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蔡元培:绝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丨周看人物
这个人名气很大,就连毛泽东当年也就在他手下当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管理员,领月薪8块大洋。
1936年9月22日,已经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的毛泽东在延安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培,说到:五四运动时期,北大课堂,旧京集会,湘城讲座,数聆先生之崇论宏议,不期忽忽二十年矣!
这个人名气又没那么大,现在提到这个名字,能够点头说了解的,已经不多了。
他就是蔡元培。
今天说蔡元培,是因为1940年的今天,是他辞世的日子。时光如滚滚江水,已经流走了76年。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名字多,头衔也多,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当过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头衔一大堆。其实,这些不重要,重要的,这是一个性格鲜明,特立独行的人物。
为情怀,一生"辞职"达24次之多
蔡元培喜欢辞职。
不管是多么重要的岗位,党和政府对他有多重视,但只要他不爽了,他就扔乌纱帽。当然,他的不爽一般不是闹自己的名誉地位和财富,而是为了他的情怀。为这两个字,他有时表现出堂吉诃德的精神,敢于向比他强大得多的势力叫板。
1890年,蔡元培刚刚24岁,应邀出任上虞县志总纂。这么年轻就有了这样的位子,但是他似乎并不珍惜,因为他所定的编写条例得不到各分纂的赞同,他选择了辞职。
似乎有点任性。
似乎也是他无数次辞职的滥觞。
浙江绍兴蔡元培故居“翰林”匾
接着是1898年,蔡元培32岁时当上了翰林院编修,这也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职务,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对清廷失去了信心,不愿再给朝廷出力,于是辞职。
1900年蔡元培在担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即校长)时,因为支持新派,遭到堂董(学校的出资人)的干涉。蔡元培请辞。后经人多方调解,堂董极力挽留而勉强留任。次年,因办学经费的事再度与堂董产生分歧,这时,蔡元培没有商量余地了,果断辞职。
1902年,蔡元培已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学校发生学潮,蔡元培支持学生退学,他再次辞职。
1912年,蔡元培46岁时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3月临时政府北迁后续任。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向袁当面坚辞教育总长。袁世凯以"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相留,蔡元培脱口而出:"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向总统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因张勋复辟闹剧很快落幕旋复任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每日奔波救助被捕学生。7日上午10时,被捕学生终于悉数获释。8日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北大校长信,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当晚离京。后经校内外多方持续数月的敦请才放弃辞职。
同年12月31日,北京市小学以上各学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北京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1月12日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又复职。
1922年10月,北大一些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并肆意喧闹,甚至围攻蔡元培,他愤请辞职。北大学生紧急开会决定驱逐个别闹事学生,一致议决挽留"我们平日所信仰的蔡校长"。后胡适等多次调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闹事学生只是个别,继而复职。
1923年1月17日为抗议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干涉司法独立,向总统府提出辞去北大校长职,并发表《关于不合作宣言》。当日离京。7月赴欧考察教育。
简单一算,这就有了十次以上的辞职,辞去的还都是显赫一时的差事。其实,蔡元培的辞职信还写过许多,甚至有两年每个月都有,像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代理司法部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等等,1929年8月8日,百忙之中的蒋介石甚至亲自到蔡元培上海家中,敦请留职监察院院长,蔡元培仍坚辞不就。
有人统计,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而看看蔡元培的那么多次辞职,除了少数几次是因为个人意志没有得到尊重,如第一次辞去上虞县志总编纂之职,那时他还年轻,血气方刚,其他的,大都是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学生的利益和学生的未来,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情怀。
特立独行这四个字,从这一次次辞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人才,破例造假学历、假履历
蔡元培在包容人才,提掖后进上也是与众不同,可圈可点。
在北大当校长时,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但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说,"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所以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但校长蔡元培绝无门户之见。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而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士"张竞生,也在北大有一席之地。
