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见 | 江苏政协副主席罗一民:中国当前改革需利益动力,更需道义动力

2016-09-16 罗一民 大案


今日大案:

【头条】洞见 | 江苏政协副主席罗一民:中国当前改革需利益动力,更需道义动力

【二条】突发 | 贵州派出所长驾车与人冲突掏枪杀人一死一伤,省市两级介入调查

【三条】【原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评“快播案”一审判决

【四条】时评 | 中秋之夜,温州水灾哭声中的颁奖盛典尴尬了谁? 


江苏政协副主席罗一民:中国当前改革需利益动力,更需道义动力|共识头条


作者:罗一民,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来源:共识网   2016-08-30

本文经共识网授权大案发布

核心提示

以前改革的动力中利益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既要有利益动力,还应有认识动力,或叫道义动力。


本文作者罗一民,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我想结合我当年从事地方工作的体会,就改革谈一点想法。我觉得改革应该注意这几个问题:


第一,改革要有内在动力。


谁都知道改革很重要,可为什么有时候改革似乎存在波折或停滞不前,或是有人在干,有人在看?这就是内在动力的问题,而且改革若要成功,其内在动力要上下左右都有。回顾上世纪80年代,我们都是满腔热情的,都希望如果有改革的机会,我也来参与,就像战士上前线一样,很激动。


为什么当时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改革热情和内在动力?从高层看,经过十年动乱后,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社会秩序混乱,党内的思想也很乱,党的权威性、党的威信都降到了低点。邓小平复出后,他觉得不改不行了。下层也有内在动力,因为吃大锅饭、吃计划经济的苦头太多了,都一穷二白,老百姓发自内心地希望改革,最后自然而然汇入改革的洪流中。当时理论界也呼应了改革的形势,学者专家为了回答改革的问题,阐述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热情都被激发出来了。所以那时就出现了生机勃勃改革的大好局面,虽然也有波折,但总体局面非常好,上下左右都有改革动力。


1999年我到南通当了一年常务副市长,随后当市长、书记,干了10多年。那时,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虽然不像第一个十年那么热气腾腾,但惯性动力还是存在的。从中央来讲,当时瞄准了建立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必须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往市场化方向走,甚至要想尽办法和国际惯例接轨。上层的动力传递到中下层,传递到书记、市长、县长的时候,就有了考核导向,它要求你改,不改不行。其次,下面的老百姓也攀比:隔壁的苏州怎么发展那么快啊,怎么后来扬州也超过我们了?老百姓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逼着你要搞发展、搞经济。我们处在两头压力下,就要考虑怎么把经济搞上去。


在改革中要有一些理性的理论思考,虽然不一定是思想家、理论家,但主政一方的同志有点思想理论的思考也很必要。要害是体制机制问题。我们当时就强调一旦占领了体制机制的制高点,也就占领了改革的制高点、占领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什么人流、物流、资金流都会流向你这里,否则什么流都会反向流走。这个制高点怎么占领,那就必须改革。当时我们想,就是要改两个方面:一是政务环境,一是经济环境。把这两个环境搞好了,把这两个机制搞活了,制高点就来了。


从经济环境讲,一定要让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想改变经济环境,必须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除了导向、理念和号召上这样讲,还要有一整套措施,有的措施还要与时俱进。第二是抓紧时机搞国企改革和改制。没有外资和民营经济跟国有经济比较的时候,国有经济怎么都是好的,一旦比较,弊端就出来了。弊端至少有两个:第一是没有和人们的实际利益挂钩,上上下下没有内在积极性。第二是没有自主权,想决策也由不得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革和改制,而且改得越快越好,必须实打实地把机制弄活,环境搞好。


同时,我体会很深的一点是,从政府的角度讲,这些改革都要靠政府去运作,政府不作为,还是按惯性做下去,那就没法指望改革。改企业、改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改政府本身。改政府本身也要有一整套思路,不是咋咋呼呼、乱喊乱弄就行的。第一要搞绩效考核,把改革任务、发展任务分解后,看谁做得好,做得好就表扬重用,做不好就批评调整,而且要和机关干部的工资奖金挂上钩。绩效考核导向一出来,形成上下互促互进的激励机制,改得好有名有利,改得不好名利双失。另外,也要简政放权,要搞行政审批的改革,能放的尽量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


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前改革的动力中利益占了很大的比重,现在既要有利益动力,还应有认识动力,或叫道义动力。大家都知道,改革要有实惠,要有利益,但如果光讲利益,以前该有的实惠现在也用得差不多了,再要有也就难了。这种情况下,就既要讲眼前利益,也要讲长远,讲全局,更重要的是讲共识,讲道义。这个就要引导,就很复杂了,中央有中央引导的内容,中层有中层的,基层有基层的。引导好了大家才能形成新的内在动力,即内在的自觉性,才能改得起来。


第二,改革一定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是改革的先导和前提。改革说穿了就是破旧立新,要破旧立新,首先要认识到旧在哪里,旧有什么不好,新在哪里,有什么好处,这本身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不先搞思想上的解放,就没办法破旧立新,就没办法改革。所以真改革的人一定是思想解放的人;光喊改革的口号,思想不解放的,一定是假改革,或是误解了改革,觉得改革就是简单的一两个动作就行了。一定要靠思想解放为改革鸣锣开道,保驾护航,改革才能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第三,改革一定要求实效。


这个实效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是可持续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凑热闹、赶时髦制定些空架子政策,不要求轰动效应、虚假政绩,更不能满足于一些口号,那样人民是不买账的,会适得其反。看当年一些所谓的改革明星或知名人物,都是理念很新,口号很响,标新立异,但现在回过头看,其中许多东西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也经不起当地群众的检验。


第四,改革要把握整体方向。


大家都说要改,但到底往哪个方向改?现在已不是1980年代了,不是简单地看到问题改一改、动一动就行了,改革的总体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十八大对改革的问题讲得非常到位,提出了正确的方向,也很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响应中央号召,我根据自己做的一些调研和多年的体会,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后来刊发在《光明日报》头版的“光明论坛”栏目上。


文中我提出了几点,第一是经济改革一定要按市场化的方向,决不能后退。现在市场化不是已经到位了,而是远远没有到位。第二是政治改革一定要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包括要发挥人大政协的功能。凡是违背民主化方向的都不是正确的方向,也不是真正的改革。第三是十八大强调的文化改革,其方向应是文明化,要符合当代世界的历史文明的大趋势。第四是社会改革,关键在于法制化,这不是简单的维稳,维稳很辛苦且容易适得其反。第五是党自身的改革,方向应是科学化,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是改善党的领导,这就要归结到党的工作机制、领导机制和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改革上。


昨日大案:

【头条】观察 | 中秋节恰逢国际民主日,来看看潘基文民主日致辞

【二条】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六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三条】疑案 | 湖南女生醉酒身亡续:检方复查认定疑犯涉强奸罪批捕

【四条】辽宁贿选案:一场无人附和的官方独唱︱道准说



促进
法治
推动
公益
洞悉
法律
品读
大案
大案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哟~!

主编:李轩

主办: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

投稿合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热文《观察 | 中秋节恰逢国际民主日,来看看潘基文民主日致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