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体育大年的“独家记忆”

2016-12-17 华夏世博 民间奥运博物馆

       


回望2016 体坛记忆

2016,体育大年的“独家记忆”

精彩集萃 盛世回眸


编者按



        你在乎或者不在乎,时间就在那里,不急不慢,2016年就这样缓缓走过;你想念或者不想念,时间还在那里,不增不减,只把过往与回忆留在心里。


         当时间来到2016年的尾声,聚焦到体坛的记忆是如此丰富而绚丽——在法国,全世界足球迷见证着葡萄牙的欧洲杯荣誉;在里约,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演绎着奥林匹克的巅峰大戏;在吉隆坡,中国队延续着世乒赛的所向披靡;在昆山,昔日的“梦之队”留下痛失汤杯的一声叹息……


        365天365种记忆,2016年的体育世界堪称多元色彩的汇聚。竞技赛场之外,2022冬奥会的筹办稳妥有序,全民健身的洪流生生不息,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潮迭起,民众对于体育的认知更趋全面和理性。


       正因如此,本报体育版推出的年终特刊着眼于中国体育,试图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三个方面梳理中国体育这一年的发展,变化与得失。你会愿意想起那些与体育有关的激情、欢笑、泪水、温暖和期许吗?


竞技体育精彩纷呈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当纷飞的雪花洒落大地,当冬日的晨曦显露天际,2016年的脚步正在逐渐离去。


         2016对于中国体育尤其是竞技领域而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年,有着太多回忆值得铭记——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和里约奥运会等综合性大赛如约而至,世界杯预选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赛等顶级单项赛事纷至沓来,中超、CBA等国内职业赛事如火如荼……


竞技体育——惊喜与意外并存


        作为体育大年的饕餮盛宴,四年一度的奥运会自然是2016年当之无愧的体坛焦点。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51金的巅峰表现,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38金(取得境外奥运最佳战绩)的辉煌延续,中国军团能够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引人注目。


        最终,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以26金18银26铜的成绩排名金牌榜第3位。相比4年前伦敦奥运会38金27银23铜的成绩,中国队的整体表现有一定下滑。尤其是在射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六大传统优势项目中,射击、体操和羽毛球表现低迷,加起来只有3枚金牌(羽毛球2枚射击1枚)入账。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的明显退步,严重影响了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整体竞争力。


        不过,中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11个小项上取得了金牌或奖牌突破。尤其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夺奥运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写下辉煌一页。赛前不被人看好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诠释了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过:“国际体育比赛是和平年代集中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公开展示,是在和平竞争基础上围绕人类最高荣誉的公开竞争。”对于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会这样的国际大赛的成绩追求,不仅是中国体育发展的源动力,更应得到持续的重视和推动。


        毫无疑问,在竞技体育领域,奥运争光计划仍将是中国体育发展和公众关心的焦点。今年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继续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11—2020年)》,狠抓备战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组织保障,确保完成好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等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的备战参赛任务。


        有惊喜也有意外,同样体现在中国体育健儿今年所参加的其他几项国际大赛中——今年3月的马来西亚世乒赛团体赛,中国军团包揽男女团体桂冠,分别成就八连冠和三连冠伟业。但在5月进行的汤尤杯中,虽然中国女队成功卫冕尤伯杯并成就三连冠,但中国男队却止步8强战,历史上首次无缘4强。


职业体育——“黄金时代”的忧虑


        买买买!几乎成为2016年中国足球最热门的话题。在朝向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的梦想之下,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进程正在迎来资本汹涌进入的“黄金时代”。无论是5年80亿元人民币的中超“天价”版权费,还是近30亿元的上赛季中超转会投入,或者是2016年中国资本对超过10家海外俱乐部的并购,都不断升级着中国足球的“金元风暴”。


        然而,看似“欣欣向荣”的市场表象之下,中国足球并未随着资本涌入而得到质的提升——上座率和影响力逐年增加的中超联赛,接近70%的俱乐部依然处于明显亏损状态,球队投入的飙升无法掩盖上赛季亚冠赛场全线失利的尴尬;中超联赛的火爆与国字号球队的低迷形成巨大反差,国足、国奥和国青等各级国家队,在今年的世预赛、奥预赛和亚青赛中全线溃败;中国女足虽然成功晋级奥运会并跻身8强,但女足的整体生存环境仍待改善,女足联赛职业化改革依旧举步维艰……


