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笑红 | 美国总统提名大法官背后的纸牌屋

2017-02-04 王笑红 大案


今日大案:

【头条】王笑红 | 美国总统提名大法官背后的纸牌屋

【二条】观世丨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6年2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拿着一叠关于最高法院法官提名人选的文件走过白宫。因为忙于提名事项,奥巴马缺席了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的葬礼。


阻挠与否决

美国总统提名大法官背后的纸牌屋


作者:王笑红

来源:雅理读书   2016-03-09

本文原载于“澎湃新闻”


2016年2月1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离世,使得大法官的提名和确认程序成为热门话题。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确认。司法、行政、立法三权之间在这一程序中实现精密平衡。民选总统是公共意志的代表,因此大法官的任命得以避免完全隔绝于公众舆论。一旦得到国会的确认,大法官可以终身任职,避免了听命于更强势的立法和行政分支,他们不面临选民的选择,也无需对公众负责。



1863年,林肯于内阁成员前首次宣读《解放黑奴宣言》,财政部长西蒙•波特兰•蔡斯站在他后方。西蒙•波特兰•蔡斯后来成为第六任首席大法官。视觉中国 资料


谁可以成为大法官呢?美国宪法并未具体规定联邦法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从传统来看,被提名者必须是法律人,但并不一定拥有司法经验。在20世纪,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有近一半人在被提名前没做过法官。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些大法官,如约翰•马歇尔、路易斯•布兰代斯、厄尔•沃伦、威廉•伦奎斯特,以及目前资历最浅的女大法官埃琳娜•卡根,都是如此。 



约翰•马歇尔参加过独立战争。此后利用军中休假机会,经过三个月法律研习成为律师。但在提名大法官前没有做过法官。


然而,随着联邦最高法院在裁断公共政策方面的地位日趋重要,党派和意识形态冲突加剧,司法经验成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媒体的发展也促使普通公众希望了解大法官候选人的司法理念。奥康纳的确认听证会是第一个进行全程电视报道的,这个做法持续至今。



1932年,一名记者偷偷拍下了最高法院当时辩论的情景。媒体的发展也促使普通公众希望了解最高法院的运作情况。


以往,能成为大法官的人具有四个典型特征:出身于中上阶层、白人、男性、新教徒。在任的九位大法官出自最精英的法律圈子,六位是哈佛法学院出品,另三位是耶鲁法学院毕业生,但他们在其他方面打破了常规,金斯伯格、布雷耶和卡根是犹太教徒、斯卡利亚、托马斯、肯尼迪、罗伯茨、索托马约尔、阿利托是天主教徒。他们在种族和性别方面也是最多元的。托马斯是非裔美国人、索托马约尔是拉美裔,而金斯伯格、索托马约尔、卡根三位是女性。



大法官们皆出自最精英的法律圈子。1963年9月,雨果•布莱克、拜伦•怀特、查尔斯•威塔克、威廉•J•布伦南、斯坦利•里德、波特•斯图尔特、汤姆•克拉克、William Douglas、厄尔•沃伦、Arthur J. Goldberg一起庆祝沃伦作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进入第十个年头。 视觉中国 资料



1991年10月1日,托马斯•克拉伦斯被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马斯为非裔美国人。东方IC 资料


总统们很重视提名大法官和首席大法官的机会,这是他们影响未来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从1801年到1864年,在这63年间,美国的总统换了15个,而首席大法官只有两位:约翰•马歇尔和罗杰•坦尼。1810年,库欣大法官去世,杰斐逊随即写信给时任财政部长阿尔伯特•加勒廷,语调欢快,相当失礼,“这是个好事,来得如此及时,像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



2005年9月,当时被提名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约翰•罗伯茨(中)在伦奎斯特大法官的葬礼上为其抬棺。


2005年,伦奎斯特去世后,切尼曾建议小布什提拔保守主义阵营的英雄斯卡利亚为首席,但小布什最终选择了年富力强的约翰•罗伯茨。原因很简单,把握住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控制最高法院的机会,远比给年近古稀的斯卡利亚安排一个好职位来得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布什提名罗伯茨任首席大法官时,当时还是民主党参议员的奥巴马投了反对票,是仅有的22张反对票之一。



1987年,关于罗伯特•博克的提名首日听证会结束后,时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拜登与博克交谈。视觉中国 资料


总统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提名被参议院否决,因此他和他的智囊必须要听取关键参议员——尤其是司法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参议院有时会否决总统提名的法官人选。自从美国1776年建国以来,总统们累计提名了143名大法官,其中28人被否,1900年以来被否的为5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总统权力较弱,或者另一方政党控制参议院之时。1987年,里根提名罗伯特•博克(Robert Bork)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里根是共和党总统,而当时参议院被民主党控制。在听证会上,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对博克开炮,表示从博克出版的著述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相信女人和黑人在宪法下是二等公民”。这被视为大法官提名程序历史上的一个开创性事件。Bork由此多了一个动词义项,意为“通过诋毁阻挠”。



抗议任命博克的人群。 视觉中国 资料



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收到的22000张支持提名博克的卡片。 视觉中国 资料



Bork由此多了一个动词义项,意为“通过诋毁阻挠”。1987年,在NBC的一档节目上,Phil Hartma扮演里根,Jon Lovitz饰演博克。视觉中国 资料


