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英国拍卖!逾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
英国当地时间昨天(11日)上午10点23分,北京时间昨天(11日)下午5点23分,疑似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的“青铜虎鎣(yíng)”在英国 坎特伯雷 拍卖行以41万英镑的价格被拍出,折合人民币约360万元。这一价格比此前拍卖行的估值超出一倍。
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来源英国《华闻周刊》资料图
青铜虎鎣拍卖门槛高
此次青铜虎鎣的拍卖,跟拍卖行其一天的其他拍卖不一样。它的进入门槛很高,首先要交25000英镑,相当于22万元人民币的押金,还需填写一份个人信息,才有资格竞标。青铜虎鎣是在英国时间早上10点,也就是北京时间17点开拍的,价格一路上涨。成交时间在拍卖会开始之后的23分钟左右,也就是在北京时间17点23分,虎鎣被拍出。
中方强烈反对并谴责
10日,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事的声明》。
声明称,文物局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声明强调,尊重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11日,就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于11日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一事,中拍协艺委会声明,完全同意并支持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态度和立场,如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执意拍卖,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承诺永不与其合作,呼吁国际和国内的收藏群体抵制此次拍卖。
英拍卖行拒绝撤拍
对于青铜虎鎣的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称曾多渠道与坎特伯雷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相关拍卖和宣传活动。
而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则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中国大量国宝仍流失海外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遗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刮起一股风潮,部分文物堪称“国宝”级别。流落海外的文物,时时刻刻牵动着国人的心。除虎鎣外,还有逾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
据此前媒体消息,此次被拍卖的“虎鎣”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估价约在12万镑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110万至180万)。
此“虎鎣”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曾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目前虽无法断定该物确为圆明园流出,但回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其洗劫的文物远不止“虎鎣”。
当年大量珍贵文物被劫、被毁。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了164万件中国文物。
过去,因外界的劫掠造成大量中国文物损失,但中国人自己造成的流失也不在少数。
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详细记述了清朝宝物的璀璨以及文物流失的严重情况。“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收集的宝物,除了先后两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这些都没有清点,就算有记录也没人检查,所以有没有不见、有多少遗失也没人知道。”
官方不赞成高额回购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霍政欣表示,一些拍卖行利用“爱国情怀”炒作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中国个人和机构再高额回购,相当于受到“二次伤害”。
第一,我们不认可这种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第二,参与文物的商业拍卖,会给外界一种中国政府认可它的合法性现状的一个印象,为今后有可能的法律追溯带来一些困惑;
第三点,中国文物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飙涨,回顾圆明园青铜兽首的整个拍卖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出现在海外市场,到后面最后一次兽首拍卖了一次,价格飙涨了1万倍,就是因为一些国际的资本已经注意到就是利用民族情感故意炒作,让中国的机构和个人去参与拍卖,最后价格越来越高,中国人在第一次被抢这个文物是一次伤害,第二次用一个离谱的高价去购买这些文物又一次伤害。
文物“回家”的途径
事实上,一直以来,国际上关于文物追索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据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介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外交谈判和捐赠等几种途径。
捐赠
捐赠是比较常见的文物回归方式。
中国从法国追回圆明园兽首事件中,法国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购下兔首和鼠首,无偿捐赠中国,中方最终通过被捐赠的方式追回了海外流失文物。
商业回购
面对种种追讨困境,商业回购文物成为无奈之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无一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均通过回购而来。
而几年前挪威归还圆明园石柱也是一种“变相回购”。2013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家黄怒波与收藏这些石柱的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于达成一项协议:黄怒波向这家挪威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该博物馆于2014年秋将这些石柱归还中国,这属于“捐资”换“归还”。
依法追索
2015年7月14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32件从甘肃秦国早期墓葬流失的金饰片文物已从法国回归。
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外交谈判
2012年3月,埃及驻西班牙使馆就曾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追回1999年被走私至境外的一批法老时期文物。
大家都在看↓
来源:综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国家文物局官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官网、环球网、匈牙利欧洲华通社、瞭望智库
记者:王璇、丁飞
本期编辑:魏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