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田为何荒草多?走进诗词里的农耕生活
编者按:从一首诗出发,我们能获得什么?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郑州举办,这是一场诗歌艺术的盛会,河南再次掀起学诗、读诗、写诗的热潮。大河网推出《诗情“话”意》主题报道,精心挑选中国诗词中涉及古代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诗句,在最美金秋,与师生、专家等诗约中原,追寻历史变迁轨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节选)》
“老师,你看,耕地里野草茂盛,我觉得陶渊明先生肯定是个爱偷懒的人。”
“老师,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因为陶渊明先生清晨就下地劳作,一直到晚上才回家,辛苦一整天,怎么能说懒呢?”
9月18日,在南阳市实验学校五年级八班语文课上,学生们在曲芮琳老师的引领下,正追随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脚步,以诗为引,展开激烈讨论。
知识丨古代农田为何荒草多?
“同学们,其实,陶渊明先生不是懒,可能他也不想这么辛苦,但是因为魏晋时期农业不发达,特别是农药的研制和应用受科技水平制约大,除草和防虫效果很差,加上古时农民的耕作多依靠铁犁牛耕,生产效率低,耕地中野草茂盛较为常见。”曲芮琳讲解道。
陶渊明先生怎么不多种一些,将山的南面都种上豆苗,岂不是大丰收?“豆苗的生长不仅需要土壤,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自然降雨不足时就需要人工灌溉。可是古代不像今天有高科技机械的帮助,靠山而居的人们修建沟渠相当困难,靠少数的人力无法完成。”面对学生发问,曲芮琳说。
“另外,我们当代的作物多是科学家精心培育的,是生长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像袁隆平先生精心培育的杂交水稻,和魏晋时期水稻产量相比由亩产几十公斤提高到了上千公斤。魏晋时期的豆苗受品种限制,不仅瘦小而且产量也很低,这也是导致‘草盛豆苗稀’的原因。”
课堂上,老师还专门为大家准备了锄头,让学生体会锄草耕种的农田生活。“我国的农业之路也曾饱经风雨,不过截至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多个粮食品种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曲芮琳告诉同学们。
盘点丨我国农具发展历经哪些高峰时刻?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有“以农为本”的传统,距今1万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便创始了农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业生产亦是如此。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农耕设备发展受时代局限。我国农具历经了哪些“成长”?一起听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宛城区新时代实践中心农业科技服务队队长陈增喜讲一讲。
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陈增喜看来,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有过三次高峰。
“以后大家种地别用手挖了,全都用木棍在地上挖。”陈增喜介绍,这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农具,其中的木棍儿指的是“耒耜”,耒耜的发明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农业工具史的开端。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通过在木棍儿的尖头处绑上一根短的横木,便于用脚发力,这样的发明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具进入铁制时代。陈增喜表示,此时大部分农具是“木器铁刃”,生产效率翻了几十倍,也带来社会变革,这时期百家争鸣和变法改革运动成为潮流。西汉时期,出现了全铁的农具。牛耕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也被大力推广,牛的加入使农业生产节省了人力。
“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机,史载一人一楼可是日播一顷。汉武帝便下令全国推广,从此耧车成为中国古代农具先进设备的代表。唐宋时期,农业工具更加精细与专业。”
陈增喜举例,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就十分先进。它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耕作的深浅和宽窄调整犁,并且操作简单便利。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有105种之多,可见这一时期中国农具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顶峰时刻。
“中国古代农具是非常发达的,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古人发明的工具仍在使用,比如耙、耧车。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从畜力演化而来的农具,逐渐被蒸汽机拖拉机替代,到今天燃油拖拉机的使用最为普遍。”陈增喜说。
展望丨今后如何下好农机装备这盘“智能棋”?
耕、耙、播、管、收……如今,农业机械实现一体化自动化,我国农机市场正迎来大型高端农机时代,高端、智能农机是未来我国农机企业必争的战略要地。
“只有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国产农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要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比如基于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导航辅助驾驶技术,根据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情况形成处方图,实时控制喷雾流量,实现按需精准作业。”陈增喜表示。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利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强调:“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农业物资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动农机装备发展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和物质技术基础,让农机装备更智能是我国农机装备的一大发展方向。”陈增喜说。
陈增喜建议,在农机装备补短板方面,要进一步突出“智能”主题,重点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责编:赵惜辰 审核:范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