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份新时髦!继承我的垃圾桶前,你要先知道这些哦~

央广网 央广新闻 2019-11-22

垃圾,今非昔比了。


以往,它们总不受人待见,被随便安排在不显眼的角落里,明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却无人问津,甚至遭人嫌弃。对于它们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并不关心——反正扔了就行,爱去哪儿去哪儿。


如今,被嫌弃的垃圾的一生,似乎迎来一次命运的转机。曾被人挥之即去的它们,一时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废物’”。


7月1日起,上海将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开罚单。人们逐渐意识到,垃圾不分类,后果很严重,因此急于为它们各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唯恐做得不好遭惩罚。


戳视频

Get垃圾分类时髦技能



01

“你们是想让我笑死,然后好继承我的垃圾桶吗?”


最近,垃圾分类“火”了。


生活垃圾即将强制分类的上海,正在掀起一股分类热潮。


“你是什么垃圾?”据说“魔都”人民每天要经受社区老阿姨两次灵魂的拷问。



为了应答如流,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记住分类要点。什么是干的?什么是湿的?有害还是可回收?人们恨不得一口气全将知识塞进大脑。改首歌编个段子,那都不是事儿。


就连《上海滩》和《小猪佩奇》,都被拉入战斗的阵营。一只小龙虾还要首身离兮,头、壳、身被分到不同的桶里(不过后来这被指出是错的,小龙虾全属于湿垃圾)。



“丢不了你,我就剁了你……”能粉碎大棒骨的垃圾桶,在网上被炒成天价。


“有时间搞事情,不如去搞搞垃圾分类。”这成了人们互相调侃的一句话。


不得不说,为了精准投放垃圾,上海人民真是各显神通,甚至抖出不少包袱,以致网民纷纷调侃:“你们是想让我笑死,然后好继承我的垃圾桶吗?”



那么话说回来,

垃圾分类,到底要怎么分?

我们为什么要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跟以前一样混合投放不好吗?


为此,

央广网记者采访三位

长期从事垃圾减量的环保人士。

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02

“很多人不是不想分类,而是不清楚分了有没有用”



孙敬华

环保公益组织“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负责人


我知道最近很多人,尤其是上海市民,急需一个简单有用的分类技巧。我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供参考。


先把占比超过一半的厨余垃圾分出来,倒在湿垃圾桶里。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都是湿垃圾,剩菜剩饭、果皮、树叶这些易腐烂的才是,餐盒、塑料袋被污染了,都属于干垃圾。还有,尿不湿再湿,也属于干垃圾;瓜子壳再干,它也属于湿垃圾。


接着,大家可以把可回收物分出来。哪些是可回收的呢?一句话,那些能卖给收废品的——报纸、废塑料、易拉罐……注意要保持清洁。另外,卖不掉的低价可回收物,可以攒多了送给收废品的或拾荒者。


此外就是有害垃圾,例如荧光灯管、节能灯泡、过期药品、体温计、油漆等。这类垃圾数量很少,我建议尽量从源头减少使用,后端的回收处理系统也要建立起来。经过这三轮分类,家里的垃圾就少了很多,剩下的可以归到干垃圾(也就是其他垃圾)。


其实说起来,垃圾分类早就有了。三四十年前,大家生活还没那么宽裕的时候,会把家里的纸板、牙膏壳、废塑料等收起来,卖给收废品的,而剩菜剩饭,不是拿去喂养动物,就是用来堆肥(农村较常见)。这个阶段,人们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是出于经济考虑,后来才是得益于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


我做垃圾分类调研已经有五六年了。调研中,我发现很多人不是不想分,而是不清楚分了有没有用。我被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把它分完了,你们收的时候混在一起,一辆车全部拉走,那我为什么还要分呢?”


其实现实情况并不都是混合收运,例如北京已经有多一半的社区有专门的厨余收运体系,但是我们没能让大家清楚地追踪到垃圾的后续去向,因而削弱了投放者的积极性。当然,不少社区也存在配套设施不齐全、没有分类桶的情况,后端的分拣处理也不完善。


几年前,我们在社区做垃圾回收的时候,一个北京居民拎来一麻袋废电池,得有十几公斤吧。我们还挺惊讶,她哪来那么多废电池,一问才知道,她听说这玩意儿有毒,不敢随便扔,就连办公室同事和亲戚的废电池,她也给攒起来了,正愁着没地儿处理。


图为北京某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你看,一个普通的市民,只要有环保意识,他的行动力还是很强的。但现在我们也跟这位居民一样有个困惑:普通的干电池应该分到哪一类?其实各地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当地有干电池回收处理厂(例如深圳),那电池可以分到有害垃圾,在避免有毒物质流出来造成污染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利用金属资源;如果没有,就只能把它分到其它垃圾。


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全民教育的过程。目前我的主要工作是推广垃圾减量课程、培养教师到各个学校给小朋友普及分类知识,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去推动这件事。说实话,这是一个开始,但你要说它效果有多明显,那不可能,还是需要“大手”也行动起来,而且是家庭内外的多双手一起合力。


03

问题来了,我们为何要对垃圾为进行分类?