在此之后,提名程序所用的时间大幅延长,并吸引了广泛的新闻报道。1975年,史蒂文斯在获福特提名19天后就获得参议院的一致确认,而奥康纳、博克、伦奎斯特和斯卡利亚的确认程序持续了一百多天。

如今奥巴马正面临与当年的里根相似的情况,他是民主党总统,而现在的参议院100个席位中有54席被共和党控制。两党之间的明争暗战已经开始。共和党参议员、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格拉斯利(Charles Grassley)说,在大选之年不提名和确认大法官,是过去80年中的惯例。奥巴马则在称赞斯卡利亚是影响了一代人的“顶尖法律思想家”之后,明确表示将履行宪法义务,及时任命一位继任者。



HBO推出的关于现任大法官托马斯性骚扰指控的剧集《Confirmation》中,Kerry Washington 扮演其属下安妮塔•希尔。


现任大法官托马斯(Clarence Thomas)的提名仅以4票的差距惊险过关,有人质疑他的任职资格,他的下属安妮塔•希尔也站出来指控他性骚扰,他后来称这个纷纷扰扰的过程是“高科技私刑”。围绕法官提名的斗争在克林顿和小布什任总统时越演越烈。2006年初,在关于提名阿利托的斗争中,共和党甚至威胁要动用“核选项”(nuclear option)来结束阻挠议事(filibuster)。



2006年1月24日,在关于阿利托提名事项发布会上,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在两位同事一旁疲惫不堪。2006年,奥巴马和23名民主党参议员,试图通过长篇演讲来阻挠阿利托大法官的任命,但最终没有成功。 东方IC 资料


尽管总统必须关注候选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被参议院接受的可能性,但他们还是尽力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己的理念。他们总是倾向于提名与自家观念一致的法官。约翰•亚当斯提名马歇尔是希望他捍卫联邦主义原则。富兰克林•罗斯福试图改组法院,是希望增加支持新政的法官。里根赞赏的保守派法官自然无一例外反对平权行动、民权保护、堕胎权,以及对刑事被告人的保护。



一出关于最高法院的话剧中,两位演员分别扮演大法官金斯伯格(左)和斯卡利亚(右)。当大法官们就任后,人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个人表现,而不是团队精神。东方IC 资料


克林顿希望在参议院避免激烈的意识形态之争,所以他提名的人都是温和派,如金斯伯格和布雷耶。提名金斯伯格也体现出克林顿的另外一个理想,他希望联邦联邦法院系统更为多元化。他在担任总统期间提名的联邦法官人选中超过半数是女性和少数族裔。奥巴马显然也是这么做的。他就任总统的第一年,提名了12位联邦巡回法院法官。其中9人是女性和少数族裔。他无比期待能提名第一位拉美裔大法官,于是在2009年选择了索托马约尔。他在2010年提名了另一位女大法官,即卡根。

总统提名的大法官在上任后的表现,有时会让总统失望。 个中缘由,正如伦奎斯特所说,联邦最高法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被导向个性和独立的离心力主导的机构,而不受等级秩序和一致性控制。制宪者所设计的权力制衡,让最高法院独立于国会和总统。终身任职提供了一种保障,使得大法官可以在任何案件中以任何方式投票。当他们就任后,他们就进入了一个接受公众审查和职业批评的圈子,人们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个人表现,而不是团队精神。



艾森豪威尔曾认为厄尔•沃伦是一个可靠的保守派,但后来,沃伦法院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自由化”的法院。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终止了美国社会中存在已久白人和黑人必须分别就读不同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现象。



1964年9月24日,厄尔•沃伦主持的 “肯尼迪刺杀案”调查委员会向约翰逊总统报告工作。


林肯任命了五位大法官,在绿钞法案的合宪性、对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释等问题上,他提名的人经常观点不一致。西奥多•罗斯福曾在提名霍姆斯前称赞他“守护超然的态度,能对并没有他客户的阶层保持宽厚的感情和同情心”,但霍姆斯日后在北方证券案中的异议意见让他愤怒不已。艾森豪威尔提名了厄尔•沃伦,这位首席大法官改革民权和刑事诉讼领域的宪法,发起了最高法院的自由主义转向,是总统始料不及的。



1969年6月,沃伦•伯格(右)宣誓任职首席大法官后,在最高法院台阶上,与尼克松和前任厄尔•沃伦向人群致意。日后沃伦•伯格将迫使提名他的尼克松公开水门事件的文件。


而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与其同事一致裁决推翻总统对行政特权的主张,迫使尼克松公开水门事件的文件,也不是任命他的尼克松所能想象得到的。布莱克门大法官在进入最高法院前,始终持保守主义立场,进入最高法院后却与自由派大法官结盟,令尼克松错愕不已。罗伊诉韦德案的多数派意见就是布莱克门执笔的。当苏特在计划生育联盟诉凯西案中拒绝推翻罗伊案的先例时,提名他的老布什无疑也震惊了。




尽管有这些戏剧性的例子,但大法官被提名人在就任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立场总的来说还是与先前的表现一致。他们的判决并不总是能得到公众的支持,但得到了普遍的信任和尊重。


昨日大案:

【头条】回乡随笔丨乡村里盛行“有用崇拜”: 谁有用就敬着谁,谁管着自己就向着谁!

【二条】虎案锐评丨朱学东: 有围观他人的快意,缺自个内心的恻隐



促进
法治
推动
公益
洞悉
法律
品读
大案
大案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哟~!

投稿合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热文《大案原创丨刘莹莹: 律师不站队,只为正义鸣不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