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下“身段”主动出击

短短一周就找来6000多个岗位

新疆农大:党委书记为毕业生“找工作”

 

本报记者   蒋夫尔

 

“没想到,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就顺利签约了。”新疆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阿依古丽·托乎地激动地说,“岗位在我的家乡阿勒泰。基层是个大舞台,我希望用学到的农业知识服务老百姓。”

 

日前,一场被毕业生们称为“超有含金量”的招聘会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新疆克拉玛依、阿勒泰、博州、巴州等11个地州市的人社部门和270家企业带来了6052个岗位,惠及该校6000多名毕业生。

 

然而,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些岗位是学校党委书记黄建昆专门为他们“找”来的。

 

5月18日,在参加完自治区召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后,为学生“找工作”便成了黄建昆心头的一件事。他电话联系地州市,请他们把岗位“带”到学校来,“一次打不通就打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联系妥当为止”。

 

有人说,毕业生就业这样的“小事”,应该交给学校的就业部门。让一个大学党委书记来做,是不是“小题大做”?黄建昆不这样想。

 

在黄建昆看来,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事关个人和家庭未来的发展,也事关学校的发展。学校党委就应该替学生考虑,尽全力、想办法、出实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周后,为新疆农大学子筹备的综合专场招聘会举行。地州市组织了县市人社部门参加,还来了几十家国有企业。黄建昆说:“看到孩子们签约的时候,心里十分高兴和欣慰。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用人单位把岗位送进来,把人才带回去’。”

 

活动现场,阿勒泰地区人社局局长阿依恒·阿斯勒汉告诉记者:“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都带来了岗位。我们基层很需要懂农业技术的人才,岗位也很多。感谢新疆农大举行这样的专场招聘会,主动联系我们,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起了桥梁和沟通渠道。”

 

据了解,今年新疆区属高校毕业生共8.5万人,加上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和历年未就业毕业生,总数达12.2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繁重。

 

“对毕业生来说,最实在的就是岗位。作为高校,我们要放下身段、主动出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黄建昆说,“我这个党委书记,很乐意给学生‘找工作’,愿意当好这个‘推销员’和‘服务员’。”(刊于2017年06月10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欢迎关注   这里讲述新疆教育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