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庆倒计时7天!带你走进校史馆珍藏的故事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2-08-04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737条推送



七十年弦歌不辍

七十年砥砺前行

在校史馆里珍藏着一篇篇红色故事

让我们叩开它的大门

共同见证民大的流金岁月


· 红色 薪火相传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创办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安邦治国、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沐浴着党的光辉,西南民族学院应运而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开展政权建设的政治干部,被誉为“少数民族人才成长的摇篮”。


红色根脉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六十次政务会议上,制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方案》中明确:在首都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各设分院。



1950年7月30日,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维舟正式宣布:经政务院批准,在西南建立一所民族学院,由西南民委负责筹备工作。从此,揭开了建立西南民族学院的序幕。



1950年11月,筹备组拟订并发布了第一期招生计划,主要面向云南、贵州、西康及川西、川南等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1951年3月,西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王维舟任书记,张天伟任副书记。同年4月6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任命令,政务院任命王维舟兼任西南民族学院院长,随后又任命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生物学家夏康农教授为副院长,主持校务。



群英汇聚 共襄盛典

民大自此长歌奋进

拉开全面发展的帷幕


共襄盛典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和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致贺电。王维舟院长在会上讲话,着重强调西南民族学院成立的重要意义和学院的性质、任务。



《川西日报》于1951年6月2日开辟专版祝贺,头条刊登时任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同志的题词:“ 各兄弟民族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建设一个独立强盛繁荣幸福的新中国。”同版刊发王维舟院长的题词:“培植各兄弟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展各民族地区的一切建设工作。”



第一期来自24个民族的500多名学生,怀揣“学好革命本领,建设可爱家乡”的理想入学报到。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悬殊也很大,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只有15岁。第一期学员主要进行政治训练,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包括民族政策、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1952年7月10日,在学校第二期开学典礼上,时任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等领导莅临,作了重要讲话。邓小平为学校第二次题词:“ 团结各民族于祖国大家庭的中心关键之一,是在于各民族都有一批热爱祖国,并能联系群众的干部。”贺龙题词:“继续培养大批的各民族的优秀干部,为更好地贯彻毛主席所规定的各项民族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



回首过去

那些铿锵步伐

都铭刻在时间的长河




1950

政务院批准在西南建立一所民族学院,由西南民委负责筹备工作。
1951西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王维舟任书记,张天伟任副书记。同年,任命王维舟兼院长,夏康农为副院长。举行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1954由西南民委领导改为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
1979学校改为国家民委、四川省双重领导。
1986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秋,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2000启动以人事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改革两项改革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003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校区落成,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2005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协议。
2015国家民委与四川省、教育部共建学校。
2017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
2018召开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以本为本” “特色发展” “人才强校”三大战略。
2019获批设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0教学科研单位及学位点、专业大调整。
2021获批“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砥砺奋进 谱写新篇 ·




长歌奋进,世纪腾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为增强。


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学校发展,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国旗下的公开课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22万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土,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 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


我校获2020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


我校机器人战队在2019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荣获步兵对抗单项赛季军


学校“格桑花”志愿服务团队赴红原开展支教工作



科学研究


学校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科研思路,秉承“顶天立地,研以致用”的科学宗旨,深化改革,协同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汇聚、学科齐全、成果丰硕的优势,融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努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 脱贫攻坚

学校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 科技支撑

学校以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决战决胜全面脱贫攻坚,唱响教育扶贫奋进曲。


● 志愿活动

“格桑花” 志愿者服务队参加雪域高原支教扶贫、学校赴民族地区开展义诊活动、学校“寻民族药物之根,溯民族团结之源”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文化传承与创新


坚守核心价值,深化文化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平台的引领、化育作用,构建具有民大风格、民大气派的特色大学文化。



2017年,学校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成立。




交流与合作


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家国情怀、务实奉献、知行合一特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学校举办中俄“两河流域”青年论坛




我校学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


● 我校学生在英国威尔士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师生校友参观校史馆置身于民大的历史长河寻找民大的成长足迹身临其境 感慨万千 


师生校友观后感



参观校史馆就如同了解一位母亲的生平事迹,敬佩、震撼、幸福、骄傲。我们是年轻的后代,也是新生力量,储藏了数十载流金岁月的校史馆,是我们民大学子永生的储能电池。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类2101班 杨紫仪


参观校史馆后,我感到无比的震撼。从建校初期到如今七十年校庆,从新玉沙街的西南民院到如今拥有三校区一基地的西南民族大学,走出校史馆,看见腾飞广场一片风和日丽,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五十六个民族同舟共济,朵朵鲜花同根芽,希望西南民族大学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2001班 娜迪拉


我很荣幸能够作为校史馆宣讲团的一员参观我们的校史馆。走进馆内,校史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别有洞天”,民大七十年的历史就浓缩在这结构巧妙的建筑里。一走一过间,我感受到了从视觉到心灵的震撼。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为民大感到骄傲,为作为民大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

社会学2002班 佟欣


通过参观学习,对我校厚重校史和民大精神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不断发扬和践行“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经济学院教师易婧


建校七十周年,老同学们重回母校,内心非常激动!特别是参观了校史馆,看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的老校长王维舟和创校各位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容,通过历史资料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学子们的关怀。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中华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国家强大的动力!在校友馆,看了杰出校友的照片,产生了崇敬之情,也希望我们所有的校友为学校的发展,为国家的强大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86级数学系校友

马坤生



走出这座承载民大记忆与荣耀的殿堂

新的故事仍在继续

和合偕习 自信自强

民大精神 生生不息

往期精彩回顾

校庆倒计时8天!建校70周年形象宣传预告片来了!
校庆倒计时9天!从A到Z,是民大与我们!
锦旗荟萃!重启70年前独属民大的记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韩序 吴雨潼 虎蕊 杨雪琦

图源 | 韩序 张紫怡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邱海波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B站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点赞+在看,共同回顾民大70年岁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