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会友。
看过了上一期的推送书目,
大家是否觉得受益匪浅呢?
是否又觉得意犹未尽呢?
没关系,今天又有优秀的学长学姐
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书目,
一起随简简来看看吧!
法学:NO.1《西窗法雨》
内容介绍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作者简介
刘星,北京人。曾为解放军侦察兵,后为建筑设计描图员。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法学院做过访问学者。曾为中山大学法学教授,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法学著作多部,发表论文若干,并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文汇报》等报刊辟有法学随笔专栏。
国家法律必须尊重某些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因为国家制定法律权利的权力本身也是自然权利的授权,而且国家制定法律权利只能是对人们原有的自然权利的肯定,而不是什么恩赐。因此,光记住法律权利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记住其背后的自然权利。
——刘星
短评
雨是一种修辞。非常家常的口吻,借助西方的经典案例,带领读者了解法律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历程,对比和反省国内现状,顺便对内地某档著名的法制栏目和欧美某位著名的悬疑大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个人持点鲜明而且富有层次感,阅读体验流畅。
世界图书日
推荐理由:是每个法学学长学姐都会推荐的入门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推荐人:张赟
NO.2《宪法学说》
作品简介
本书《宪法学说》中一开始就说:将“宪法”与作为一套法律规定的宪法法规(条文)混为一谈,是稀里胡涂的宪法观──必须区分宪法的“绝对意义”与“相对意义”。前者指制宪主体(君王或者人民)的一次性政治决断,决定性地创制自身的政治共同体的特定生存形式,在这一意义上,宪法的含义等于国家的实存本身及其政体形式(比如“民主共和”),一套调节生活秩序的具体法规──所谓“相对意义”的宪法,不过是由这一政治决断引出的。施米特提出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的宪法的区分,也是想要提醒德国智识人自己心里搞清楚,民主共和究竟意味着什么:共和革命远不是仅仅为了制订一部成文宪法,它意味着一个政治统一体(民族国家)在特定政治处境中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作出了新的政治决断,或者说为如何在新的政治生存处境中形成新的政治统一体重新作出了一次决断──随后的制宪(制订具体的宪法法规),不过是这个政治统一体自觉选择的政治行动。换句话说,“绝对意义”的“宪法”(具体的宪法法规)等而视之。
知
作
者
卡尔·施密特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施密特于1888年生于威斯特伐里亚普勒腾贝格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933年,施密特担任柏林大学教授,同年加入纳粹党。他的政治思想对20世纪政治哲学、神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出了许多宪法学上的重要概念,例如制度性保障等。
短评:
浓郁的德国抽象到远离尘世的气息。
“自由主义”是是非非的权威之作。
推荐理由:《宪法学说》(德卡尔.施米特): 本书分四个部分:宪法的概念、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近代宪法的政治要素、联邦宪法学。第一部分宪法的概念是基础理论,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展开的前提。在第一部分,施密特对宪法和宪法法律(书中译为宪法律)、制宪权和修宪权作了清晰的区分和细致的剖析,也对宪法的变迁作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或完善了不少宪法学术语。在第二部分,他探讨了近代宪法的法治国要素,对基本权利和制度性保障的区分和辨析十分精彩,非常宏观,极具导向性,让人耳目一新。在第三部分,他对民主制、君主制、贵族制和建基于三者之上的议会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透彻的论述,极其细致,甚有理论的张力。在第四部分,他讨论了联邦的宪法学问题,实际上是对其第一部分“政治统一体”同一性理论的适用和诠释。
推荐人:张渊敏
接下来就是政教专业的书目啦,
是不是很期待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万历传》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对明朝衰败的影响。 本书的传主明神宗朱翊钧,人们习惯于用他的年号称他为万历皇帝。他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没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构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事迹,在他的后半生由于疾病缠身,长期难于视朝,因而颇多非议。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对明朝衰败的影响。
作者介绍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籍贯辽宁沈阳,1962年毕业於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等。
樊树志所编教材《国史概要》出版后得到一致好评,被国内包括香港多所大学采用为指定教材。
精彩句段
八月十一日,神宗到文华殿讲读。张居正病愈后首次人宫进见。次日,神宗参加经筵,张居正也去了,两人谈及了宫中专选淑女之事。
长期的重负,使张居正身心交悴,休质日趋衰弱。万历九年(1581年)七月,他病倒了,一连几天不能到内阁办公。
短评
这个荒诞的皇帝荒唐的一生
或许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推荐原因:本书从多角度说明了一代君主的面貌及其对明朝衰败的影响。谋篇布局也颇费心思,在不长的篇幅中,把神宗五十多年的生涯生动的再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值得一读。
推荐人:余宁馨
《哲学通论》
本书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七个问题。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着,又是一部新世纪的哲学教材。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1993年在吉林大学试开了《哲学通论》选修课,取得巨大成功。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学博士,中国著名哲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哲学导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等着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3年、1998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等奖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精彩片段
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也赋予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它也劝导人以向善?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对此,黑格尔曾经十分感慨地说:“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与别的科学比较起来,也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就是我们对于它的本质,对于它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任务,有许多大不相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就从哲学的自我理解入手,开始我们的艰苦而又愉快的哲学思想的遨游。
——孙正聿
短评
一粒思维的海水,唯有融入历史浩荡的思维海洋,才永不会干涸。作者极力避免写出“教科书”的努力,让人很感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导论。
主要简介了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相信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之后,能够引起自己的独立思考,会有较多收获。
推荐人:谢元森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人生。
持一本经典,看人生百态。
读一本好书,知世间真谛。
理从书中得,情自书中来。
让简简带你鉴好书,读好书。
本期荐读到此结束
下期再见哦
编辑:邱玲 校刊:李萱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中心 倾情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