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曾经称赞:"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青年时代的梁漱溟
曾经,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没想到,北大校长蔡元培对梁漱溟说:我这次到北大当校长,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广罗人才。我想你可以到北大来教授印度哲学。
梁漱溟惊呆了,他只有中学学历,而且近几年他才自学佛学,对印度哲学未有多少见识,只是想进北大读书而已,他自然不敢答应。但蔡元培执意相邀,几次长谈。
他对梁漱溟说,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学,但我也没有发现旁的人比你更精通,而我要真正办好北大哲学系,印度哲学这门课又非开不可。你的文章使我认定你是一个搞哲学的人才,你不妨大胆地干吧!……你说对印度哲学所知有限,那就不当作老师来教人,只当是来研究,来学习,来深造好了!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陈独秀身上。
《新青年》杂志
1916年12月26日,总统黎元洪下令,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当天,蔡元培便造访因事进京的陈独秀,极力邀请他加入北大,出任文科学长。当时,陈独秀因主办《新青年》,为"民主"与"科学"呐喊,名噪一时。蔡元培看上了同样特立独行的陈独秀。
而陈独秀白天四处奔波活动,晚上喜欢看戏,甚至跑"八大胡同",经常晚睡迟起。蔡元培差不多天天去拜访陈独秀,有时去得早,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独秀,只要拿个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即可。最初,陈独秀不想受聘,说要回上海办《新青年》。蔡元培就劝他:"把《新青年》杂志搬到北京来办",最后陈独秀终于为蔡元培的真诚感动,接受了邀请。
然而,陈独秀是一介白丁,既没有学位头衔,也从无在大学任教的履历。为了说服教育部,从不作假的蔡元培破例造假,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
1917年,留美学生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旗帜鲜明地要求"改良文学",并提出了终极目标是: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蔡元培注意到这篇文章,对胡适非常欣赏。托陈独秀写信给胡适,邀请其来北大任职或任教,陈独秀的信中这样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即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足下来此亦可担任。"收到陈独秀的信,同是性情中人的胡适放弃了马上就可以进行的论文答辩,来到北大,以至10年后才获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蔡元培这样大规模引进新派知识分子,而且没有墨守成规,引起了不少侧目,蔡元培仍然我行我素。守旧派到校董徐树兰处告状,这位校董让蔡元培抄录关于学堂规矩的旧礼教等,让他挂在办公室天天学习,蔡元培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
他的回答还加上了一封辞呈。
这也是蔡元培了不起的地方,他可以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也可以顶住压力保护人才。
为宗旨,不惧上司,坚辞"不自由"校长之职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蔡元培的抱定宗旨,是有内涵的,就是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像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
任何阻碍这个宗旨的做法和规定,蔡元培都是毫不退缩地反抗。
五四运动时,北大有20名学生因为游行被捕。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特立独行的蔡元培,为了自己的学生,就像一面盾牌,挡在学生们的前面。
学生放出来了,蔡校长怒火未消,他发布《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说: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说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蔡元培还在宣言中表示:"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1923年1月17日,北大又出了一个"罗文干案"。罗清末留学英国,专攻法学,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任职于司法界,时任财政总长,曾是北大法科兼课讲师。
当时的直系军阀和部分官僚政客们一手制造了"罗文干案",控告罗文干贪污受贿,胁迫黎元洪下令逮捕罗文干;罗文干第一次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但新任的教育总长彭允彝却在内阁会议上提议"再来过",结果罗文干再次被捕入狱。
蔡元培对顶头上司毫不畏惧,再次愤而辞职,他在《晨报》上刊发声明:"元培为保持人格起见,不能与主张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之教育当局再生关系,业已呈请总统辞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特此声明。"
蔡元培的性格,就是这样鲜明。
结语
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
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
这也让北大的师生员工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大校长,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个人,现在已经是一尊塑像每天在北大校园里,还是那么专注地看着年轻的学生们和后辈的教授和校长们。
蔡元培雕像
走过他的面前,现在的北大人,应该汗颜。
回到常识,让思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