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绊摔抱娃女子”刷爆朋友圈,最揪心的是那个小小的她

2017-09-03 豆豆的小后妈 亲子第一课堂 亲子第一课堂


作者 | 豆豆的小后妈 

来源 | 凯叔讲故事(公众号ID:kaishujianggushi


颜妍老师导读

视频中,小女孩被狠狠摔地的一瞬间,很多人揪心到近乎愤怒。小女孩为两个起争执的大人,几乎冒着生命危险买单。无辜的她被面目狰狞的他们狠狠地吓到了。



01

近日,几段视频在朋友圈疯传,

上海松江一位抱孩子的女子,

因为不能接受违停处罚,

扒着警车车窗不让警车离开,

并多次大力推搡警察后遭到警察绊摔,

怀里的孩子也因此重重跌落在地上。


涉事警察目前已被停职接受调查,

他不顾及孩子安全的执法行为,

相信有关部门会做出相应处罚。

我们不对这件事谁对谁错进行过多的评价,

吵架也好,推搡也罢,

只要有孩子在,这些行为就都是错的,

在孩子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三思而行。


这些年,

带着孩子的家长和他人起冲突的事件,

并不在少数。


2013年7月23日,

北京大兴一位刑满刚释放的男子韩磊,

因为停车问题和女子李某发生争执,

争吵中,

韩磊将李某2岁10个月的女儿从婴儿车里抓出来,

举过头顶,重摔在地,致女童死亡。

2015年9月16日,

江西上饶两位女司机在进出停车场时互不相让发生剐蹭,

随后升级为言语、肢体冲突,

其中一女子,

将另一女子年幼的女儿怒踹在地,

导致孩子头部淤青。

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

而每当看到这类视频,我们都为孩子揪着心。

所有包含孩子在场的事故和冲突,

唯一无辜的,只有孩子。


成为豆豆的妈妈之后,

我非常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再也不“凑热闹”了。

大街上看到有一大群人围观,

如果带着孩子,我肯定只是远远看一眼;

发现有疑似喝醉酒、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

赶紧带孩子离他们远远的。


02

你永远也不知道,意外在什么时候来临。

两车剐蹭,踢孩子的女子,

开着宝马车,据说在银行上班;

今年5月份在大连餐厅因为吵闹踹孩子椅子的,

是个女大学生。

现代生活压力这么大,

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怒火中烧的时候,

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是他本身都控制不了的。

而幼小的孩子在旁边,

很容易就成为他情绪发泄的“活靶子”。


孩子不是家长的护身符

不能因为带着孩子就有恃无恐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挡箭牌,

用爱和保护,为孩子打造一个金钟罩,

尽全力帮孩子挡掉所有伤害。

但是很多家长,却把孩子当成了护身符,

带着孩子,仿佛就占得了道德的制高点。


你不能骂我,我带着孩子呢!

你不能动手,我带着孩子呢!

你不能撞我,我带着孩子呢!

你不能嫌吵,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较什么劲?

你不能不让座,没看见我带着孩子呢吗!


03

有一句话叫:有熊孩子,一定有熊家长。

如果万幸,这样的家长,

遇到的都是遇事冷静、谦让大度、明晓事理的人,

让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了。


一个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孩子,

谁又能保证他一辈子遇到的,

也都是冷静大度的人呢?


尹建莉老师,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能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体地解决争端,孩子自然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在家长那缺失的教育,

这个世界会为孩子补上这一课,

但过程,势必不会太美好。

目睹家长发生冲突的孩子

心理受到的创伤会影响一生


近年来,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被提到的次数非常多,

这个源于针对越战士兵研究的病症,

现在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发生在

战争、灾难、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之后。


心理学的“创伤”,

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


针对年幼的孩子来说,

家长与他人发生的冲突,

就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

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和“无助感”的,

符合心理学上对“创伤”的定义。


更严重的,是冲突延伸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产生肉体和精神上的实质伤害,

如此产生的“心理创伤”,

足够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理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有三点:

1.强迫反应

又叫“侵入性记忆”,

指受到创伤后,在清醒或睡眠时,

创伤记忆强行进入脑海,

以闪回或噩梦的形式重现当时的事件场景,

使个体不断地重复体验创伤时的情绪和感觉。

2.躲避反应

表现为对有关创伤的一切产生回避。

包括有关创伤事件的谈话、回忆、询问,

创伤事件有关的人物,发生创伤的地点等。

3.警觉反应

创伤后容易发怒、容易受惊吓,

出现失眠、紧张不安和焦虑等等症状。

PTSD的诊断需要更严谨的检查,

不能说所有经历过冲突的孩子都会患上PTSD,

孩子的心灵虽然很脆弱,但自愈能力也很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

家长与他人产生冲突的事件,并不是常态性事件,

在孩子的记忆里,

“非常态经验”通常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并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04

