢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