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议程

2016-11-15 法信 大案


 

  时  间:2016年11月18日

  地  点:国家检察官学院

  一、领导讲话(9:00—9:30)

  主持人:陈冀平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曹建明同志讲话

  2.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讲话

  二、颁奖仪式(9:30—10:00)

  主持人:鲍绍坤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

  1.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同志宣读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表彰决定和获奖名单

  2.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同志宣读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表彰决定和获奖名单

  3.向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获奖代表和优秀组织单位、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4.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获奖代表、国家检察官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姜廷松同志发言

  5.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吴洪淇同志发言

  休息10分钟

  三、主旨演讲(10:10—12:00)

  主持人:张苏军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主旨演讲人每人15分钟)

  1.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主编,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

  2.网络侵权与不正当竞争

  吕忠梅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3.互联网+司法变革:智慧法院建设

  蔡立东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

  4.互联网+司法变革:智慧检察建设

  肖振猛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5.互联网+司法变革:大数据与律师职业及法律职业共同体

  蒋 勇 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6.坚持网络主权和数据主权 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

  于志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7.互联网企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法律需求

  谭 俊 百度公司法务总经理

  四、第一分论坛:互联网时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

  (14:00—16:20,2号楼2101)

  主持人: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时间规则:报告人每人10分钟,评论人每人10分钟,互动讨论20分钟。)

  1.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报告人:支振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

  评论人:朱新力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

  2.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媒体、公共事件和立法供给研究——以2003-2015年公共事件为例

  报告人:张 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法学博士

  评论人:赵志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3.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构

  报告人:刘金瑞 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评论人:王四新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学部长、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4.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立法研究

  报告人:陈尚龙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三等奖获得者

  评论人:董 皞 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

  5.智慧城市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

  报告人:谢 潇 重庆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评论人:赵宏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

  6.网络反腐法治化的路径规划——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展开

  报告人:林竹静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首批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

  评论人:徐鹤喃 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主编,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互动讨论20分钟

  五、第二分论坛:互联网经济与法律规制

  (14:00—16:20,2号楼2201)

  主持人:任海泉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

  (时间规则:报告人每人10分钟,评论人每人10分钟,互动讨论20分钟。)

  1.近十年竞价排名纠纷中搜索引擎法律责任实证研究

  报告人:王红霞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法学博士后

  评论人:张新宝 《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制度的构建

  报告人:殷 华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审判员、法学博士后

  评论人:顾功耘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3.网贷行业风险备用金的法律争议及其规范路径

  报告人:邓建鹏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评论人:刘 燕 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司财务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外法学》副主编

  4.基于网约租车平台提供运输服务的关系认定

  报告人:王天玉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评论人:龙卫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5.侵权责任法三十六条之重塑——以网络交易平台的专利侵权责任为中心

  报告人:姚志伟 广东金融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评论人:杨临萍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

  6.民法中的习惯: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中心

  报告人:许 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博士后,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

  评论人:朱卫国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总监

  互动讨论20分钟

  六、第三分论坛:互联网与刑事司法保障

  (14:00—16:20,2号楼2301)

  主持人:朱孝清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社法委副主任

  (时间规则:报告人每人10分钟,评论人每人10分钟,互动讨论20分钟。)

  1.大数据时代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变革探究

  报告人:张自超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助理检察员,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评论人:万 春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2.互联网视角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新动向研究

  报告人:付 磊 国家检察官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评论人:王敏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研究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3.网络时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新发展与防治对策研究——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之实践为切入点

  报告人:沈 威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首批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

  评论人:陈泽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4.介入与限制:双层空间下网络诽谤罪的司法认定——以“真实恶意”的影响为中心

  报告人:徐 娟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法官、审判长

  评论人: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5.等约计量:犯罪对象海量化下网络犯罪评价体系的新坐标

  报告人:邓 超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主任检察官、法学博士后

  评论人:颜茂昆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6.“被遗忘”权利的回归:网络信息时代下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的适用

  报告人:郑 曦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评论人:王守安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秘书长

  互动讨论20分钟

  七、闭幕式暨坛标交接仪式

  (16:30—17:00,博明讲堂)

