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 点击上方蓝字——千帆竞渡谁争雄    百舸争流我为先!

版权声明:张千帆原创作品,媒体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来源公众号:张千帆  作者:张千帆


人心为何如此冷漠


嫦娥久居广寒宫,每日清闲无事。一日突发奇想,广邀地球上各大思想门派传人,共议中国与世界的理想伦理。孔、孟、荀、墨、老庄、商韩等中国学派及各路西学拥簇齐聚广寒宫,准备唇枪舌剑、一决高下。


嫦娥自任主持人,首先抛砖引玉:今日请来中西各路学人共聚,实乃本宫之幸。我久居广寒,远离尘世,对地球上的事只是偶有听闻,对实情不甚了了。想当初我一不小心离开地球的时候,中原实为世界上最文明的一片土地,近年来却看见故乡故土越来越不太平,一会儿这里强拆,一会儿那边上访。许多城市雾霾重重,环境污染与食品卫生每况愈下。整个社会不论贫富,似乎都很迷茫;但凡有点本事、有个机会,都要尽快逃离此地。许多人怪政府滥用公权,但依我观察,恐非如此简单,根本还是人的问题;政府也是我们认可和维持的,政府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造成的,或索性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广东路人对受伤的小悦悦麻木不仁,任由微弱无助的小生命自生自灭,即为明证。


我的同胞究竟怎么了?我的民族还有希望吗?今日请来各位高人,一是给我中华民族指指路、开开方子,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二是为大家提供个平台,磨磨剑、过过招。我知道各位成见很旧、分歧很深,平时很少有机会聚齐了,平心静气地把问题说清楚。正好这广寒宫清冷,希望各位激烈交锋之余还能保持清醒冷静。



百多年来,中国内乱外患,杀伐之气十足,整个民族成天深仇大恨,犹如国歌里唱的一片“咆哮”。好不容易等到改革开放,国民情绪好转,但是没过几年又是官民对立,社会矛盾和情绪也随之激化,左的越左,右的越右,似已到了“不共戴天”、没有共同语言的地步。大众越来越喜欢激进和夸张的表达,就好像全国人民的味蕾已经被湘菜和重庆火锅征服,越吃越麻、越吃越辣,再也吃不下清淡的饭菜。这种状态是不健康的,一个正常的民族还是要过平和的日子。我们之间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但也希望大家保持心平气和,为我们国民恢复心灵的平静找到良方。


儒家争先登场,孟转世抢到了第一个发言机会:嫦娥仙女,大哉问!中国人的道德状态之所以沦落到今日这般地步,完全是因为他们忘却了孔孟先圣的祖训,以至个个迷失了人生方向。实际上,你还不能说他们的人性“堕落”了;人性是不会堕落的,上天赋予人的良知永远不会泯灭,只是人不内省、不反思,以至失却了自己的真性而已。


对于人性问题,我的先师孟子(公元前372-289年)最有研究。孟老师以性善论著称,“言必称尧舜。”  


人是什么?先师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我们儒家认为,肉身是人的物质基础,但仁义道德是人的精神支柱;人而不仁,就是一堆没有开化的行尸走肉,和低等动物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人是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的有机结合。人和普通动物一样有物质欲望,也有上天特别赋予人类的仁义道德,两者都是人的组成部分。


孟子说:“体有贵贱,有小大。


 俗话说,人要“识大体”;什么是大体、什么是小体,这个问题不能不弄清楚,因为它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和信仰,也就决定了你这辈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既然仁义是大体,物欲是小体,那么做人应该“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如果只知道饮食男女,那就把自己养成一个别人鄙视的小人,可以说是“养小失大”。要做大人还是小人,全在人心一念之间。


先师孟子认为,人心生来有仁、义、礼、智“四端”,分别对应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也就是说,人生来即有仁义礼智四端。这是人的“大体”,或者说是人成长为“大人”、“君子”的萌芽、胚胎。人的善性不是哪个外在的上帝、圣贤后天赋予我们的,而是人性中原本固有的。只要让人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人性中的善良萌芽自然就会发育成熟,原来嗷嗷待哺的婴儿也就长成了仁义礼智俱全的君子。如果你认为有一个造物主的话,那么也可以说这个造物主是至善的,因为他在人出生之时就赋予其良好的“道德基因”,而不是先制造了一个有基因缺陷的人,再等后天补救。



