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足全球,用中国心报效国内计算事业 ——2017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感言

CNCC2017同期10月27日晚上,CCF特别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晚宴,颁发本年度CCF科学技术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CCF海外杰出贡献奖、CCF王选奖,共表彰了23位个人及项目。我们面向获奖个人和项目广泛征稿后,将形成系列介绍陆续发出,以CCF奖项管窥IT技术和产业发展和变革如何服务祖国和民生。

为表彰海外个人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贡献,扩大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影响,CCF于2005年设立“CCF海外杰出贡献奖”,授予通过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为推动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海外个人或组织。2017年度“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讲席教授丛京生、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曹建农。

从京生教授获奖感言:

(整理自从京生教授在颁奖晚宴上的发言)

感谢CCF给了我这个特殊荣誉。

感谢北大和UIUC。我在UIUC的导师刘炯朗教授(C. L. Liu 刘炯朗,UIUC荣休教授,现台湾清华大学教授,2015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三年前也得到了这个海外杰出贡献奖奖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CCF历史上第一次,这样师生都先后获得CCF海外杰出贡献奖(经查证,确实是第一次)。

感谢北大给了我这样很好的为国内的计算机事业做贡献的一个平台,2000年我在北大被杨芙清院士授予名誉教授,2010建立北大高能效计算和应用中心,现场有好几位教授都在这个中心工作过,中心日常工作中真正的英雄是这个中心的教授和年轻学生们,我为你们加油。

感谢我的家人,我的91岁的老父亲,感谢我在美国的家人,我的夫人和孩子,他们对我的事业发展有巨大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他们。

感谢在座的很多的合作者和合作伙伴,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合作。

 

从京生教授简介:

丛京生教授目前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计算机系校长讲席教授、兼任该校电子工程系教授,ACM Fellow, IEEE Fellow,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至今,任UCLA协理副教务长,主管国际合作,并任北京大学-UCLA理工联合研究所共同主任。丛京生教授还被北京大学聘为千人计划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高能效计算与应用中心主任。

丛京生教授是计一位有广泛影响的杰出计算机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高能效计算与应用、大数据应用的可定制计算,以及高度可扩展算法。丛京生教授在该领域已经领导了50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超过400篇论文,包括10篇最佳论文奖和3篇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他的研究工作为FPGA综合技术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以互联为中心的设计算法和方法学”在1990年代克服深亚微米时序闭合挑战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使摩尔定律能够继续扩展;在2009年,丛京生教授领导的团队获得了极具竞争的美国国家基金会“挑战未来”的重大奖项。这个奖项导致了领域特定计算中心(CDSC)的成立, 并直接对计算机工业带来影响。

丛京生教授不仅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他还在国内对计算机科研和教育做出长期和杰出的贡献。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为基地,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和具体的,并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的不懈努力深深地影响了北大的科研和教育,并对国内的计算机科研和教育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丛京生教授多年来积极参加和支持CCF的工作。他在2010年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发表了《UCLA领域专用计算中心简介》的文章。他也是2010年CCF在长沙举办的“未来计算大会”的特教嘉宾和演讲者。他在2016计算机系统结构年会(ACA 2016) 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曹建农教授获奖感言

当我得知获得今年CCF海外杰出贡献奖时, 心情很激动和兴奋。一方面非常感谢多位老师的提名推荐和奖励委员会的鼓励,感谢在过去这么多年对我教诲,支持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和合作伙伴。而在心存感激之时,也令我感到欣慰,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和努力能够得到认可,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回想当年由海外学习工作多年后来到香港, 离大陆咫尺之遥,感觉非常开心。除了在香港可以经常见到国内来访问学习的老师和同学,自己也能够很方便的回国拜访之前的老师,结识新的朋友,多了很多机会去学习与合作。之后我一直与很多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参与国内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研究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在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感受到由衷的快乐。

我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是分布式计算,其被广泛用于由多个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和网络中,实现各种功能,如通信,资源共享,合作,并行计算,容错等。 随着分布式系统底层网络技术的演变与进步,我的研究也扩展到互联网,移动网络,各种不同形式的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等领域。我研究的课题涵盖最基本的分布式算法和协议,到系统与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各种实际应用,如无线传感,异构网络融合及无缝通信,普适计算和智慧物联网。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我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最主要是移动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分布式算法的开创性研究,包括容错与一致性协议,合作缓存,异步系统中一致性检测和移动代理技术等。另外,在无线传感网络方面开发了硬件平台、通讯协议、中间件、和工程计算分布式实现算法,除了增加系统实时事件处理功能外,还加强了效率,节省资源和容错。 我也很注重理论和方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合作。我们和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一起合作的项目,将我们无线传感网络理论与技术用之于结构健康监测和智能交通的实际应用中。

荣获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这份荣誉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是对自己未来的鞭策。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在科研方面的进步举世瞩目,资金投入已经快超越美国,我们科研创新机会越来越大。我近几年在大数据方面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让我清楚地看到这个机会。未来需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积极勤奋的去创造,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曹建农教授简介:

曹建农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和香港理工大学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于2011-2017年担任计算学系系主任。

曹建农教授先后从事分布式计算、无线传感网络、移动与普适计算、大数据分析与计算等多个前沿方向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学术贡献是移动和无线网络环境下分布式算法的开创性研究,包括移动代理、分布式协调技术、合作缓存、异步系统中一致性检测, 以及无线传感网络中工程计算分布式实现等,主持和参与开发超过90个科研项目,取得一批创新研究成果,是国际计算机领域著名学者,IEEE Fellow,ACM Distinguished member。

曹建农教授多年以来热心参与国内计算机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为学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计算机科研和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国内多所大学客座/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2013年获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2017年获聘福建省“闽江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他和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参与组织国际会议与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曹建农教授还担任国内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著名期刊的编委工作,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电子学报、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和CCF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

曹建农教授2002年加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现为CCF高级会员、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和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2004-2007年担任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曹建农教授积极参与CCF活动, 受邀在许多CCF学术会议和活动中做主题演讲报告、组织香港年轻计算机系教授参与CCF活动、参与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论坛等,对CCF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