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铸群:参与学校建设是我的骄傲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6-23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259条推送


“这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我今后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好好做人、做事。



9月10日,我校举行“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16位教师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其中有一位88岁的老人,他就是1986年至1992年担任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院长的孟铸群。

孟铸群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1951年,西南民族学院成立。彼时,孟铸群正就职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新学校的建设需要从全国各个学校抽调人手,孟铸群以普通办事员的身份被调到西南民族学院。对于这个工作变化,孟铸群笑称:“这是人生中的机遇。”因为对于孟铸群来说,他未来的40多年将与这所学校一起共荣共生。


时,面对学院正在建设中,人手少事情多的现状,年轻的孟铸群心里想:工作不能分你我,有事情我就干!因此,身在教务科的孟铸群还负责创办校刊、对外接待、招生等各种工作,图书馆的创建,他也参与其中,经常是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1954年,孟铸群被派送至中央民族大学进修。两年后,从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的孟铸群返回西南民族学院,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哲学专业讲师。自此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从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到政治系副主任、主任,再到西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孟铸群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一个岗位上勤恳朴实地工作着,燃烧着他年轻的热情和拼劲。在各种繁杂事务的历练中,孟铸群逐渐成长为一个工作“多面手”,这也为他之后担任院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爱这个学校的人,才有学校的成长


八九十年代的西南民族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远远比不过现在。在基本依靠国家拨款才得以支撑的办学条件下,孟铸群在任院长的六年时间里,和同事们一起致力于学院的学科建设、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努力争取联合国援助项目、招收留学生……一切只为把民院建设得更好。


在学科建设上,孟铸群与其他负责人一起创造条件,招收和培养优秀教师,前往北京申报硕士学位点。当时硕士点的申请,需要满足学科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四位以上拥有一定科研经验和资历的教授和副教授等基本要求,而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有限,只有四个专业符合申请条件。


经过申报,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南民族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宗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国兽医学”四个学科有权授予硕士学位。之后,又新增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从1984年到1991年,这五个硕士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1人。


孟铸群在阿坝州红原县考察联合国援助项目


受国家委托,从1986年起,西南民族学院承办联合国援助项目——“加强和发展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孟铸群担任项目主任。联合国提供援助资金共65万美元,国家相应给予了配套资金。借助这些资金,学校在阿坝州红原县购置并建设了3000余亩畜牧专业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开展草地畜牧业科学试验,主要研究牦牛;派专业人员出国培训和引进教学科研先进设备。同时派以孟铸群为组长的考察组赴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地进行考察。
孟铸群回想起与外国友人合作交流时的经历,笑着说:“国外的人听到牦牛这种动物都很惊讶,因为当时的国外几乎没有牦牛,我们把牦牛带出了国门。”


除此之外,孟铸群在任期间,学校1984年被批准正式招收留学生,至1991年春共招收英、美、日、澳、法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73人;首次开出9门通选课,包括西方经济学、彝语语言及规范彝文、音乐欣赏等课程……


孟铸群 (右一)与联合国考察组专家


孟铸群说自己不过是一名时代的幸运儿:“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一个大机遇,借助政策我们才能放手去搞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的这些发展,是所有支持民院的人集体贡献。”



讲台上的教师,也是全心为学校的干部


1956年从中央民族大学进修归来后,孟铸群一直从事着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在他身上,二者结合,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哲学专业,孟铸群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后写成教案。但写教案对于孟铸群来说,只是一种备课的方式。他上课从不看教案,“不离开稿子我就讲不好、讲不生动,就照本宣科,所以我讲课一定要离开稿子”。


铸群说自己教学中最真切地了解到了学生的最真实的需求,知道学生的需求才能知道学校能为学生做什么。“这样一来,我的教学,对我的院长工作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65级中文系的一位学生毕业后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感谢在孟老师的课堂上收获颇多。1965年,孟铸群的教学经验由成都市委印发给成都市所有大学的马列主义教研室,供同行们学习、借鉴。



孟铸群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强调动手能力。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地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去。1988年,在孟铸群的倡导和带领下,学校获得由国家民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颁发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孟铸群教学几十年,从未因为行政工作的繁复丢掉教学,直到退休。1992年,学院发展势头正好,联合国援助项目也已通过验收,这位为西南民族学院奉献了自己半生的院长退休了,那年他61岁。


如今88岁的孟铸群,身体健朗,平常会看看书,自己还编了一套保健操,“我这套保健操啊,从五官到四肢,都有按摩到”。回忆起自己的大半生,他说能参与建设民院是他一辈子的骄傲,唯一的遗憾就是“年轻的时候那么喜欢文学,退休后也没有写一部文学作品,而现在,早就没了精力”。


如今的西南民族大学,一批又一批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在21万各族各类毕业生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


2019年9月10日,参加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庞,老院长孟铸群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寄语:“愿学校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砥砺奋进,越办越辉煌!”



回看我们亲爱的民大

当年的模样


1951年,学校食堂


1954年,初建的教学楼



1962年,学生们在领书


1978年,学校南大门

1981年,同学们参与校园绿化


1983年,学校图书馆

1984年,在建中的图书馆

90年代,学校南大门


1996年,理科教学楼



秋天,收获的季节愿你和众多勤恳的民大人一样今日的汗水,终能收获,你的心愿。



往期精彩回顾

这本民大相册,始自1951 (特别推荐!!!)

道别2019最后假期,听我讲你的大学

自豪!民大各族师生祝福伟大祖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贺逸菲 林钰蕊

文字丨吴明芳 马静雯 于沁如 亚星

图片 | 孟铸群 吴明芳 往期微信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