         中国足球的尴尬,在其他项目的职业化改革中同样存在。CBA联赛的持续火爆,与中国男篮的低迷形成鲜明反差;排球联赛的职业化改革历经多次调整,至今未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乒乓球、围棋、羽毛球等项目职业化探索已进行多年,但冠名权少人问津,运动员欠薪等尴尬依然不时出现;网球、斯诺克、拳击等个人项目纷纷开启职业化进程,但无论是“单飞”还是团队作战,距离真正的职业化依然任重道远。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鲍明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最大矛盾是管办不分。此外,运转机制不完善,市场培育不成熟也是困扰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推进职业化体育改革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规划提出,要扩大职业体育的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职业体育的顶层设计必须要解放项目协会的组织形式,职业俱乐部联盟必须建立起来,作为俱乐部利益的代表。形成政府主导、规划科学、依托市场、管理规范、产权清晰、运转高效的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关键。”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认为。


全民健身承上启下


自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在我国体育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有关全民健身的政策文件,从场地设施建设,到人员、财政配套,各类规划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整体而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仍是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路径。


全民健身事业稳步开展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华丽上演。一届精彩绝伦的奥运会不仅给中国留下丰厚的竞技体育遗产,也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潮。随后,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


        2015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效果评估总体情况。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城市居民达到19.8%,农村居民达到9.5%,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6.7和5.4个百分点,超过预定目标。


        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89.6%,比2010年提高0.5%。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积极变化。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学生肺活量指标逐年稳步上升,爆发力素质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止“跌”回升,速度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与此同时,可供老百姓锻炼的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截至2016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7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由主要靠政府组织,向依托社会、全民参与转变。


群众冬季运动热火朝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1月举行的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各省市冬季体育健儿百花齐放,展示了近几年来“北冰南展西扩”取得的成绩。自2015年7月,北京联合张家口取得2022年冬奥会承办权,开展群众性冬季运动便成为全民健身事业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12月的崇礼长城岭滑雪场,2016~2017河北省雪季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北至承德,南到邯郸,共150余项群众性冰雪活动一一进行。居住在城市的人群周末去滑雪,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在南方,室内冰场、雪场也开始新建。成本较低的仿真冰在一些学校出现,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滑冰需求。


打冰球,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兴起的又一项时髦运动。据统计,北京业余青少年冰球队已由最初4支增加到如今的100多支,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正蓬勃开展。今年,北京市冰球协会对参赛球员免收报名费,由政府购买服务。这无疑有益冰球人口进一步发展壮大。

今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金达威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创国内首个大型冬季项目综合赛事——中国冰雪系列赛,包括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在内的冰雪赛事今后都将通过电视转播展现给观众。


         从政府层面而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23个部门印发了《群众冬季运动普及推广计划(2016-2020)》,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等。这些规划将为今后的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奠定基础。


场地缺乏等难题有待解决


        目前,困扰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稳步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属场地缺乏。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虽然达到1.57平方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在这份5年计划中,“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引人注目。由于一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困难,利用率低,常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老百姓需要的是“15分钟健身圈”,小型化的场馆更有利于百姓健身。


         由于我国冬季运动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国内现有的冰场和雪场尚不能满足民众需求。今年出台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众冬季运动开展地区广泛、场地设施供给充足、赛事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冬季运动文化深入人心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格局。


         以北京市为例,将在今后7年新建室内滑冰场16座、室外滑冰场50片、嬉雪场地30片,规范提升现有22座滑雪场软硬件水平,将北京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提高到800万。


         除了场地,“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全民健身人群分布能否得到改善?能否调动中青年人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体育组织和培训机构能否给民众提供更多便捷丰富的健身服务,都将是全民健身事业今后几年有待突破的重点。


体育产业仍有隐忧


         2016年的中国体育,呈现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中,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政策持续支持、运动理念逐渐普及,以及资金的日益关注,中国体育产业在各个环节和领域不断拓展着发展空间。


         然而,在市场热度不断升温,行业前景不断趋好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要想成功实现2025 年产业总规模达到 5 万亿元的宏伟目标,产业结构单一、投资过度集中、运营及盈利模式不明晰、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地区发展失衡、缺乏高素质从业人才等短板亟待解决。


体育产业持续升温


        在国内某门户网站发起的“2016中国体育年度热词”评选中,“体育产业”毫无悬念入选。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到2015年底,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并逐步落实到市县一级。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3574亿元,2015年的数据超过1.5万亿元。截至目前,2016年度的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数值尚未统计出炉,但预计将接近1.65万亿元。其中,2016年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在2015年4000 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预计将接近5000亿元。


        今年以来,有关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规划密集出台,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围绕这一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22份配套文件;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针对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提出了6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与共计10多个部门先后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配套政策文件。


        纵观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除了传统的竞赛产业和体育用品产业,体育创投产业成为新热点。据悉,2015年体育类投资项目达151笔,是2014年同类投资笔数的3倍。今年以来,体育类融资延续了2015年的火爆,预计全年投资项目与2015年持平或略有上升。


