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忽视的腹泻:乳糖不耐受

2017-12-05 小黑爸妈 民间智库

被忽视的腹泻:乳糖不耐受

原创作者|小黑爸妈


在美国出差时总是腹泻,随行的其他四位同事均如此,刚开始以为是水土不服,后来发现每次喝了牛奶、吃了奶制品,几分钟内必定反应强烈,狂找厕所。后来,查了度娘,原来是乳糖不耐受。由于美国牛奶和奶制品乳糖含量高于中国,所以在国内可以正常喝牛奶,而到美国后出现不适。


偶然,和同事聊天,她家1岁多的宝宝上吐下泻,医生说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还被我们嘲笑一番,戏谑她肯定是医生没把病毒化验出来。第二日,同事反馈,给孩子停奶粉后,呕吐和腹泻症状消失。恍然大悟,想起自家孩子刚断母乳时的一则小事,感到非常内疚。孩子一直抗拒喝奶粉,担心他缺少营养,那日,我们组团鼓励(忽悠)他,为了哄我们开心,孩子抱着奶瓶咕隆咕隆立马干掉了一大瓶。一段可怕的经历开始了,不到一分钟内孩子吐得非常严重,之后的几天一直既拉又吐,排泄物里很多泡泡。我们一直以为是轮状病毒所致,带着粪便去化验,并没有发现病毒,之后,孩子渐渐好了。回想起来,这就是典型的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简单的解释就是肠道对乳糖消化障碍而导致肠道症状如肠胀气,肠痉挛或者腹泻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乳糖酶的缺乏引起的。它仅发生在小众群体身上吗?答案当然是 No!打开浏览器,发现网友纷纷就此现象提问咨询。


乳糖不耐受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乳糖不耐受不是突然的,它是我们基因表达的一种形式。被一些科学家解释为帮助哺乳动物断奶的行为。意味着脱离母亲的怀抱,学会独自面对残酷的自然界。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历史上向来饮食习惯不同,中国的乳糖不耐人群的比例是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的。乳糖不耐受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牛奶及奶制品都会产生反应,这和奶制品中乳糖含量相关。


什么是乳糖?

乳糖是乳中含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人乳中含量最多(约7%),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组成的双糖,甜度较低。乳糖的功能除供热外,还可促进钙、磷、镁、锌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对婴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乳糖在通过小肠中段后,被黏膜上皮细胞的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最终产物乳酸造成肠道酸性环境,增加了钙盐的溶解性,使更多的钙被吸收。乳糖代谢产生的酸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双歧杆菌代谢产生乳酸和醋酸,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使婴儿减少肠道感染。乳糖很少致成龋齿,对婴儿有利。

临床表现

对婴幼儿而言,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患儿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患儿有回奶或呕吐。患儿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治疗后腹泻好转。肠绞痛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解决方法

1.少量多次。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往往与一次摄入乳糖过多有关,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少量多次饮用牛奶,不仅可以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且可刺激和提高小肠黏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

 2.避免空腹饮奶。空腹饮奶,胃肠通过时间过快,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包括乳糖)较快地进入大肠,使乳糖不耐受症状更容易发生。因此,不要空腹饮奶,早餐可以与蛋、馒头、饼干等搭配食用。

3.选用酸奶。酸奶是鲜奶经加热消毒,接种嗜酸乳酸杆菌后经发酵培养而制成的奶制品。鲜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预消化”。乳酸杆菌具有乳糖酶活性,可促进牛奶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乳酸杆菌可在肠道内繁殖,抑制肠道内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繁殖,维持肠道正常菌丛的平衡,有利于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  

4. 选用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粉,乳糖含量少易吸收,降低腹泻的反复发生。与全乳糖的常规配方奶相比,乳糖含量大幅度降低的低乳糖配方奶如雅培亲护,既能帮助宝宝减少乳糖不耐受症状,同时可长期为宝宝提供满足生长所需的乳糖摄入。

奶粉成分中的乳糖含量


纯牛奶中为什么没有标乳糖含量的?营养成分表的标注是有相关规定的,按照规定是无需标注乳糖含量的,但营养成分表中有碳水化合物是必须标注的,这一项就包括了乳糖含量。


5. 最捷径的方法——饮用牛奶前补充适量乳糖酶 。饮用牛奶前或就餐时,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先服用乳糖酶,使机体能有效分解乳糖,显著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在国外,乳糖酶相关口服类产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目前也有口服乳糖酶制品问市,服用简便、有效。如果新生宝宝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妈妈可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加入一片乳糖酶(药店有售),再用奶瓶喂宝宝,口服乳糖酶制品可以直接帮助乳糖的消化吸收。

图解: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易于吸收的小分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