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奶奶说“我们村儿有个戏班子,全村老少都是他们的粉丝”。


(听歌和看文更配哦)


某天小编看到一个网友说:“许多文化都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戏曲文化也不例外,高雅如昆曲京剧,都是从市井开始萌芽的。”



的确,从清朝乾隆年间至现今,钦州采茶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民间艺人根据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编写出有人物、有时代特征、有故事情节的桂南采茶类地方小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市井气息,相比于昆曲京剧,采茶戏显然更接地气。



一个老板,一班演员,一套乐器,几身戏服,就构成了一个采茶戏班。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钦州采茶戏虽然整体还是传统的模式,但大部分戏班的伴奏乐器也已由原先的“木鱼”竹筒锣鼓逐渐发展为高边文锣,配三叮鼓、梆子、高胡、二胡、扬琴、中胡、笛子、唢呐等乐器。



戏班里有的人是“科班出身”,从小就干这一样;也有的人是“半路出家”,跟着师傅学基本功,决心要唱一辈子。每个演员都希望能当上这个戏班的当红台柱。



采茶戏是用地方语言——白话来演唱的。小的时候,一年里总会有几个戏班子来镇上或者村里演出,那时,全村老少都是他们的粉丝。大人们摩肩接踵,看得如痴如醉,偶尔还学着来上那么几句;小孩子们听不太懂,却也按耐不住好奇心,一个劲儿地往舞台上看。



唱采茶的人基本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他们一班子人四处赶场,在各个乡镇和村子之间奔走。那时条件有限,舞台布置简陋,前场和后场用帘子隔开。一面大布景挂在帘子上面,显得花花绿绿。



但即使这样,每次演出,演员们也是一丝不苟地化装,倾情投入地表演,乐队师傅的伴奏也是聚精会神。



钦州市区的采茶班子多数有固定的场所,河堤就是其中的一个地方。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会有一两个戏班子在这里演绎采茶的经典剧目。



排演的新戏很少,演出的剧目经常重复。穷酸书生金榜题名、千金小姐嫌贫爱富......这些他们唱了几百遍的戏码,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人们喜欢看,而且百看不厌。


“贺茶”是决定收入的重要环节,不少街坊都会给五块十块不等,遇到大方的观众有时也会收到50、100块。而唱“贺茶”辞的收到钱一般都会即兴来一段唱词来恭贺对方。



虽然采茶戏发展到今天,受到了很多新式娱乐文化的冲击,去看戏的也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但不可否认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2006年1月,钦州采茶戏被确立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6年9月被确立为“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从古到今,它一直都是我们钦州文化的瑰宝。



钦州采茶戏有自己独特和较完整的表演程式,戏中的脚色行当、唱腔及吹奏曲牌很具特色。为了采茶戏能在钦州长演不衰,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做了大量的努力,包括:

1、编写教材规范采茶。

2、考核发证,加强管理,鼓励采茶团队到民间去演出。

3、举办培训班,提高表演水平。

4、鼓励创作现代剧目,辅导排练,不断提高采茶戏的质量和表演水平。


到今天,钦州采茶戏走来的这一路并不平坦,小编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够关注、传承甚至是运用年轻一辈有创意的方式去传播我们钦州的采茶戏,不要让这一民间文化精髓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部分图片来源于人民网、阳光笑脸

▍图文编辑:阿 漫

▍审      核:卢  炼

▍商业合作:18176040866

▍投稿热线:18176040866(稿费50-200元不等)

▍投稿邮箱:qzswgtlj@163.com

(钦州旅游出品 转载请注明)

【指尖上的非遗】有哪个让你记忆深刻?

高考后大学前,这个暑假好好玩!摘果、捉泥鳅、寻鸡蛋都超赞!

端午节结束了,下个假期还会远吗?

抢先看~北部湾花卉小镇花海重现江湖!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