  主持人:李如林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国家二级大检察官

  1.论坛总结

  总结讲话: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2.宣布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并举行坛标交接仪式

  (1)宣读《关于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的决定》

  宣读人:胡卫列 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

  (2)坛标交接仪式

  交接人:董桂文 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

  长、检察学研究会民行检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 荣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3.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承办单位代表致辞

  致辞人:马 荣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报告人简介

(按照分论坛报告出场时间先后排序)

  第一分论坛


  1.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支振锋,男,1977年9月生,河南新蔡人。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人民日报》评论部专家顾问组专家,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等境外大学与研究机构作访问学者。出版《驯化法律》《中国司法公开新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15)》等专著4部,翻译《社会因何要异见》《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法律、自由与道德》等译著7部,在《法学研究》等权威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两报一刊发表文章约30篇;另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发表论文150篇。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以法治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席专家,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司法部等重大或重点课题7项。



  2.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媒体、公共事件和立法供给研究——以2003-2015年公共事件为例

  张欣,女,1987年10月生,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法学博士。本科、硕士、博士(硕博连读)均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曾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修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2013-2014年,以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学习并曾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录取。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立法学、传媒法。曾在《法学评论》、《人大法律评论》、《北方法学》, FICHL Policy Brief Series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曾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最佳论文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和奖励。目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法理学、法学概论、中国法制史、Jurisprudence, Law and Society等课程。其中,法理学、法学概论、中国法制史等课程位列全校本科生教学质量评估前10%。



  3.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构

  刘金瑞,男,1987年10月生,山东沂南人。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助理研究员,《互联网治理与法制发展内刊》常务副主编,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秘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网络安全应用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2.9-2013.8),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14)、法学硕士(2011),北京邮电大学法学学士(2009)。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法、信息法、民法。参编著作2部,在《环球法律评论》、《暨南学报》、《清华法治论衡》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互联网治理、网络安全、大数据立法、食品安全治理等数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4.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立法研究

  陈尚龙,男,1988年12月生,广东茂名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后保送本校继续就读,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法治政府、食品安全法治、互联网与信息法治。合著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释义》等;在《山东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思想战线》、《学习时报》、《行政改革内参》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机关、部委专项课题数项;主持《北京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阶段定位和下一个五年的任务措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证研究》等校内课题。



  5.智慧城市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

  谢潇,男,1988年5月生,重庆璧山人。重庆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与西南政法大学,于厦门大学获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并于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与法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务关系法与信息法,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民商法论丛》、《私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第五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6.网络反腐法治化的路径规划——从“国家治理”的层面展开

  林竹静,男,1979年8月生,浙江温岭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在站博士后、首届全国检察调研骨干人才。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本科)、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博士);研究方向:比较刑法、司法制度。在《中南大学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电子知识产权》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立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6),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上海市法学会2016年度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曾获2014年上海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2013全国刑事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三等奖等。


第二分论坛



  1. 近十年竞价排名纠纷中搜索引擎法律责任实证研究

  王红霞,女,1979年7月生,辽宁鞍山人。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获法学学士、经济法专业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经济法、转型法治、信息与网络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教育部等课题多项;参加多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出版专著5部;曾荣获教育部博士生论坛三等奖,湖北省法经济学年会特等奖,两度荣获中国经济法学会青年论文二等奖。



  2.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利救济制度的构建

  殷华,男,1981年4月生,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法学博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2016年入站,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法律问题),现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审判员,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先后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工作以来,主要办理金融、破产清算、公司、涉外商事等案件,审理了“全国首例众筹融资案”等一系列影响性诉讼。先后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网络融资法律问题研究-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中心》及合著《公司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公司法38案》等。《基层法院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论P2P网贷平台有关业务行为的刑事评价与谦抑应对》等多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获奖,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等核心期刊发表《网络搜索引擎侵权的事实认定和法律价值判断》《论简易破产程序的现实需求与制度设计》等多篇论文。案例《北京飞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诺米多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居间合同纠纷案》,荣获“促公正•法官梦”第三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特等奖。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科学运行机制的调研》《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调研成果多次在法院系统获一、二、三等奖;另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3. 网贷行业风险备用金的法律争议及其规范路径

