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千年的故宫古物之美
本 文 约 3851字
阅 读 时 间
10 min
一本书,带你穿越夏、商、周至元、明、清,看几千年中华古老文化,赏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古物的妙谛,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依然闪耀光辉。
《故宫的古物之美》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思路手记
《故宫的古物之美》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幅高清详图,内文采用超感纸四色印刷,书的本身,就是一件“美物”。本书广受读者喜爱,取得良好“双效”。截至2019年6月,本书已印刷7次,累计印数达到9万册,发货量超过7万册,今年年底发货量有望突破10万册。已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入选中版好书2018年度榜、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好书榜。
这得益于该书责编对于图书的准确定位,即抓住“故宫”,充分发挥这一“超级IP”所携带的资源,将对故宫感兴趣的人民群众转化为本书的读者,将故宫的流量转化为本书的销量。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编辑从版式设计、配图、封面设计乃至宣传语选择上,都以“故宫”为中心,力图从文字到图像都营造出“故宫感觉”。
可以说,作者所提供的优质内容与编辑的清晰思路、用心加工相得益彰,最终让本书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产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赵萍、薛子俊
穿越
第一站
夏、商、周
夏商时代,中国的青铜器,一出场就成了“国家艺术”,成了国家力量的象征。
公元前2200年前后,夏朝的建立者肌肉男大禹成功治水,并把天下分为“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为了“晒”权利,他主持铸造了九只巨大的青铜鼎。
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
——李泽厚
兽面纹鼎,商代前期
故宫博物院 藏
小克鼎,西周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青铜器原本并不是“青”色,而是熟铜般的颜色,在黄河与黄土之上,发出一种灿烂的金黄。
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不只是代表权利,它还是一种酒器。“觥筹交错”的觥就是酒器。
有人说过,假如历史不掺杂一点酒精,它将变得多么无趣乏味。
兽面纹兕觥,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气质,商代是一个宽阔、野性、暴烈、充满想象理的朝代,充满了不可驾驭的力量和不可预知的变化。
亚酗方尊,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受觚,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酒可载舟,亦可覆舟。商人或许没有想到,关于酒的剧情,竟然以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为结局。
所以周代《礼记》,对君子饮酒做出制度性约束: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穿越
第二站
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是一个自上而下,精致与复杂,奢华与考究的时代。
莲鹤方壶,春秋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一只小小的仙鹤,似乎要把壶体的重量化为虚无。
这只莲鹤方壶,寄托着那个时代的生命诉求、时代美学和工艺理想,把一件实用的酒器,打造的迷离耀眼。
兽形匜,春秋后期
故宫博物院 藏
一个妖娆多姿的动物世界,就这样弥漫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它不再像商代和西周的动物纹饰那样,也摆脱了《山海经》里的那种神秘与怪异,动物身上的神性消失了,恢复了它们原有的温顺、亲切、可爱。
龟鱼纹方盘,战国前期
故宫博物院 藏
当盘中贮满清水,当龟与鱼动起来,在晶光闪烁的水纹里愉快地游荡,四只活泼的小老虎背对背拉紧盘面,它们的力量都紧绷在青铜的身体里。
青铜器最肆意活跃的年代,刚好是今天的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轴心时代”。在那个时代里,有孔老庄墨、孟韩荀屈。那个时代有人忙着种地,忙着喝酒,忙着谈恋爱......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战国前期
故宫博物院 藏
一只青铜壶,一支取胜的部队,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胜利走向了尘土——他们就像他们的敌人一样消失在时间中。在这世界上,只有时间是战无不胜的,可以征服一切自大狂。
从西周到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是一个由王权统一到群雄逐鹿的时代。权力的松弛,为青铜铸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自由:
造型艺术上,青铜器摆脱了西周统一的端庄风格,形成了多远的地方色彩,由简朴厚重转向优美和实用;动物形体也逐渐由纹饰中的阴线和阳线脱颖而出,变成更加写实的浮雕、圆雕、和透雕。
穿越
第三站
秦、汉
秦兵马俑、长城与故宫一起,成了中华文明最著名的标志,也是最具“纪念碑性”的存在,因为它们都“与永恒、宏伟和静止等观念相通”。
兵马俑,秦
故宫博物院 藏
在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中,只有秦始皇授意将自己的墓佣做得与真人等大。
——巫鸿
