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可期!现代化建设河南打算这么干

大河网 2023-11-15

11月1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要工作、成效以及下一步重点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创新、转型、开放、民生等多领域齐头并进 现代化河南建设谱新篇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前瞻30年的眼光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实施“十大战略”重大部署,打出“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四个拉动”、“六新”突破等组合拳,推动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强劲态势。

创新丨全面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全面构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建设形成16家省实验室、40家产业研究院、36家中试基地、12家创新联合体贯通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引进落地北京理工、上海交大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强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出台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等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成立7大产业联盟,实施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洛阳百万吨乙烯、航空港区新型显示基地全面启动,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正式投产,前三季度,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3%、9.9%、10.8%。

协调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功争取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复函,统筹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重塑航空港区管理体制机制,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即将全面投运,郑许市域铁路具备开通条件。深入推进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改革探索,制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6%。全面建立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多措并举减少近年来最严重“烂场雨”造成的影响,大力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预计全年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转型丨蓝天、碧水、低碳等生态新图景显现

绿色转型展现新图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快黄河干支流防洪工程建设,黄河干流出省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化丹江口库区国家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陶岔取水口水质由Ⅱ类改善为Ⅰ类。全面建立碳达峰“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等13个专项行动,深化碳达峰试点、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降低4.5%。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截至11月8日,全省平均优良天数210.9天、同比增加2.7天,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达79.2%,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开放丨对外开放能级水平跃升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实施郑州机场航空货运三年倍增行动、客运发展三年行动,启动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加快推进内河航运“11246”工程,全面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开封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第二届郑州—卢森堡“空丝论坛”、中国—马来西亚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欧班列(中豫号)实现“五统一”管理、累计开行班次突破万列大关。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机场新开通客货运航线25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41%。坚持以良好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出台实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意见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3个专项方案,挂牌运行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今年前10个月,全省新设经营主体176.8万户,其中新设外资企业430家、同比增长34%。

民生丨就业、人才培养、医疗、养老等全面发力

民生共享得到新提升。坚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04.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5.1%,新增技能人才(取证)304.6万人、高技能人才(取证)115.3万人。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累计达12个,105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全部达到二甲水平,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3所、乡镇寄宿制小学150所,郑州等5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城市。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省)建设保护规划,举办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偃师二里头、渑池仰韶村、郑州商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投用。

下一步,河南将在扩大需求稳增长、创新驱动强引擎、聚链成群育产业、城乡融合优布局、改革开放激活力、绿色发展促转型、坚守初心惠民生和防化风险保安全等八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纲举目张抓工作,铆足干劲促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河南2023年共实施省重点项目2496个 多措并举推动重大项目提质增效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新国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省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树牢“项目为王”导向,深入开展重要项目集中攻坚,政策靠前发力、资金靠前使用、服务靠前保障,一大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接续实施,有力支撑投资稳定恢复增长,为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进现代化河南实践提供“强引擎”和“硬支撑”。

2023年共实施省重点项目2496个

以“双百工程”为引领的重大项目支撑强劲。2023年共实施省重点项目2496个。其中,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省政府确定了100个总投资100亿元左右的重特大项目,由省领导领衔分包重点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239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4.7%。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郑济高铁濮阳至济南段、龙门实验室、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7%,重大项目发挥了稳经济、稳投资“压舱石”作用。

组织开展10期“三个一批”项目共14156个项目实施建设

以“三个一批”为牵引的产业项目作用彰显。2021年7月以来,已组织开展10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共实施项目14156个,总投资10.5万亿元。其中,累计签约一批项目4068个,总投资3.4万亿元;开工一批项目6730个,总投资5.5万亿元;投产一批项目3358个、总投资1.66万亿元。随着“三个一批”项目的压茬推进、滚动实施、持续发力,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持续释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富士康新事业总部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相继落地,促进全省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工业同比增长7.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7%。“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已成为新时代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靓丽名片。

持续实施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

以“集中攻坚”为抓手的推进机制成效显著。去年以来,河南省持续实施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成立60家成员单位参与、8个工作专班支撑的推进机制,将“三个一批”、省重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项目纳入攻坚范围,聚焦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和问题协调,强化“一项目一清单”管理,坚持挂图作战、交办督办,推动各类项目加快建设。近两年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4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4229亿元、签约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21亿元,争取中央安排用地保障指标44.6万亩,有力支撑了新建郑州南站、平漯周高铁等一批多年想干的重大项目提早开工建设,隋唐洛阳城、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加速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3%、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0.3%,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储备,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多措并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投资运行进一步向好发展。

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 河南能源增绿减碳“进行时”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规划建设局局长夏兴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近年来,河南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供应保障能力,促进绿色消费转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抓项目,保生产,能源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加快推动洛阳洛宁、信阳五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成投产南阳天池项目。洛阳万基1号煤电机组投产运行,谋划新增一批清洁高效煤电纳入国家规划。全面开工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积极推进外电入豫、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2.4亿吨标煤,居全国第七、中部六省第一;全社会用电量3908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七、中部六省第一;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9800公里。

