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心故事 | 刘圆:学生和科研,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6-23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285条推送



实验室里做科研实验田里做实践知行合一她是教授和学者也是平易近人的“妈妈”


近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报道表扬一批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的通知》,我校青藏高原研究院教授刘圆作为科技特派员受到通报表扬。


刘圆

我校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

荣获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突出的个人

四川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

科技部“服务三区”典型人物

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

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

所带领团队“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民族医药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100个科技扶贫典型案例,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团队



时间回溯到2015年,刘圆在云南丽江举办的“中药源头在行动”大会上面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其他高校的同行“大咖”,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来自西南民族大学,我校的办学宗旨是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我们就是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清华和北大”。言毕,全场掌声雷动。



副驾驶上的导师:

坐最危险的位置,我才踏实


刘圆是学院的博士、硕士生导师,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室和学习实验基本技能,她的硕士研究生4月复试结束的第二天就要进实验室。在其他新生还满怀考研成功的喜悦,沉浸在给自己歇口气的大四假期中时,刘圆的新生早已跟着学长学姐们在实验室开始了新阶段的探索。


▲刘圆(左二)与学生制作植物标本


团队参与多项民族医药公益事业,每天的时间安排异常忙碌,刘圆没有办法每天都出现在实验室,但她与学生的关系却非常亲近。每次,当刘圆冷不丁出现在实验室时,学生们都会激动地给老师一个拥抱,“老师给我们修改报告或其他文件,总是一字一句,甚至连标点也帮着修改,忙到半夜也会把同学们的事处理完。”


▲刘圆为学生讲解药用植物


她们师生在风景如画又险情频发的野外采集民族药材,数日不分离:往返于高原峡谷之间,去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青藏基地”)、访问民族地区民族医疗机构与民间医师、攀登在崇山峻岭中采集药材标本和样品。


▲刘圆(左三)和学生在阿坝州茂县雅都乡调研


外出调研、普查,坐车是免不了的。调研地大多是路途艰险、泥石流频发的青藏高原等少数民族地区,只能乘坐汽车往返调研地,刘圆习惯坐在副驾驶上:“只要有学生,我一定要坐副驾,就是要和司机一起做好行驶安全保障。”


▲刘圆(左五)在调研途中给学生讲解


2016年夏天,从成都市到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的返程中,除了刘圆和司机张志锋,车上其余人都是硕士研究生。在理县境内,刘圆像往常一样坐在副驾上并用手机处理着文字材料,车在理县省级双车道上正常行驶,突然被一股强大的力猛地往前拉,车体前倾侧转,飞了出去,车头卡在了护栏里,在离车轮不到一米的地方,一边是万丈悬崖下的岷江,一边是陡峭山坡,好在理县的省道护栏坚实,车被卡住,停了下来,没有继续翻滚到不见底的岷江中;此时,车内所有人全身颤抖,只剩下小心翼翼的呼吸声,呆了片刻,车里的人才回过神来,原来是车被前面不打转向灯却突然左转的运沙车撞了出去。幸运的是那次经历有惊无险,大家并无大碍。“副驾位置是全车最危险的,我是带学生的导师,我坐副驾心里才踏实。”

▲刘圆(左二)在阿坝州茂县雅都乡指导学生



学生们的专属妈妈:

帮助他们成长,我竭尽全力


“刘妈”,学生们这样亲切地称呼刘圆。学生推免、考博、考硕、找工作,每一阶段的成长,她都帮着规划筹谋;甚至很多她没有教过的学生,慕名通过手机或者微信联系上她,她依然会竭尽全力帮助。


▲刘圆在生态种植基地采摘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月都有补贴,刘圆还是尽她所能减少每个学生在读硕、读博期间的经济负担,每个月自掏腰包给学生补贴生活。遇到节假日或者科研工作稍轻松的时候,刘圆会邀请学生去自家聚餐,看着他们毛手毛脚地忙活,刘圆常会不由自主地急躁起来:“他们切葱的姿势,一看就不对,看到我就不舒服”。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打算掌勺的学生们败在“妈妈的厨艺”里,乖乖交出“掌勺权”。“刘妈”家里,不仅能吃上亲切的家常菜,中药材生态基地种植的牛蒡根到了采挖的季节,刘圆也会叫上实验室里的学生,到家尝尝吃起来像新鲜西洋参一样软软的新鲜牛蒡根切片,在生活中感受药材的魅力。

▲刘圆(右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制作标本


“刘圆老师像妈妈一样,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她都很关心我。”2018年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生毕业生称号的刘圆的学生李学学说,刚入大学的他什么都不懂,一心想着毕业以后找一份好工作,直到遇见“刘妈”。


▲刘圆(左二)和学生在汶川实地调研


“如果没有遇到刘妈,我的人生不会像现在这样。”