秦始皇陵,无论它多么壮丽,它斗不过是一件用来容纳恐惧的容器。陵墓有多大,他的恐惧就有多大。
铜力士骑兽博山炉,东汉前期
故宫博物院 藏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子霞。
博山炉的发明,让香料与香炉成为彼此的绝配。幽深的炉腹,让香料隐藏了自己固体的形态,在火焰中、在人们视线的背后,悄无声息地熔化,再次出现时,已经转化为袅袅轻烟。
故宫博物院里,存着春秋战国以来的四千多面铜镜,光影陆离,照亮两千多年的岁月。
永平元年四神纹镜,西汉中期
故宫博物院 藏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历史是一面更大的镜子,所有的善、恶、美、丑,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
穿越
第四站
唐
大唐帝国的裘马轻肥,在酒意微醺中,划过李白的诗句。
三彩马,唐
故宫博物院 藏
天马呼,飞龙趋,
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
口喷红光汗沟朱。
——李白
马的姿态,从飞扬的尘埃中沉落下来,像长空中缓缓降落的鸟,恢复了兵马俑那样的立姿,变得端庄稳重,把大唐帝国的那份沉稳与自信,收敛在三彩马的骨骼里,又透过它们迷离的色彩抖擞出来,“仿佛不能被规矩与限制束缚,放射着空前未有的自由浪漫的气息”。
《昭陵六骏图》(局部),金,赵霖
故宫博物院 藏
妇人与名马,构成了唐代贵族美学的中心。
——蒋勋
三彩仕女骑马俑,唐
故宫博物院 藏
奢侈与骄纵,就这样拖垮了盛唐,在安史乱军的兵强马壮前不堪一击。
陶彩绘女俑,唐
故宫博物院 藏
陶彩绘女俑是我们文明里的维纳斯,代表着大唐帝国的妖娆风格。那个时代的中国,宽阔而不嚣张,妖娆而不轻佻,这样的时代气质,落实在彩绘女俑的脸上,让她的微笑,含而不露,充满自信。
挥扇仕女图(局部),唐,周昉
故宫博物院 藏
唐朝是一个女人逆袭的朝代。女人那份妖娆的气质,并不有损于唐朝的伟大,但它的伟大不通过纪念碑式的雕塑来建立,而是在物质的奢华与色彩的夸张中流露出来的,而城市里昂首阔步的女性,正是对王朝自信最真切的表达。
穿越
第五站
宋、辽
它静如圆月、眼睑低垂的慈悲样貌,足以跨越千年光阴。
木雕彩绘观音像,辽
故宫博物院 藏
从耶律德光的白日梦开始,菩萨一步步深入辽国的疆域,去安抚那一颗颗被强悍的外表所包裹的脆弱内心。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北宋
故宫博物院 藏
千年之后,我们看见了宋徽宗最爱的颜色,天青釉弦纹樽,虽是仿汉代铜樽造型,但它并不再像青铜器那样,以张牙舞爪的装饰纹样吸引眼球,而是以瓷釉作为美化器物的介质,色泽清淡含蓄,胎质细腻,造型简洁脱俗,没有什么器物比汝窑瓷器更能代表北宋文人清丽、深邃的气质。
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三足洗,北宋
故宫博物院 藏
宋朝艺术家在构建空灵、无色、抽象的形而上世界时,并没有遗弃形而下的日常生活,而是相反,让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长驱而入、单刀直入,甚至无孔不入。
它们是日常生活的道具,是生活中最亲切的一部分,只不过在今天,我们无法想象用一件汝窑天青釉莲花式温碗,来盛饭喝粥。
《豳风图》之《七月》,南宋,马和之
故宫博物院 藏
长风吹过两千年的时空,在南宋的纸页间回旋,依然轻风袅袅,风声中,有蟋蟀的鸣声、蝈蝈的弹跳声、田野里的杂语声,还有人们采桑割苇、获稻酿酒的声响。
穿越
第六站
元、明、清
中国人把流水造在家具里,那样不动声色,又天衣无缝。
紫檀雕夔龙纹玫瑰椅,明
故宫博物院 藏
将一把椅子放大,就是一座园林;再放大,就是整个世界。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就可以与世界联通,世界也可以浓缩成自我,温暖的木、坚硬的石、柔媚的水,就此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一件古老的漆器,让我们升起对生活的无限渴望。
剔红“张敏德造”赏花图圆盒,元
故宫博物院 藏
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明
故宫博物院 藏
剔红梅花纹笔筒,明
故宫博物院 藏
红地描黑漆诗句碗,清
故宫博物院 藏
七千年的漆器文明,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它的长度、品质,比起青铜、瓷器更能代表中华文明,只是,在当下,我们遗憾地与它疏离了,甚至与木器相处,也成了奢侈。
中国人都知道,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很少有人知道,Japan的意思,是漆器。
在日本,漆文明则通过一只木碗、一个食盒,向日常生活领域,高歌猛进。
白玉螭纽“学诗堂”玺,清
故宫博物院 藏
乾隆御用“学诗堂”玺,是乾隆“学诗堂”组玺之一,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玉质细腻温润,工艺细巧精绝,文质彬彬中,透露出皇家风范。
明黄色绸绣葡萄夹氅衣,清
故宫博物院 藏
不知道她们是在用繁花来注释自己的生命,还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供养繁花。
大清王朝始终是一个缺少“文化自信”的王朝,他们在文化上缺乏包容力和弹性(像唐朝那样),落后保守或许是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清朝给我们留下的真正遗产除了那些起自尘世闾巷的艺术外,或许只剩下旗袍了。
点击阅读原文
祝勇在故宫
作者简介
祝勇,故宫博物院影视所所长、艺术学博士。出版作品四百余万字,有十二卷《祝勇作品系列》行世。代表作:《旧宫殿》《血朝廷》,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
祝勇(潘石屹拍摄)
祝勇签名序
欢迎原创投稿:邮箱为cnpubgweixin@sina.com,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一经采用,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来稿有酬谢哦~
责编丨戴佳运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