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最高科技奖再次空缺,为啥屠呦呦未获评?

2016-01-08 央广新闻


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晓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谁?


在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它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这一奖项的首届得主。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发给个人,获奖人物自然也就是关注重点。


被称为国家科技奖“三大奖”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授予获奖单位或项目团队,项目本身是关注重点。


其中,自然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等学科;


技术发明奖主要奖励在产品、工艺、材料、系统等几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项目和公民;


科学技术进步奖则涵盖了包括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领域,它更侧重于奖励能够提高行业水平和百姓生活的项目。


五大奖项中的最后一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空缺

国家自然科学奖

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一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南昌大学硅衬底LED项目(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特等奖)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特等奖)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

冲村宪树(日本)

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

彼得·史唐(美国)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

卡洛·鲁比亚(意大利)

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201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何空缺?


大家都注意到了,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空缺的。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个人。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介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遵循严格的评审流程,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采取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评审,获奖人选应必须由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含三分之二)通过。评审全流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据悉,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此次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由于2015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评人员没有一个通过评审,这是从200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以来,时隔十一年后该奖项再次出现空缺。


那么屠呦呦为什么没获奖?


屠呦呦为啥没获奖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国家科技奖是咋评出来的: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400项。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各奖种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评审组,对候选人和候选项目进行初评。


评审工作流程为: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还需报请国家主席签署。推荐评审工作全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为了加强社会监督,在推荐、受理、初评等环节都向社会公示。


接着,我们还需搞明白一个问题: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这就是说,要想成为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候选人,必须得有人推荐。

那么哪些单位和个人可以推荐候选人?

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答案非常简单——没人推荐。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将继续完善


2015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束后,从2016年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推荐与评审环节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新措施,将使奖项在质量、数量、结构和程序等方面继续完善。


第一,完善推荐提名制。2016年的国家科技奖的推荐书在结构和形式上进行重大调整,突出推荐单位(专家)的主体地位。在推荐书结构方面,将“推荐单位(人)意见”调整到第二部分,并删除“第三方评价、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同时增加客观评价内容;另外,完善推荐书填写要求,对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成果经济效益、主要知识产权证明、应用证明、完成人合作关系、附件数量等内容进行细化和调整。


第二,健全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最高奖增设学术咨询环节,对初评通过的候选人征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意见,并报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推荐公示,公布候选人基本情况、科技成就和主要贡献。


第三,增加学术团体推荐自然科学奖的渠道。拟择优遴选个别专业学会,试点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对奖励品牌知名度高、奖励工作特别突出的社会力量设奖单位,进行动态调整,择优下达推荐指标。


第四,完善公示与答辩制度。制定推荐公示办法,明确公示内容、时间和范围;增加最高科技奖公示评议程序;对最高科技奖候选人进行推荐前公示;增加学术咨询环节。增加对第三方评价、完成人(单位)间合作关系等内容的公示。改变会议答辩方式,答辩由推荐单位与项目完成人共同参加。


第五,实行评审公众旁听制度。评审期间,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单位、科技专家和社会公众等代表,到评审现场旁听,并进行交流座谈。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国家科技大奖的那些事儿。


得了这个大奖,能奖多少钱?


除了屠呦呦为啥没获奖,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有“获奖了能拿多少钱?”,今天,本编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据权威人士介绍,国家最高科技奖是500万元,其他奖项的特等奖是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是10万元。当然,对这等大奖,精神荣誉还是要摆在第一位噢!


获奖人都是多大岁数?


今年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是54.3岁,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是47.6岁。自然奖和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自然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潘建伟45岁,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教授49岁获自然奖一等奖的记录。今年自然奖和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


有多少女性获得国家科技奖?


根据近5年的国家科技奖统计数据,所有奖项中女性第一完成人占6.10%,主要完成人占13.20%。差不多100个奖项中,有6个是由女科研工作者牵头完成的。


获奖项目都打哪来?


从近5年的数据变化来看,获奖项目中以大专院校最多,占34.73%,其次是国有企业(21.90%)和研究单位(16.76%)。总体趋势是大专院校作为完成单位的比例减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完成单位的比例增加,企业参与数量增加,产学研结合项目比例平稳,民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数量有所增加。


如果是普通的一线工人或者农民,但是创新成绩突出,有机会得国家科技奖吗?


当然啦!国家科技奖不以资历身份论英雄,创新是它唯一的“门槛”。来自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的农民小麦育种专家徐才智,依靠“ 高产早熟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偃展4110选育及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白伟东,凭借“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延伸阅读 |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的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有这样一批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国家的各项科研事业当中。

2000年度
  •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

2002年度
  •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
  • 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

  •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4年度

最高奖得主空缺。

2005年度
  •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

  • 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
  • 李振声,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

2007年度
  •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 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度
  • 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

  • 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
  • 谷超豪,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

  •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2010年度
  • 师昌绪,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

  • 王振义,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2011年度
  •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吴良镛,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2012年度
  • 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度
  • 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14年度
  • 于敏,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2015年度

最高奖得主空缺。

大家都在看↓

关注 | 重磅!实施仅4天,“熔断机制”8日起暂停!


员工上班时间抢董事长红包被罚 董事长:自己并未做错


关注 | “我乃常山…噢,不…石家庄赵子龙也!”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经济日报微信公号、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本期编辑:马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