大四那年冬天,李学学与刘妈一块儿去汶川县羌医馆开业仪式。从成都到汶川的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刘妈一直与他聊天。“她像妈妈一样唠叨,亲切,”那是李学学第一次与“刘妈”外出,“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激情和热情,你永远看不到她负能量的时候。”李学学正是被老师这样的精神感染,决定像她一样为自己所爱的事业奋斗。今年李学学已经成功推免学校民族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圆给学生实地讲解



父母的言传身教:

科研的路上,我没时间生病


刘圆极具奉献精神的品格源自父亲的言传身教。刘圆的父亲1932年出生,18岁时就是当地小学的校长,一直坚守在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那所小学需要我啊,如果我离开了,我不放心那些孩子们啊”,就这样,他在这所小学一待就是五十多年,他用言传身教告诉刘圆要干一行爱一行。


刘圆极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精神的品格源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刘圆的母亲1941年出生,独自养育三个孩子,担任生产队队长、会计等长达三十年,是能够把照顾家庭和工作同时出色完成的能干母亲;如今79岁的母亲,仍然是家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2018年暑假,刘圆带团队到汶川县进行药用植物资源普查。面对没有硬化的道路和最高5300m最低1200m的较大海拔落差,普查队成员一天8小时都在路上。他们穿进没人走过的山林,早饭就吃两个馒头和鸡蛋,就着咸菜吃冷馒头,七八月的高原,咸菜都被冻得冰凉。晚上八点回到县城,工作才刚刚开始——给采集到的植株带比例尺拍照、编目录、定属种、确定拉丁文……待这些工作做完,常常已是凌晨。


考硕士和博士期间我常常会睡不着,那时候是心里有压力,现在却是没有时间失眠了”,刘圆的睡眠被压缩,身体承受能力也经受着非一般的考验“一直是精神力量在决定着我的健康状态,因为每天异常忙碌的工作,好像都没什么时间去生病了。”


 ▲刘圆(左二)和团队在阿坝州红原县麦洼乡调研


2018年7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自治州壤塘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期间,那天刘圆早上7点出发,往返海拔5300米的垭口,晚上回到营地继续夜间工作,工作完毕大家都各自回房间休息,而夜晚成为刘圆离死亡最近的一晚:高原反应导致一阵阵心悸,闭不了眼,刘圆担心影响到学生休息,独自在困倦中强撑着身子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一路停停走走找到壤塘县人民医院急诊科,30分钟吸完两罐氧气,症状仍然没能缓解;无奈第二天,刘圆又去壤塘县藏医院吸氧两天,症状仍然不能缓解,她更加焦虑了,没有办法继续带领团队工作,留下来只会拖团队后腿,抱着深深的歉意和遗憾,她对团队学生千叮咛万嘱咐之后独自踏上了归途。


▲刘圆(右二)在汶川县参与中药资源普查


带领农牧民脱贫的学者:

带去科技服务,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做科研,刘圆以项目名义租地80亩,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研究。她请当地人种植、除草、采收,给他们发工资,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收入。阿坝州的种植户慕名而来询问机密的种植技术,刘圆会毫不吝啬地分享了:“给他们呀,我走过的弯路他们不要走,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遇到当地种植户的李子、车厘子、天麻、松茸等物产需要销售了,她立马用微信朋友圈帮忙宣传,用她的信誉为农户担保,让在都市生活的朋友能够吃到绿色山珍,同时也让大山里的农牧民增加收入。


▲刘圆(右一)在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基地指导当地人


刘圆率队建设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的甘松、唐古特大黄、秦艽、雪上一枝蒿基地,汶川县水磨镇白石村华重楼、石格菜、牛蒡基地,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明光镇云南重楼基地已经是当地政府、科技局、农业局和中药材种植大户经常去观摩教学和现场实地培训必选之地。
刘圆和她的团队,先后100余次走访四川、西藏、青海、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带去科技服务:高海拔藏区的甘松、中海拔地区的重楼、药食同源的牛蒡根、能降低酒精对人体伤害的金川配方青梅子酒、藏羌农牧民常吃的石格菜……她把四川省三州的藏羌彝族同胞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做进了四川省药材标准中。在她的示范引领下,这些常见又不起眼的、停留在民间的食材正在被做成产业,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刘圆在小金县永生乡大黄杨坡拾捡药材

刘圆说:“这些都是我该做的,身为西南民族大学的一名老师,就应该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应该发挥我的专长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圆(左一)帮助当地人分拣药材


难以想象的十七年如一日、365天基本无休的工作状态,在刘圆看来就是她最普通的日常,刘圆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西南民大的办学宗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这也成为强大的信念,鼓励着刘圆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一直向前。






高校教师的光芒源于对这份职业的责任和热爱对教学的完美追求对科研的执着探索对学生的悉心培育愿你是一位发着光的教师愿你能遇到一位发着光的教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胡颖姿 王雅瑄 田伟昊

文字 | 张丽苹 唐瑜声 李亚星

图片来源 | 刘圆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李亚星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