  邓建鹏,男,1976年4月生,江西宁都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南昌大学历史系(1998,本科)、武汉大学历史系(2001,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博士)。研究领域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防范及中国法律史。十多次参与银监会等各类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或内部方案研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中央民族大学“十佳教师”、中央民族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等十余项奖励。两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目前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与多元化监管模式研究》子课题。著有《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传统民事法研究》《中国法制史》,合著《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论道互联网金融》《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互联网金融创新案例经典》《P2P网贷风云:趋势•监管•案例》。在《中国金融》《金融监管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政法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及《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4. 基于网约租车平台提供运输服务的关系认定

  王天玉,男,1982年9月生,吉林长春人。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0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2004至2010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博士。2010年起任教于四川大学法学院,2012年评为副教授。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进行访学及研究工作。2014年11月至今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已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哲社办等多项课题,在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SSCI)、《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学术刊物发表三十余篇论文,有多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和四川省领导同志批示。曾获得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征文二等奖、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青年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服务重要贡献奖;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奖等。



  5. 侵权责任法三十六条之重塑——以网络交易平台的专利侵权责任为中心

  姚志伟,男,1981年9月生,湖南娄底人。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自1999年起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为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法、网络广告法。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知识产权》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3项。先后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6. 民法中的习惯:以网络虚拟财产为中心

  许可,男,1981年2月生,安徽阜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博士后,法学博士。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2014年获教育部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2012年、201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芝加哥大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交流访问。迄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英文版)、《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翻译出版《所罗门之结:法律能为战胜贫困做什么?》和《美国法的形式主义与实用主义》。相关科研成果曾荣获第二届中华法学英才奖二等奖、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民商法博士生论坛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第三分论坛



  1. 大数据时代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变革探究

  张自超,男,1979年11月生,甘肃张掖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助理检察员,中国政法大学在读刑事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甘肃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位。曾在山东省乳山市检察院、威海市检察院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2014年经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进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和检察制度。在《亚太地区比较法研究》(俄罗斯)、《河南社会科学》、《人民检察》、《反贪工作指导》、《检察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与实务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2013年山东省第八届检察理论研究年会论文一等奖。主持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项,参与完成北京市司法局重点研究课题1项。



  2.互联网视角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新动向研究

  付磊,男,1984年10月生,安徽淮南人。国家检察官学院讲师,分别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2006年)、法学硕士(2008年)、法学博士(2012年)学位,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检察学方面的研究。独著《刑事司法科层制之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参著《检察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研究》、《优秀裁判文书标准及实现》等,在《烟台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人民检察》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研究,获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个人嘉奖等奖励。



  3.网络时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新发展与防治对策研究——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之实践为切入点

  沈威,男,1978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首批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先后获法学学士和法律硕士学位。在《东南法学》、《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三等奖、第11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二等奖等。



  4.介入与限制:双层空间下网络诽谤罪的司法认定——以“真实恶意”的影响为中心

  徐娟,女,1979年6月生,湖南资兴人。200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9月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经济法专业研究生,2006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考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现任刑一庭法官、审判长。曾荣获2015年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年会二等奖、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第二十七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等奖、第二十六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一等奖,并在《广西社会科学》、《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湖南警察学院学报》及《人民法院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案例分析十余篇。



  5.等约计量:犯罪对象海量化下网络犯罪评价体系的新坐标

  邓超,女, 1977年12月生,山东德州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士、刑法学硕士和刑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刑法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检察官。曾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公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贿赂犯罪证明模式研究》、《从精确计量到等约计量:犯罪对象海量化下数额认定的困境及因应》等论文共计10余篇,合著《刑法改革的进路》等。获得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首届“科技强检”征文二等奖、最高人民法院“互联网刑事司法问题研究”征文二等奖等。



  6.“被遗忘”权利的回归:网络信息时代下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的适用

  郑曦,男,1984年4月生,浙江温州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年苦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曾获教育部资助公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在国内外出版专著《The Power of the Police in China》、《侦查讯问程序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并在《比较法研究》、《法学》、《求是学刊》、《学习与探索》、《郑州大学学报》等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课题。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论坛H5场景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