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NCC专题论坛 | 未来Web技术

2016-10-21 中国计算机学会

10月20日下午,2016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6)的重要活动之——“未来Web技术”专题论坛在湖滨国际大酒店湖滨西8、9会议室火热举行。


Web诞生于25年前,已经从一个信息通信的平台发展为承载数字生活的重要网络空间。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万物互联趋势逐步凸显,Web已超越简单的内容浏览,正在成为一类新型的应用平台和生态环境。W3C在2014年发布HTML5的正式推荐标准后,一系列新的技术在不断推进,基于HTML等核心Web技术的开放Web平台正在快速发展。下一代Web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性?Web的概念会有怎样的延伸?开放Web平台与垂直行业将怎样融合?本次论坛就邀请了Web技术相关的产业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Web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中国产业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寻找的发展机会。


本次论坛主席由CCF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胡春明担任,W3C中国区经理李安琪女士主持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始后,北京大学教授黄罡首先带来题为《 数据孤岛的Web开放之道》的报告。大数据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资源,然而,我国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因数据库封闭、文档源码缺失、开发团队缺位、第三方应用依赖等原因形成海量信息孤岛,数据难以采集和开放共享。黄罡在报告中系统地分析了数据孤岛开放共享的技术挑战,综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与趋势,他认为未来的Web应该是“大Web”的概念,核心关注于打破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障碍和信息孤岛。基于开放标准和协议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桥梁应该是未来Web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利用开放Web平台技术与协议,通过Data API打通应用边界共享数据的思路,分享了北京大学利用开放Web技术打破数据孤岛的研究与实践,并就大数据时代Web技术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探讨。


W3C Web前端标准技术专家吴小倩作了题为《2016我们在谈论怎么样的Web》的报告,介绍了2016年浏览器厂商和开发者共同热烈探讨的几个新方向。在HTML的持续改进方面,W3C继续致力于定义可依赖、可读、可懂、可验证的HTML语言,已建立了HTML每年定期发布稳定技术功能的机制,同时新的特性则在WICG中继续孵化;在增加HTML的灵活性方面,Web组件(Web Components)允许开发者自定义HTML标签及其样式。在Web性能改进方面,面向新一代Web应用的Service Worker等机制以得到浏览器厂商的广泛支持,更好的支持离线用户体验及浏览器端的数据整合;在Web性能优化上,提供更丰富的应用性能调试及计时API,帮助Web应用开发者理解和追踪性能问题,同时,W3C正推动Houdini项目,将CSS渲染的各个环节向程序员开放,深层革新CSS。在Web支付方面,未来Web支付的蓝图和架构已经确定,核心的支付请求API等正在制订中,这一工作也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等中国Web支付提供商的积极参与。此外,W3C已建立了覆盖四大浏览器、1.8万测试用例、130个技术标准的Web平台测试基础设施,确保浏览器厂商对技术标准理解的一致性。


W3C 数字出版标准计划负责人 Ivan Herman在论坛上以《开放Web平台与数字出版》为题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Web作为目前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传播媒介,其内容/信息制作、发布、分享、传播等技术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行业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与经验在Web上的实现为Web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出版行业与开放Web平台的融合推动了下一代Web标准技术更深更远的发展。 


业界知名的网络安全专家林榆坚作了题为《以智能安全应对未知威胁》的精彩演讲。他认为,Web应用系统成为主流,但因应用类型复杂、开发商能力良莠不齐、系统升级快、攻击技术进化(如彩虹表、撞库)等原因,总体安全形势严峻。从前端、传输过程到后端企业系统都面临各类安全风险。目前70%以上的Web应用系统都存在中高危漏洞,安全风险几乎无法避免。企业应对漏洞动态增加、攻击技术动态进化,核心在于建立智能安全的技术体系,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大数据安全分析与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有效学习方法,完成威胁识别-关联分析-安全可视化的全过程,从识别、关联、可视三维核心过程应对安全风险。在Web前端安全方面,因Web本身的简单易用特性,跨源与链接、多层叠加及隐藏信息、框架、认证简单(用户名口令为主)等诸多机制容易派生出各类恶意使用的方法,并导致较大的安全风险。Web安全社区及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跨源CORS等),但Web的攻防是一个平衡过程,需要持续的改进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主任、CODATA中国负责人黎建辉作了《 开放Web平台上的数据共享》的报告。他认为,未来Web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Web实现各类数据的开放互联、语义关联和有效共享,降低数据发布、数据利用和数据整合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门槛。现有的技术体系尚难以实现不同数据库、不同来源的数据内容之间的有效集成和语义关联,也不利于充分整合开放数据,实现数据应用价值。他在报告中首先简要回顾了Data on the Web工作历程和进展,随后结合自己10余年来数据开放共享的实践,以及在地理覆盖数据(Coverage Data)web化发布共享的一些尝试性工作,探讨了在开放Web平台上,进行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可能的发展趋势。


在圆桌讨论环节,浙江大学教授卜佳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周忠、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袁晓如、W3C普适Web技术专家陈颖颖作为特邀嘉宾围绕“Web技术的下一个热点在哪里?中国如何参与?”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卜佳俊认为下一代Web应进一步重视信息无障碍的标准和技术工作,从框架、内容和基本原则做起;周忠分析了WebVR的历史发展及目前的产业机会,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标准的跟进,Web上的各类VR应用将引爆新的增长点,中国产业和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做好基础储备;袁晓如阐述了基于Web开展各类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的趋势和意义,介绍了W3C DataVis CG的工作进展;陈颖颖介绍了下一代Web的热点之一万维物联网(WoT)的进展和产业届参与情况,以及W3C互操作测试Plugfest,中国产业在这一领域有巨大市场优势与技术储备。

在论及未来Web技术发展与中国机会时,与会专家都肯定了强大产业对于加强Web技术领域话语权的积极作用。周忠以WebVR领域技术储备情况为例,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分布情况,阐述了企业在标准制订及话语权上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面对变化的必要性;李安琪女士通过国内产业界在Web支付领域参与与引领的案例说明了我国产业界的快速发展和持续技术创新在定义未来Web中作用;卜佳俊、袁晓如则从学术界如何发挥作用的角度阐述,认为学术界应持续关注前沿,并为未来技术做好储备;黎建辉从数据开放共享与广泛互联的角度,阐述了开放合作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意义。

本次论坛共吸引了近120名听众到会,嘉宾们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问答。与会听众就Web实时通讯、支付中的安全问题、Web标准与国标体系整合等内容与演讲嘉宾进行了直接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论坛主席、主持人与嘉宾合影

胡春明供稿


更多CNCC2016精彩报道请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公众号

中国计算机学会为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fancc@ccf.org.cn

授权:jyang@ccf.org.cn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计算机学会



【CNCC相关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