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把论文写在草地上”的民大团队再佩勋章!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6-24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015条推送





近日,我校青藏高原研究院

荣获“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这支“牦牛”团队有多厉害

今天来为你揭晓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表彰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


青藏高原研究院是学校为了拓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空间而建立的以科研为主的教学单位,是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始终围绕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生产、生活,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研究院全体教职员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牧业、身在牧区、服务牧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以“牦牛精神”工作,将论文写在草地上,成果留在牧民家


青藏高原研究院大家庭合影


筑牢党建根基,涌现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政治过硬、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爱岗敬业”的老师。


▲青藏高原研究院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


学院教职工以“忍受恶劣条件、啃食低矮野草、提供浓郁乳汁、充当高原之舟,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牦牛精神”为写照,践行“二为”办学宗旨。


先进基层党组织


因党建工作成绩突出,学院直属党支部获“四川省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两次获优秀先进基层党支部”、连续四年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共产党员示范单位”等称号,全体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树立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先进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以知正行,筑牢基层党组织根基。

学院涌现出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严实、无私奉献的普通教师,用担当诠释忠诚,以实干履行使命。近5年来共培养出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优秀少数民族教师11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民委、四川省突贡专家3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3人和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三区人才6人。


躬耕科研沃土,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地区冒着风雪开展工作


师生们躬耕科研沃土,工作在基层生产第一线,为三牧的服务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在野外工作


爱心帮扶贫困学生活动


 1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三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全国行业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鉴定成果31项,获专利36项,培育家畜新品种1个、牧草新品种4个;制定省级以上标准26个;发表论文6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1篇,世界畜牧学和生态学类顶级期刊5篇;出版著作12部。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  培育的“双高一早”燕麦新品种和“双高双抗”牧草新品种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主导品种,示范区内牧草产量平均提高15%以上。草种用量占到80%,累计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


▲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园区,科研人员采集数据


▲生态环境保护团队在野外采集实验数据


 3  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举办牛羊养殖、牧草种植等培训会100余次,培训牧民和基层科技人员10000余人次。


▲科研人员深入农户与牧民交流


▲扶贫项目合作社酸奶加工生产线


 4  组建四川省“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团队13个,共20名教师深入甘、阿、凉三州29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农业部岗位科学家深入牧区调研


 5  向红原县派驻驻村干部,安排专家到2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共计101个贫困户实施科技扶贫工作。为牧民种草6000余亩。


▲扶贫督导入户调查


 6  创新集成新技术20套(个),推广应用使牧草产量提高20%以上,牛羊生产性能提高15%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人均增收1万余元。


▲科技扶贫项目卧圈种草长势喜人


 7  采集、制作青藏高原药用植物标本20万份,研究开发藏羌彝特色药用植物食品6个,建设示范基地近3000亩,产生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团队在实验室制作标本


墨染芳华,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依托畜牧学、生物学、生态学、民族药学等研究生点,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研究生就业率达100%;近五年培养的藏、满、白、哈尼、羌、回、彝、布依、仡佬、土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研究生达158名。

农业部岗位科学家创新团队的青年骨干教师兰道亮(畲族)从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去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积极投身到牦牛科研和教学工作中,33岁就晋升为教授,成为西南民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青年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在全国科学实验展汇演大赛中获二等奖


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创新团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科技部2017年100个科技扶贫典型案例的团队。学院教师们在致力于科研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负责人刘圆教授担任辅导员的2002级制药工程班考研率达41%,创造了学校考研率的历史新高。2014级中药学(彝药方向)班考上研究生和选调生的分别占45%、40%。


▲阿坝州红原基地高原药用植物种植现场



将论文写在草地上,成果留在牧民家

为这支“牦牛”团队

鼓掌,点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瞿晓菁 李雨璐

图片 | 青藏高原研究院

资料来源 | 人事处、教师工作部 青藏高原研究院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李宗莲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官方QQ公众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