我有一位特别要好的女性朋友,

姑且称她为小A。

小A的母亲,

并不是一位温和宽厚的女人,

日常便经常会和邻里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


有一次,因为买水果缺斤短两,

她母亲又跟小贩不依不饶,

小贩被纠缠急了,于是说了她一句“买不起别买”,

她母亲便一把挠在小贩脸上,两人大打出手。

小A那时候只有4、5岁的样子,

眼睁睁看着一个陌生男人,

将自己的母亲打到满脸是血。


这件事,成了她很久以来的噩梦,

直到现在,一旦有冲突发生,

不管是否涉及到她自己,

她脑中都不自觉会出现母亲跟别人扭打在一起的画面,

于是抑制不住地哭泣和颤抖。

在我小时候,

不小心在电视上看到任达华和周海媚主演的恐怖片《触目惊心》。

电影里有一幕,任达华饰演的精神病人,

在追杀周海媚时,被锋利的晾衣绳“斩首”。

在那之后的很多年,经过铁丝的晾衣绳时,

我都会下意识产生害怕的情绪。


电影《人皮灯笼》中,

我一直对一个画面印象深刻:

一个张牙舞爪的女鬼从天花板一角突然出现,

扑向男主角。

这种画面,

在现在看来是很小儿科的恐怖场景,

但直到现在,

我在睡觉前都不敢看天花板的那一角。


只是虚拟的恐怖画面,

都会对一个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平日一直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亲人,

突然变得面目狰狞,与人大声争吵,

甚至产生肢体冲突,受伤流血,

这样的画面,足够在孩子脑中挥之不去,

也足够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视频中袭警的女子,她怀里的孩子,

多久后才能忘记被警察摔倒在地的画面?


孩子都拥有“打包记忆”的特征,

在他长大后,遇到困难和危险,

还会愿意向警察求助吗?


在这个孩子的印象中,

警察都代表着伤害,不值得信任,

他还能信任谁呢?

05

教孩子学会吃亏和受委屈

也是很重要的一课

抛开违反公共规则,无理取闹的家长不算,

很多家长在自己独处时,

遇事都能很冷静,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而恰恰在孩子面前时,却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都压抑着个性的发展,

因此现在渐渐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

过分强调个性和自我需要。


有很多人将“不压抑天性”,

曲解成了“绝不吃亏”和“绝不受委屈”,

而谦让、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

却成了过时的品德。

为母则刚,为父则强。

做了爸爸妈妈后,

我们不自觉地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老鹰,

将孩子护在我们的羽翼下。


可在教导孩子“不要受委屈”时,

身体力行得教孩子“受一点委屈也没什么”同样重要。


没有谁的一生是一马平川,

总会遇到坎坷和沟壑,

胸襟大度的孩子更能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将“小挫折”和“小委屈”抛之脑后,

向着设定好的大目标前进。


而总计较眼前的一点得失,

不愿意吃一点亏,受一点委屈的孩子,

很容易会被小事绊住脚,

模糊了人生真正前进的方向。


带娃的压力有多大,

不用说大家都深有体会。

这也导致了,妈妈们的情绪,

总是很容易走向失控边缘。

有可能是繁琐的家务,

有可能是家人的不理解,

有可能是孩子的叛逆和淘气,

有可能是太过劳累后,

旁人随口说的一句让人不太舒服的话。


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都有可能成为点燃母亲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我们都知道,情绪会传染。

而孩子对母亲情绪变化的感受,是最敏锐的。

因为情绪爆发而与他人产生严重冲突,

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危害极大。


情绪控制是一门艺术。

虽然这是一门极难的课,

但是为了孩子,警惕情绪失控,

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我们每个妈妈,还是依然要努力。

原标题:“抱娃被民警绊摔”刷爆朋友圈,我最心疼孩子

作者简介

豆豆的小后妈,嫁给大叔的90后,凭空掉下一个帅儿子,开启漫长幸福的为母之路。广告策划人,晋江小说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养?想知道更多亲子交流技巧:扫亲子第一课堂主编微信二维码进群:


—END—

颜妍老师:“孩子是复印件,而你才是原件”一个长年在笔尖游走的宝妈,擅长亲子教育,青少年教育、婆媳关系、婚恋关系,目前拥有粉丝二十多万。微信号:yanyan_laoshi_   公众号:亲子第一课堂(ID:qzclass)

商务合作:QQ 3002800824

微信(授权开白):yanyan_laoshi_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