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Yuan Longping, the globally renowned Chinese agronomist known for developing the first hybrid rice strains, died at 13:07 BJT on Saturday at the age of 91.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袁隆平,江西省德安县人,1930年9月生于北京。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1963年,袁隆平首次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
1964年,袁隆平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76年,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大批优秀人才从基层单位进入中心,袁隆平还积极争取经费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年产量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全年每公顷产量近23吨,实现了预定的攻关目标。50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研究杂交水稻这件事上。He has helped China work a great wonder – feeding nearly one-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th less than 9 percent of the world's total arable land.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Yuan Longping won numerous awards during his lifetime. He also won more than 20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wards, such as the UNESCO Science Prize, for "showing great prospects for ensuring world food security and lifting poverty" and "devoting himself to teaching and applying hybrid rice technology to dozens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