毛达

环境史博士、北京零废弃运动发起人


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这得从我们日常产生的垃圾数量说起。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每年的垃圾产生量超过2亿吨。在北京,平均每个人一天就要产生1.1公斤生活垃圾。有的地方垃圾处理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压根儿处理不完,所以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三种——填埋、焚烧、分类回收利用。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填埋和焚烧。相比之下,我比较支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从物质循环角度来讲,更加环保和经济。


图为北京某小区的旧衣回收箱。(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首先你看,生活垃圾的成分本来就很复杂,其中厨余垃圾占了大半。厨余垃圾水多油多,不仅容易腐烂产生废气,还可能腐蚀填埋场的防漏防渗透的设施,将其他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带到地下水中,对居民饮水造成危险。将混合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持久性污染物二噁英,不仅污染大气,对人体也有较大危害。


现在大家经常会讨论为什么得癌症的人这么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气、水、生长粮食和蔬果的土壤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从自己做起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最终也是保护了自己和后代。


最近看到很多网友都在讨论垃圾分类,尤其是上海市民各种积极的行动,我觉得特别好。即便有人搞不清为何蛤蜊壳和玉米外衣不是湿垃圾,而是干垃圾,并为此苦恼和抱怨,我也觉得这是好事,至少大家行动起来了。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讨论的过程嘛。


大棒骨、蛤蜊壳、玉米外衣如果投入湿垃圾,在后期处理粉碎环节,容易卡住或者缠绕机器,因而被分到干垃圾。当然,有人建议改善设备。


国家近几年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迎来好时代,我们呼吁更多力量行动起来。


04

从城市到农村,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陈立雯

环保公益组织“零废弃村落”创始人


其实从污染治理和资源使用的角度看,将厨余垃圾分出来堆肥、腐熟,让它从农田来回农田去,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而在农村,垃圾分类,尤其是厨余垃圾的处理更有优势。它背靠土地嘛,非常容易回到土地。


所以,2017年留学毕业后,我不想离开从事了近十年的垃圾分类行业时,就选择回国建立“零废弃村落”,开始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


经过一番摸索,去年12月,我们在江西省上饶市东阳乡做乡镇级的区域试点。


首先,乡里先撤掉混合投放的公用垃圾桶,再为每家每户配备一干一湿两个垃圾桶。垃圾收运车定时定点上门检查、收集垃圾。对于分类收集后的可腐烂垃圾,东阳乡将它们就地分散好氧堆肥,由村人拿走,用作农业种植的肥料。干垃圾则由收运人员进行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二次分类。截至今年5月底,全乡开展垃圾分类的村子,源头分类的准确率均在80%以上,垃圾减量率在50%以上。


最近在上海,我早晚观察两次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情况,住在朋友家看她分类投放的整个过程。虽不是尽善尽美,但能感到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居民都排队投放,还把厨余垃圾袋弄破后,把厨余垃圾倒进湿垃圾桶,袋子放到干垃圾桶,整个过程看起来很自然。


所以,要相信民众。只要行政主导建立起垃圾分类投放体系,加上针对性的教育,绝大多数公众都可以做到源头分类投放,遵守社会垃圾分类约定。


此外,还可以将垃圾分类纳入行政考核体系,以提升管理者的积极性。这对垃圾分类在县区级或者城市里的推广,是有借鉴价值的。


05

分类小白围观区


听了三位环保人士的讲述,急求分类神器的朋友们,是不是在获得一点助攻的同时,还有些小疑问呢?


善解人意的小编又从网上搜罗来几个热门问题。(谁让我这么贴心呢?)


Q&A

1

Q1:垃圾桶被卖断货,马上要限购?


A1:骚年淡定,请相信中国制造力。


2

Q2:前男友送的心型石头,扔掉时属什么垃圾?


A2:建议分到可回收,毕竟还要送给下一个。


3

Q3:分错要罚款?那我还敢去上海?


A3:学分类知识,行万里路。


4

Q4:孩子问我,他属于什么“垃圾”?


A4:平时可回收,辅导作业时有害。

“吃瓜区”内容虚构,仅供娱乐;如有人信,纯属巧合!


垃圾分类 从你我做起!


央广时评:健全垃圾分类链条 别让投放者“分了也白分”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监制:赵净 李雪南

记者:陈锐海

视频编导:张佳琪

视频摄制:黄一博

漫画设计:牟嘉

本期编辑:荆诗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