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早记载钓鱼岛的中国史籍影印本亮相牛津大学
钓鱼岛正面全景图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屿、钓鱼台、钓鱼山。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这表明,早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永乐年间(1403─1424),中国官员根据下西洋的航海实践,累次校正古本传抄。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的《顺风相送》,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传抄本。该书记载了中国海上航线及途经岛屿,其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即赤尾屿)等岛屿名称。
《指南正法》约成书于明末清初,也记录了钓鱼岛的有关情况。
中国历史学家向达(资料图)
1935—1936年,中国历史学家向达被北平图书馆派往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做交换馆员,发现并抄录了《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这两种我国古代的海道针经。抄录本传回国内后,国人第一次得以目睹向来被视为“舟子秘本”而在火长手中私相授受、秘不示人的海道针经的真面目,为研究地理学史、航海史、中外关系史以及亚洲各国关系史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1961年,向达先生校注的《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合刊为《两种海道针经》,由中华书局出版。
《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二书珍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均为手抄孤本。博德利图书馆原中文部主任何大伟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2016年中国出版集团代表团访问该馆时,他展示了二书的原本,并建议由中华书局出版二书的仿真影印本。集团总裁谭跃欣然应允,表示将在今年的伦敦书展隆重推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出版重镇,中华书局对此书高度重视,除保持原书原貌、印制精美外,还匠心独具地将二书中有关钓鱼岛的文字摘录出来,印在函盒上,使本书价值一目了然。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心中文古籍分馆馆长何大伟(David Helliwell)为本书作序。
3月16日,《顺风相送·指南正法》新书发布会在牛津大学举行,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顺风相送》影印本首次面世,并由中版集团旗下的中华书局出版,为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
中版集团副总裁姜军说,中版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出版《顺风相送·指南正法》是集团作为出版"国家队"服务国家大局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是自觉履行国家使命的必然担当,是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以及“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新举措。同时,在古籍的保护、梳理、整理等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范例。
中版集团副总裁姜军向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副教授Anke Hein赠送《顺风相送·指南正法》
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副教授Anke Hein,作为一位资深学者,她对《顺风相送》《指南正法》评价道:记录中国早期海上路线的文献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但这类文献很少见,多数史籍都只记录河流的情况,这两份文献可能是世界上唯二的记录早期中国乃至亚洲沿海路线的文献,它们非常珍贵。对文献感兴趣的人很多,但图书馆对待这种文献是应该珍藏保护还是分享研究一直很矛盾。现在有了这本书,大家可以购买研究,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中版集团副总裁姜军向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心中文古籍分馆馆长何大伟(David Helliwell)颁发聘书
中版集团副总裁姜军向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心中国研究分馆馆长邵玉书(Joshua Seufert)颁发聘书
推 / 荐 / 阅 / 读
责编 | 罗娴静 陈丽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