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无知两周年丨谌洪果:平凡人的高贵

2017-08-10 谌洪果 大案



今日大案:

【头条】知无知两周年丨谌洪果:平凡人的高贵

【二条】域外丨杨先德:美国大众“排放门”事件诉讼进程观察



作者:谌洪果

来源:知无知    2017-08-07  

本文经作者与公号授权大案发布


公元1020年,距今大约一千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诞生,他叫张载,这一名字,寄托了他父亲期待他传承“厚德载物”之精神的文化使命。张载虽然生于长安,但三岁起便在四川涪陵成长。十五岁时,父亲病故,张载和母亲及五岁的弟弟,护送父亲灵柩回河南开封故里。时逢前方战乱,被迫滞留于陕西凤翔府的眉县横渠镇,从此以这为家,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重要的关学传统。


张载所处的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他少喜谈兵,西夏外敌入侵,二十一岁的张载欲投笔从戎,为国建功立业,幸遇伯乐范仲淹点拨,说其可成大器,“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从此张载苦读经典,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三十七岁与苏轼同中进士后,张载在开封讲学,与名噪一时程颐程颢兄弟相遇,论道切磋,张载自信满满,“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五十岁时,张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辞职归乡,在横渠镇附近的崇寿书院教书育人、开宗立派共七载,殊为可喜。可惜的是,张载经世致用为万世开太平的梦想不灭,晚年重新出山,任礼部副职,试图推行复古之礼,再度受挫,告病辞官。心情抑郁的他没等返回故乡,就在临潼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时间是最公平的检验。历史的长河,冲刷走很多的事,很多的人,无论当初有怎样辉煌的丰功伟绩。然而,历史也会记住一些名字,留下一些故事,并凸显其更加久远的价值。张载活着的时候,有许多未曾实现的抱负,壮志未酬,死不瞑目,但他退而求其次,用七年时间在故土开创的精神事业,其赓续道统、守护文化的意义,却大大超越了他所在乎的那些文治武功。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所在地,有很多可以追忆并炫耀的东西,但是,让这片土壤生生不息的源泉、使子孙后辈引以为豪的伟大,还是由张载这样的人所世代接续并发扬光大的思想精华、文明气度。



知无知自从创立以来,就自觉定位于要传承古希腊的雅典学院传统和中国的私学书院传统。这不是刻意地自我拔高,而只是在耐心扎实地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被安排去做的事情。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使命,有他的理性自负所带来的盲点;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也使他在道与用之间纠结、挣扎、困顿甚至绝望。每个人,无论选择还是被选择,往往都是一条不归路,你必须走下去,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谱写精彩,创造可能,当然,也承受艰辛。你不用替代别人,别人也无法替代你。同样,一个时代的命运也替代不了另一个时代的命运。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在当下,在此刻,面对每个自我的主体性,重新出发。


如果说苏格拉底或张载的努力,拓展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及环境对人类精神高度的想象,那么生于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我们,又该如何过一种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和行动来共同成就的事情。我们只有尊重前人,读懂传统,并体察当下,才能立定自己的根基,寻求未来的出路。要知道,无论苏格拉底还是张载,他们都是在生活中思考,为思考而生活,并且怎么思考就怎么去生活。也许,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少之又少,但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个时代就会有所不同。他们对于智性和正义本身,有一种由衷而纯粹的热爱,这种热爱,值得我们珍惜并践行。



一个周日的下午,在知无知空间,一场读书会正在展开。大家讨论的是有关苏格拉底离世前最后一天的经典《斐多篇》。苏格拉底已经死到临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与朋友们的愉快辩论中,想要搞清楚为什么灵魂不死,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世人认为更重要的那些事情,比如安置妻儿,财产分割,对世界的不舍,最后的悲戚或抱怨,在那个场景里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爱智求真的愉悦和面对生命的安详。透过这场读书会,几千年前的那幕场景,似乎穿越到了现在,进入知无知空间。那个下午,屋外酷热而喧嚣,从十四楼的窗口望下去,路上车水马龙。房间里,有十几位每周相聚的书友,各行各业,年长年轻,他们平日都在为各种生计琐事奔忙,此时此刻,却如同几千年前的苏格拉底和友人们一样,特别较真而激烈地讨论着灵魂在死后是否存在,什么是幸福生活的真谛。那一刻,我感动而欣慰。苏格拉底曾被雅典人认为是多余的人,可到今天,谁能否认,雅典要是没有苏格拉底,将会多么的暗淡无趣。


在知无知,这两年里,我听到过很多类似的疑惑,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是的,理想对我,对认同知无知理念的同仁,很重要。其实每个人的理想,就是每个人的现实;反过来,每个人的现实,也是他愿意俯就的理想。说到底,还是你愿意选择怎样的生活?知无知的存在,是在这个时代和这片土地上的存在,自然离不开特定时空结构、文化体系和价值坐标为其打上的烙印。可是反过来,知无知及社会中每一个具体主体的独特存在,也可以为时代和处境,赋予自身的意义,涂抹自己的色彩,丰富时代的内涵,提升时代的境界。灵魂的高贵,不需要寄托于他人,每个平凡的人都有权利拥有;诗意的安居,也不需要等待远方,你什么时候采取诗意的行动,你就可以不苟且地活着,来对抗平庸和无聊。



