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故事民大说 | 刘学伦《十月的胜利》,一份来自老党员的礼物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9-14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602条推送


近日,由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刘学伦主创的作品《十月的胜利》入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该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宣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目前,该作品作为四川唯一入选作品计划将在北京新建成的党史纪念馆进行陈列展出。

《十月的胜利》高3米,长8米,以恢弘热烈的场景再现了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广场上彩旗飘扬,群众们舞着飘带,举着标语,欢呼着,雀跃着,上千个人物面孔被一一还原,跃然纸上。



▲《十月的胜利》


以画记史,革命精神永刻心间


刘学伦于1973年入伍,在云南蒙自部队服役,于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党员,刘学伦在题材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想法,在拿到组委会提供的选题本后,他心中便有了答案。


▲刘学伦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一举粉碎,几百万名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欢喜相庆,刘学伦在北京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画连环画,当时的场面让他记忆犹新,“这个场景是我亲眼所见,便永远刻在了心里”。最终促使他选择这一题材作为主题的,是身为老党员的历史使命感,“粉碎‘四人帮’对于党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在学习中铭记历史,不要忘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人的奋斗争取来的,让年轻人保持那样的奋斗意志。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能丢!”


▲刘学伦参加对越反击战纪念徽章


刻骨铭心的军旅生活,为国崛起而奋斗的热血岁月,这些都是刘学伦切身经历的曾经,也是他弥足珍贵的回忆。创作之外,他更希望借以作品引导学生们了解和铭记历史,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有了初步的构思,刘学伦很快便开始着手起草。他参考了大量的影像及文字资料,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情景。刘学伦始终认为:“原则性的东西是必须坚持的,真实性就是这幅画的原则。”


《十月的胜利》初稿


怀揣着以画记史,传承革命精神的信念,坚持着真实反映历史的原则,在多次修改下,作品逐渐成型。最终《十月的胜利》获得了评委会的欣赏,成为1976年这一题材下唯一入围的稿子。


使命必达,像战士般赤胆忠贞


在大众的印象中,中国画总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比起写实,更多的是追求意境的表达。像《十月的胜利》这种表现宏大的历史主题,画面色彩鲜艳,画中人物多达上千个的作品,在以往的中国画中并不常见。


“我画这些画就是想要突破,打破大众的固有印象。通过作品告诉大家,中国画也可以画出恢弘气势,中国画也能做到五彩斑斓。”当被问及为何选择中国画的方式来作画时,刘学伦语气坚定地解释道。然而即便是有着丰富的大画创作经验,创作过《成都解放》《万源保卫战》等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作品的刘学伦,在面对《十月的胜利》时还是会感到有些棘手:如何处理画面的透视关系,如何描绘画面中上千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如何安排整体布局……这幅作品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隐藏着大学问。


▲刘学伦在作画


这么大一幅画,如何下笔?多年画大画的经验让刘学伦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十月的胜利》按照离画面中心的远近被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段描绘。每部分有一个画面中心,先画出中心人物,再向两边推进。这样的作画方式,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处理好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使画出来的画面更加生动自然。“这是我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一套方法,也是画大画时很高效的方法。”刘学伦笑道。


▲草图细节


人物众多,是这幅画作的特点之一。在8米长的画卷里,最小的人物头像不过拇指大小,但画面前景中每一个人物的五官都清晰可见,或是大声欢呼,或是卖力举旗,或是捂耳避鞭炮,仔细观赏画作,可以发现每个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不尽相同。如何做到千人千面,除了平日对于人物造型的积累和想象力的运用,刘学伦还用到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嫁接”。他为身边熟悉的朋友、同事拍一张照片,画人物时对照着照片,将他们的面部特征“嫁接”到画中人上,这样既避免了雷同,又使人物生动可感。


▲“嫁接”作画


对于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刘学伦坦言是在疫情期间没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刘学伦选择把原稿纸分成八份,每份画好后再拼起来,拍照,缩小,看整体效果,再直接趴在地上修改。就这样一边画一边拍一边改,终稿的草图总算是如期完成了。

▲刘学伦在家中书房


2020年5月28日,四川美术馆的地下室搭起了一个8米长的台子,《十月的胜利》最终稿正式开始动笔。刘学伦每次作画身体几乎弯到与桌面平行,长时间的弯腰、低头作画,让他落下了头晕、腰颈酸痛的毛病,期间还因过度劳累两次入院,在医生的劝说下才将每天作画的时间控制在三小时内。即便如此,刘学伦仍坚持在期限内高质量完成画作。


▲刘学伦在作画


2021年1月初,历时两年创作,前前后后经过七次评审,这幅具有史诗意味的中国画《十月的胜利》完满收笔,“当兵的,任务给到了,不管怎么说都要完成任务。


▲刘学伦在作画


作画做人,愿求吾墨随心


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宏大历史主题的大画,是刘学伦来到民大后才开始的尝试。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是珍惜,“以前在部队和出版社的时候我画的都是连环画和插图,因为桌子就那么大,只能零打碎敲地画。”来到民大后,民大开放活跃的学术环境为刘学伦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提供了条件,“我下过乡,又在边疆当了七年兵,在日本留学了四年,接触了许多不同阶层的人,也有一些不同环境下的种种体验,到了大学任教后,我强烈感到需要全心全意地画画,把自己的所有经历、体验、感受表现出来,这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啊!”刘学伦说道。


▲刘学伦画的连环画


刘学伦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很长一段时间,刘学伦常发现有其他学院的学生来旁听他的课。他认为,美术艺术并不是阳春白雪,它更是大众的,是雅俗共赏的“能获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很开心,同时也很欢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了解美术。”


▲中国美协余里书记带团审稿《十月的胜利》和刘学伦合影


“继续做好一个老师,做好一个画家。”是刘学伦对自己的要求。在民大任教了近二十年的他,始终坚定着:“教授学生绘画的技巧不是第一位的,最终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真正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富有同情心,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是他对学生的期望。


翰墨飘香抒己志,笔墨丹青尽抒怀。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作为一名与笔墨为伍的丹青手,刘学伦以书画的形式,为党和国家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作为一个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党员,能够在建党一百周年这样特殊时期,献上自己创作的一个礼物,让年轻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往期精彩回顾

西南民族大学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第二次集体学习

独家记忆,民大气味图书馆等你来品

@民大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即将开始!20个知识点需要ge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文编 | 李其蔓 韩序 杨雪琦
图源 | 刘学伦 王茜婷 李其蔓 
资料来源 | 学习强国 《吾墨随心》
责任编辑 | 王茜婷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点击下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