行业短板依旧明显


         虽然体育产业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但影响产业整体发展的行业短板依旧明显。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与结构不完善并存,体育服务业比例偏低、种类偏少,依然是体育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要面临的主要矛盾。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中服务业所占产值比例达到 57%,而体育服务业在中国体育产业中的占比还不足20%。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竞技赛事和健身娱乐项目,围绕体育项目核心产业的是体育服务产业。体育产业结构失衡,体育服务业比重过低,是困扰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今年11月召开的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在2016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中,新三板体育类挂牌公司有近半数处于亏损状态,盈利企业仍集中于体育用品研发和销售板块。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主要还是来自制造业,“预计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例有可能在2020年突破30%,在2025年接近50%。不过从目前看,服务业发展依然是瓶颈”。


冬奥经济或成突破


       今年以来,华录百纳、万达、探路者等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冰雪产业,冬季运动正在成为体育产业投资的新方向。事实上,自去年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冬奥经济便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在12月初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体育产业论坛上,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表示,围绕北京冬奥会的相关产业,有望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据估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所带动的其他关联产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除了冬奥会本身带来的赞助商、门票、相关产品销售等收入,从器材、场地、赛事、培训到旅游、地产、娱乐等冰雪产业相关产业链,都拥有巨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单以滑雪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滑雪市场每年产值约为120亿元。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杜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举办冬奥会将从根本上改变冰雪产业此前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弱势地位,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难得机遇:“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进程,正是中国体育产业持续发力的时期。举办冬奥会将促进冰雪旅游,推动冬季服装、器材制造业升级,提升以冰雪为主的服务业,持续拉动冰雪运动消费。”


推荐阅读 Suggested reading

中国体育产业要起飞,最缺的其实是体育文化

华夏世博和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签约共同创立”体育文化资产交易板”

——贵州省体育局副局长宋广强和贵阳市政府副市长王玉祥博士等座谈分享


文章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 感谢原文作者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夏世博倾力打造博物馆+美术馆+体验馆上市第①股


    民间奥运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于2012年率先向公众免费开放,是由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北京世奥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体藏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北京奥美国际艺术美术馆、北京市华夏国奥国际艺术美术馆和北京奥冠国际体育俱乐部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




    博物馆旨在宣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历史与辉煌的同时,也让那些为奥运会做出种种贡献而默默无闻的人们载入史册。




       奥运村博物馆联盟秘书处设在民间奥运博物馆,将发挥民间奥运博物馆作为“奥运村科教文化中心”和“奥运村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职能作用,致力于推动各个奥运体育场馆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奥运遗产保护基地”,推动有关楼堂馆所生态转型为博物馆式艺术体验空间。

       


      奥林匹亚文化全球行是由希腊奥林匹亚市、希腊中国经济文化合作商会、国际品牌联盟、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民间奥运博物馆、中奥集团、华夏世博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华夏文博国际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奥冠国际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发起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旨在“让奥林匹克之光照耀世界”“让体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冠军见面会”和“体育小镇”是其重要落地项目。其中奥林匹亚市长科扎斯先生、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严建昌、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前主任李杰、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主席李祥、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黄海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前副总监岑传理、北京工美集团总经理魏连伟、民建中央前副主席朱相远、中国侨联前主席庄炎林以及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跳水冠军肖海亮、体操冠军楼云、击剑冠军李娜等相继成为全球行联合发起人。



华夏世博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夏世博)作为中国民间奥运博物馆的投资运营主体和奥林匹亚文化全球行主要承办机构,探索博物馆的经营之道多年,创造了体育等主题文化博物馆美术馆走进社区、走进楼堂馆所酒店商场、走进体育场馆和赛事,融入商业的经典案例,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筹建博物+体验+VR/AR互动的主题体验馆。华夏世博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携手中奥集团和上海文交所,创立了“体育文化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体艺汇)”,已着手布局构建体育产业生态链。

      华夏世博同时作为联合发起方与阿里体育、中奥集团、鸟巢文化中心、阿森纳俱乐部、中网公司、美林控股、华君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斯迈夫体育和民间奥运博物馆等30多家机构联合创立了“全联房地产商会体育产业分会”,旨在搭建体育产业与房地产业的桥梁,推陈树新,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产业资本,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华夏世博已在知名主办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行机构等辅导下,启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计划,致力于打造体育文化+博物馆体验馆上市第一股。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奥运和世博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民间奥运博物馆

电话:010-84376208  15911120081

体藏-民间奥运博物馆ID:aoyunguan 

馆长微信号:556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