荀转世:你老师对人性也太乐观了,脱离现实未免太严重。我就问你一件事:如果人性真的像孟子说得那样美好,为什么现实世界却存在罄竹难书的丑恶现象呢?你知道官员腐败有多严重吗?你没看见百姓的道德意识多薄弱吗?官员为什么腐败?不就是因为只有腐败,才有利益——权、钱、色?在这些实际利益面前,谁会把伦理道德当回事?说实话,别怪官员坏;把一个普通人放在官员位置上,给他各种权力和机会,他照样腐败,因为这才是人性。北京空气为什么这么糟糕?不就是因为周边的排污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承担治污成本吗?污染都未必够得上犯法,你我普通“良民”也有其中一份。你不也有车吗?明知污染还买车、开车、增添污染,仁义礼智到哪去了?我很尊重你老师,但老先生的理想主义人性论在现实面前实在是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孟子曾和告子辩论人性问题,辩不过就诉诸道德谴责。告子说:“生之谓性”,  天生的倾向或能力就是人性,这一点孟子也同意。但是人有哪些天性呢?“食、色,性也。”  饮食男女,就是天性,无所谓善恶:“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这个比喻本来很恰当,但孟子非要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水往低处流,这不假,但是这个比喻能说明什么呢?如果水自然向下和人性有任何可比性的话,我完全可以把它用来比喻人性自然向恶而非向善,这似乎更为贴切,人要学坏很容易嘛。我的老师荀子(公元前313-238年)恰恰认为,人的天性就是“恶”的: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这里的“伪”不是假的意思,而是指和自然相对的“人为”。今天社会上之所以还有人看上去是好人,是他们后天人为努力改变人性的结果,而绝不是其天性使然。人性是什么呢?我老师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天性如此,不需要学,也学不来,无论你后天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人的利己本性。人性的自然倾向体现为感觉,“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人爱美色,遇到美人就心向往之,得不到则郁郁不乐;人恶劳作,不得不劳动就会感到痛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却要靠人的理智:“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  手段、路径想明白了,还要学习、培养行动能力,才能付诸实施:“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培养善人、君子是古代圣王制礼义、立法度、行教化的结果,哪里像孟子说得那么简单?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情性,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因此,我们今天谈论的伦理道德法则都不是源于自然人性,而是后天人为制定的产物:“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  儒家说得很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培育君子就和制作陶器一样,你看见世上有哪一件精美的陶器是纯粹天然的?有哪一件不是经过工人的精雕细琢才成大器?既然如此,为什么认为人没有礼义教化的雕琢就能成为君子呢?



孟转世:荀子推理看上去严谨,其实在理论上存在内在矛盾,实践中则蕴含着巨大危险。假如我是你老师,我会索性放弃善的追求:如果人就是恶,那么恶有恶报,世间的一切灾难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公平的报应,还要把人变得更好、让人生活得更好做什么?既然你说人性的出发点就是“恶”,那么善的源泉又在哪里?荀子说是“圣王”,但圣王也是人啊。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圣人的人性也是同样“恶”的: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辩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辩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辩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尧舜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待尽而后备者也。


既然尧舜禹的人性和桀纣跖一样,后者容易理解,作恶是人的天性使然,但如何解释前者呢?难道“习俗”二字就能解释一切吗?在一片人欲横流、恶滔滚滚中,公序良俗从何而来?如果尧舜的美德是来自比他们更早的圣王制定的礼义,那么那个圣王的善性又是从何而来?如此类推,以至无穷,最终荀子也无法解释原初的善是怎么来的,只能诉诸“神迹”,可他偏偏是很“科学”、很理性、很世俗的!


荀转世:我的老师用“恶”来描绘人性,可能确实夸张了一点。其实荀子所说的“恶”无非是好逸恶劳、自利自私,一般人性而已,无所谓“恶”。他确实认为普通人还是可以“改良”的,在礼义教化的熏陶下可以从小人变君子。他似乎也认为,人虽然本性恶,但是仍然具备为善所感化的潜质,也有分辨善恶乃至弃恶从善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你也可以说人性不全是恶,其中仍然有善的基因。


孟转世:如果不承认人性有起码的善,那么人就是不可转化的,也是不值得转化的。你们说人性自私是显而易见的,这谁看不见呢?但是人性中难道就只有这些吗?你看那熟睡中的初生婴儿,多么纯洁可爱。你难道就只能把她和自私、贪婪、懒惰、无耻联系在一起吗?你难道不能想象,她完全可以在正常的物质和道德成长环境下长成一名道德和理智健全的君子?


至于许多人长大后都成了你老师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环境,由于人的攀比心、嫉妒心和模仿本能,在人欲横流的世俗社会里学坏了,以至全然忘却了自己的善良道德本性。孟老师难道就只有流水这一个比喻吗?他的“牛山”比喻不是很贴切吗?  你看那座山原本草木繁盛、绿树成荫,但是人天天上山砍伐,草木生长的速度远比不上砍伐的速度,这座山怎么能不秃呢?然后你们看到光秃秃的山就说,这山上哪有草木啊?!这和你们说“人性哪有什么仁义礼智,只能看到自利自私”,有何不同呢?然而,成人身上那些恶习难道就足以抹杀人性中固有的善良吗?


