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发杨敏书记署名文章:“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540条推送
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7版刊发校党委书记杨敏署名文章——《“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文中提到,西南民族大学建校近70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坚持为党和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建平台、聚人才、助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支持人才攀登事业高峰。
“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
【强国密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才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建校近70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坚持为党和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建平台、聚人才、助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支持人才攀登事业高峰。
以特色学科构建青藏高原研究新平台
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是核心要素。高等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助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民族学、畜牧学两大学科头雁作用,围绕学科集群建设需要,在西南民族研究、藏羌彝走廊研究、青藏高原畜牧生态研究等领域,拓展选人用人视野,广结学缘、广揽人才。
学校出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先后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余名。其中,国内草业科学研究顶级专家南志标领衔建立了“青藏高原南志标草业院士工作站”,搭建了学校青藏高原研究新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牛书丽加盟,成功申报国家民委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站;复旦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担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特聘院长,带动学校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青藏高原,西南民族大学在综合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开始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旨在将科研成果向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推广辐射,推进青藏高原传统畜牧产业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经过多年发展,基地共征地1000亩、租赁草地5200亩,与合作单位共同使用30余万亩草地,现已成为国内研究青藏高原的高端平台。
目前,基地已吸引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15家单位的众多专家加盟,并与国外一些顶尖科研单位深化了合作交流。在暖季,平均每天至少30人以上的科研人员、学生在基地总部开展研究或实习,最多时每天达到120多人。
以精准支持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必须精准出招、精准发力,从人才的内生动力出发,有针对性制定政策,提供分层分类服务,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才。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流淌着红色基因、交织着光荣与梦想的民族高校,为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学校首任院长王维舟为党为国的精神,学校实施以其名字命名的“维舟人才工程”。“维舟人才工程”设置维舟学者(首席教授、领军教授)、维舟英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和维舟青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个类别6个层次的特聘岗位,每年遴选一次,聘期4年,动态调整,为入选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有力稳定了现有人才队伍,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团队建设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学校已连续6年对校级学术创新团队进行资助,有11支学术创新团队入选省部级创新团队,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人才。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实施“青年教师1+1引航计划”,每年对新进青年教师实行1对1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近3年共选派近70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以体制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人才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西南民族大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优秀人才岗位聘用制。根据岗位、学科类别,设立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聘用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关注解决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难问题,让青年教师在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中看到希望、得到成长。
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实行以目标任务和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维舟人才工程”薪酬办法,突出对高水平成果、取得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完善教育教学及科研奖励办法,丰富奖励形式,发挥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
实施人事与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的有效举措,逐步下放人事管理权限,加大教学科研单位在教师选聘、职称评审、师资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权责。以催生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为核心指标,健全人才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推进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各级党委主动关心关怀专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增强为教师服务好、服好务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建立健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支撑机制,关注人才多方面、多层次需要,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提高人才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热情饱满地投入教书育人和学校建设,努力形成新时代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边巴扎西在西南民族大学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党的建设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文可
资料来源 |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 赵祺祺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在看你就赞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