早谋划,强统筹,能源迎峰度夏保供坚强有力

提前谋划、综合施策,积极落实煤源,组织统调煤电机组应开尽开,实施需求侧错峰避峰管理,提前着手争取外电,成功应对7889、7917万千瓦两次历史最高用电负荷,以较低的经济成本保障全省电力运行平稳有序。着力稳定入豫气源,协调中石油中石化提前签订合同,在全国平均压减10%合同气量的情况下,我省气量未受压减,确保天然气充足供应。

优结构,促转型,能源绿色发展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新能源,风光生物质等发电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47%,其中,风光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五、中部六省第一。今年1—10月,全省新增屋顶光伏1100万千瓦,新增规模居全国第一。

出政策,占先机,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上网电价、调用次数、财政补贴、容量租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十四五”末新型储能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力争6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方阵,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勇创新,蓄势能,能源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聚焦前沿技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科学谋划项目布局,编制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构建绿色氨醇零碳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下一步,河南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方向目标,坚持科技引领、增绿减碳、内稳外引、智能高效,全面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能源数据经济和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外电入豫和省属能源企业转型,加快优化电网结构,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河南描绘发展、美丽、增收、和谐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聂晓光在答记者问中介绍,近年来,河南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古老厚重的中原大地徐徐展开,呈现出“稳、富、强、美、融”5个鲜明特点。

“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始终胸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尤其是克服近年来最严重“烂场雨”等不利影响,今年夏粮总产仍达710亿斤,秋粮预计产量6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有望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92万亩,更多“望天田”变成了“稳产田、高产田”。

“富”: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做足做活“土特产”大文章,加快推进“三链同构”。全省发展优质专用订单小麦1600万亩,优质花生1900万亩,均位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万亿级产业,越来越多的双汇、好想你等“豫字号”农产品走出国门,丰富了“世界餐桌”。

“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健全完善“1+1+2+N”政策体系,中原农谷高位起势,成为带动全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新引擎”。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美”: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基础网络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支持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发挥兰考、鄢陵、新安、南乐、新郑5个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标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增长6.8%,高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未来:描绘发展、美丽、增收、和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步,河南将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为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田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推进“中原农谷”成势见效,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乡村建设为主阵地,着力打造美丽生态家园。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推进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关键,着力打造富裕幸福乐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稳岗就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加快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厚植文明乡风为内核,着力打造和谐善治港湾。实施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工程,持续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耕耘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河南深入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唐兴丽在答记者问中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工作,明确提出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实施以“三化三制”为核心的改革举措,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两年多来,随着开发区改革的持续推进,尤其是“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管委会+公司”“三化三制”改革的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整体性优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发展活力动力有效激发。

【优化布局】全省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

规划布局全面优化。全省已将经开区、高新区、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288个开发区整合为184个开发区,并新设豫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完成开发区四至边界划定,全省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378.6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空间1871.9平方公里,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发展得到规范,资源配置分散、力量分散等问题有效解决,为长远发展留足了空间。

【体制重塑】“管委会+公司”运营架构实质化运转

体制机制系统重塑。“管委会+公司”运营架构实质化运转,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运行效果总体良好,非跨行政区的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基本完成剥离,实现了“瘦身健体”、聚焦主职主业。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框架全面建立,一批有干事创业激情、专业性强的干部被充实到开发区中,奖优促劣的实绩导向更加突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发展带动】开发区产业发展加快迈向更高能级

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营业收入超400亿的开发区达到24个,超800亿元的8家,超千亿的达到4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68%、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72.3%、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80.7%,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经济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其中,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226家、占全省66.5%,实际利用外资11.04亿美元、占全省62.1%,开发区产业发展加快迈向更高能级。

今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对推动开发区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能级再提升工作进行部署。下一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开发区工作重心聚焦到提质提效提速发展上来,推动各开发区紧紧围绕省级重点培育的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产业链,精准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在链群中的发展定位,强化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培育壮大产业链群的平台支撑,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劲引擎。

用心用情解决民生问题 河南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发展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支安宇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在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无”到“有”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发展,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159.2亿元

抓好顶层设计落地实施。以推动《“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规划》《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落实为重点,省政府印发了《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省级分担办法》,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今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3亿元用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15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6%,这些都有力地确保了河南省82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

学前、义务、高等教育提质发展

抓好公平优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到10月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3所,新增学位12.45万个;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年内已新建、改扩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国家确认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开展中职学校达标建设,中职学校达标率年底达到80%。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培育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11个专业作为创建“双一流”第二梯队。谋划筹建河南电子科大等5所高校,以填补河南省高校科类空白。

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 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

抓好高效优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引入复旦妇产科医院、北大六院、北大积水潭医院等国家级医疗资源布局河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学科达到12个,居全国首位。建成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完善省级慢性病分治网络。设置60所县(市)三级综合医院,创建17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更普惠

抓好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科技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省综合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聚焦完善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托育服务机构总托位达到29万个,比“十三五”末翻一番。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累计推动157个县(市、区)全面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实现673个街道、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842万人、1120万人、1099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建成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构2312个,集中照护4.1万农村重度残疾人。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抓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全省棚改安置房基本建成21万套,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8万户,分别完成工作目标的105%、103%,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九成

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截至9月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8.4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9.5%,就业增量及时序进度均高于去年同期。

下一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出台《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同时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推进标准完善和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来源:大河网 记者 申华 王怡潇

责编:赵惜辰 审核:姜秋霞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