更何况即便众多小人们道德发育不全,也并未泯灭其道德之心。孟老师的另一个著名比喻是孺子入井。  你看这可爱的孩子在地上爬着,马上就要遇到危险了。不论你为人多么麻木自私,恐怕不会全然无动于衷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看到这种场景,凡是人都会有所触动,萌发爱怜、同情、担忧之心;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冲上前去把她抱起,使之远离灾祸。他们这么做并非为了得到她父母的奖励,或在亲朋好友中间得到一个好名声,而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这难道不是仁心普遍存在的有力证明吗?所以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荀转世:我还没拿小悦悦说事呢。这件事情孟老师解释不通,恰恰表明他的人性论不符合现实。反之,用荀老师的理论,这件事一点都不难解释:人生来就是小人。没有后天的道德教化,人人都是那18个路人,碰到一点风险就退避三舍。当初南京发生彭宇案,彭宇搀扶了跌倒在地的老太太,老太反过来说自己是被彭宇碰倒的,法院判决彭宇赔偿。中国大陆见义勇为本来不多,此后更要三思而行,以免遭讹。此案首先表明人心险恶,“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也折射出趋利避害的普遍人性。在利害面前,人的那点道德心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人并非不可能成为见义勇为的君子,但那是后天努力学习、革除恶性之后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孟子所说的先有仁心,然后丢失了,再去找……他把从小人到君子的过程搞反了。


孟转世:我不知道这些路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即便孟子遇到他们,我想也会无语,但是这个例子并不表明孟子的性善论失败了。孟子并没有说,人萌发了恻隐之心之后就一定会诉诸行动。为什么说仁义礼智只是人性的“四端”?因为孟子知道,这些只是善的种子,未必结出成熟的道德果实,就和庄稼的种子因为没有浇水施肥而长不出庄稼一样。那18位路人可能会出于种种原因而碍于行动,譬如可能是因为南京彭宇案发挥了不良影响,让人们害怕出手相助反而会遭到被救助者讹诈。但是我敢说,假如我们能找到他们并逐一访谈,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会否认小悦悦在他们心里产生过触动,只是心动未能产生行动而已。如果真有人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那么他简直不是人!这就是儒家常说的“仁者,人也”。如此不仁不义,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我不能绝对排除这样的极端反例,极少数伤天害理的事情总归可能发生,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王,也未必不会在遇到小悦悦的时候萌发善心、出手相助,表明恻隐之心尚未泯灭。希特勒、斯大林等现代暴君穷凶极恶、为祸惨烈,但也不能说他们一生中就没有做过一件好事。你们常说尧舜在物质需求方面和桀纣同类,为什么看不到桀纣的善良本性也和尧舜同类呢?如果连桀纣这样的暴君或跖这样的江湖大盗都仁心未泯,又何况普罗大众?所以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圣人与我同类者……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仁义道德并非强人所难,只是自己选择做还是不做而已。圣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因为我与圣人同性,都有仁义礼智“四端”。这是人所共有的良能良知。良能就是人不用学习就会的能力,良知就是不用思虑就明白的知识。  圣人推良知良能而行之,使之在自己身上发扬光大,因而成了圣人;如果我未做到,不是因为上天赋予我的良知良能不如圣人,只是我自己不去做罢了。



仁义礼智听上去似乎比登天难,其实不就是平常生活中的那点事吗?要背泰山而跨北海,你说不能,是真的不能;但是见到长者鞠个躬、行个礼,或弯腰为老人捡个掉在地上的东西,却是不需要大力士就能做到的。  日行百里,或许只有竞走运动员才能做到;但是走慢一点,为长者让个路,有什么借口说做不到的呢?  遇到像小悦悦这样身陷危难的弱势者,你不送她去医院,打个120总可以吧?遇到哪个义士遭到公权力的迫害,你不出手相救也罢,那可能是你力不能及的,但是在网络时代上网声援一下总可以吧?这样的事情很难吗?


总之,仁义非难事。这样的事情没有做,不是你不能做,而是你不去做。


原载“月宫论道之一:人性善恶”


——END——

苹果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赞赏功能关闭欢迎苹果用户选择转帐方式

欢.迎.分.享.朋.友.圈,感谢您的持续关注和阅读


后台回复“舌尖”“传统”“自由”“支柱”“教学”,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