曾经我们以为,自由、平等、公义和爱的观念应该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最近几年发生的许多事情表明:文明的冲突,在一个个的个体、阶层、族群、国家之间不断上演,甚至越来越剧烈,大有不可调和之势。后现代所谓的价值的多元,真理的相对,很多时候不过是浪漫的解构,真正残酷的现实是,自由依赖于特权,正义取决于强权,歧视变得理所当然,仇恨和暴力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围绕各种公共事件,整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撕裂、固化而单调。立场虽有不同,逻辑却是一样,一方面自以为义和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则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表面的纷争和喧嚣,掩盖不了内在的苍白而乏味。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那些被很多人认为无用的原则和理想,善与高贵,爱与怜悯,对于温润人心的冷漠,弥合社会的伤害,仍然具有最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关切,知无知越来越清晰地确定了用力的方向。以知无知“温和而理性、温柔而坚定、温暖而纯粹”的精神所凝聚起来的各种自组织的读书会、工作坊、人文沙龙、自由交流,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学院,生命的共同体。这是来自民间的力量和自下而上的呼唤。文化从来不应为某个精英或统治阶层所垄断,而应借助一粒一粒美善的种子,飞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生依然忙碌,世事依然烦扰,回到所谓的现实,每个人还得面对不容易的生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心灵的秩序,灵魂的完整,精神的丰盈,人格的独立,世界已经在潜在地、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通过修复心灵来重建个体,通过重建个体来培育社会,通过培育社会来塑造国家。窃以为,这是从事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最妥当的进路。惟其如此,个体方有自由与尊严,社会方有活力与繁荣,民族才有自信与前途。现实诚然有撕裂、固化和单调,但希望永远在于在个性和差异之间保持动态的张力和平衡。“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也要知道,这种努力,尤其离不开观念的变革、自我的重建。每个人的理性审慎与自由判断,无论是作为背景还是作为浪潮,无论是高音、低音、谐音还是变调,它们都会汇合成观念革命的交响曲。而观念的革命,决定着制度和文化土壤的培育。这片土壤是丰厚还是贫乏,是滋润还是干涸,又最终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所可能创造的富足与荣耀的程度。


好人不思考,坏人就发笑;标准一独尊,思想就窒息。所以,平凡的你我,社会的每一个主人,都应该勇敢加入这个乐队中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倾听别人的声音。知无知尝试提供这样的公共交流的平台,力图成为思想激荡的所在。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始终存在根本的冲突,这一点并不可怕。相反,这正是彰显人性的光荣与梦想的机会。重要的是,你想把自己建设为怎样的人?完善的人格,应该是好人、自由人和公民的统一。所谓好人,是苏格拉底意义上的,不断与自我展开对话,活出伦理的同一性。即便遭遇世界的摧残和伤害,反而成全自我的完整和完满;所谓自由人,是“因真理得自由”的意义上的,相信美好的事物永存,顺服灵魂之善的最高秩序,从而仰望星空,抵制诱惑,追求卓越与崇高,不断创造奇妙和可能。所谓公民,则是公共生活意义上的,尊重理性与常识,释放善意与温情。公民无小事,在社群生活中自觉训练审慎与智慧的技艺,培养自治与爱的能力。好人、自由人和公民三者结合所产生的人格,将具备正义、勇敢、节制的美德,不盲从意见,而追求真知灼见;不恣意妄为,而奉行知行合一。总之,面对价值观的分裂,各种政治、文化和信仰的冲突,也唯有这样的人格,才可能担负起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的后果,从而在让社会变得更宽广更深邃的同时,也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也许,这又是一种固执的理想。因为稀缺,所以才要坚守;因为知道无知,所以才要爱智求真。知无知,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当我们以务实的方式来做理想的事情,这个理想就是最务实的。两年以来,知无知的众多朋友们,就是这样一天天、一点点、一步步,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一次次思想碰撞当中日积月累地走了过来,受益和成长。我相信,知无知与这个时代,这片土地,是美好的相遇。从雅典学院、横渠书院,到知无知,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人类精神和思想的薪火相传,永不断绝;而那些正大光明的浩然之气,也总会从远古流向今日,与当下产生神秘而又一以贯之的关联。正是这些无形的力量,在防止人类的堕落,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得以归正和复兴。



知无知,让我们贴近这个时代,与欢喜的人一同欢喜,与哀哭的人一同哀哭。知无知,也让我们超越这个时代,知道哪些注定消亡,哪些亘古长存。我们注定脱离不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焦虑和分裂,但也可以做到不被这个时代的平庸和无能所裹挟。对于逝去的和未来的伟大与崇高,我们需要具备起码的想象与渴望。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想象,是我们当下最紧迫的使命,它足以使一个小时代变成一个大时代。就如怀特海所言,这种想象本身就是一幕不朽的戏剧,而且会产生比这种想象更伟大的结果。通过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谦卑,通过对真理和美善的纯粹的热情,通过在公共生活中养成的开放而又严肃的思维习惯,新的思想、新的生命,缓慢地渗入到社会体系的土壤之中,结出一朵朵非凡的故事和记忆。这些故事和记忆,属于我们每一个平凡而高贵的人。



昨日大案:

【头条】重庆清除“薄王遗毒”涉黑平反首案公开:富豪彭治民获再审改判,组织、领导黑社会罪被取消,无期改有期15年

【二条】回顾丨北京法院“首例”案件抢“鲜”看



促进
法治
推动
公益
洞悉
法律
品读
大案
大案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哟~!

主编:李轩

主办: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

投稿合作:mycasegao@163.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热文重庆清除“薄王遗毒”涉黑平反首案公开:富豪彭治民获再审改判,组织、领导黑社会罪被取消,无期改有期15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