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富不是富,要带动全村人致富!”| 海南青年扶贫中的那些事

海南共青团 海南共青团 2020-02-19
海南共青团海南青年聚集地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

回顾2018年

海南举全省之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狠抓痛点、强攻重点、突破难点

完成了8.6万人脱贫

81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

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除了深入一线的扶贫干部之外

还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他们是热衷公益的青年企业家

是医者德为先的医疗工作者

是带动农业增效的农艺师

……

他们看似渺小而不凡的故事汇集成诗

激励着青年们奋勇前行

下面跟随团团

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高炳玉——医疗扶贫 情满乡村

高炳玉作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十几年一直坚守在海南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


同时作为海南省青联副主席的他,多次与海南省共青团共同带领科技医疗工作者下乡进行定点帮扶、送医下乡等扶贫工作。


2017年7月23日,高炳玉前往为红洋村进行医疗扶贫,为当地卫生室赠送了诊疗桌椅、药品冰箱等一批价值3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并为广大病患者进行现场诊疗。

村民说:“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专家义诊走进红洋村,在家门口能享受如此贴心的服务,真得很便民,很实用。”


他的手机里有3000多个病人的号码,朋友笑他是“24小时客服电话”。这个“客服电话”下班后,还会亲自上门到患者家帮忙换尿管…

新时代,新征程,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的高炳玉将不忘初心,朝着新的扶贫目标继续前行…


他说: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无论周遭多么喧嚣,我只想做个纯粹的医者。



符永红——不一样的90后

符永红从一名贫困大学生到返回家乡当志愿者帮助别人脱贫,这之间发生了什么?符永红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符永红是白沙县一个小村庄的普通农户的女儿,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上大学。生活总是不尽人意的,正在备战高考的她接到一通电话,让她瞬间感到“天塌下来了”——父亲出了严重车祸,被截肢了!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出了这么大的事,可怎么办啊?”善良的她怕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增加别人的负担,就自己默默地扛着这份压力,后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符永红于2012年考上了大学。


这时,一道巨大的难题摆在了符永红和家人面前:“学费怎么办?”经过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核实等程序,牙叉镇政府将符永红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教育补助金,还帮助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这一“精准资助”政策,使符永红的大学梦得以继续。而在白沙,政府帮助他们家加入养猪合作社,还给母亲找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经过一家人的努力,2016年,符永红家里脱贫了。“医疗、教育的支出政府帮了大忙,再加上我们自己努力上进,脱贫也不难,家里去年刚刚盖了新房,大家都很高兴。”

2016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符永红选择回到家乡实习,成为一名了扶贫志愿者。“我懂黎族的语言,可以跟贫苦户更好地沟通,我可以结合我自身的经历,鼓励他们脱贫致富,我还可以做很多事,就是想为家乡做贡献,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有物质的帮助,更要有精神的鼓励,她将结合自己的故事,让温暖继续前行。



她说:

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奋斗的力量。现在我脱贫了,以后该我帮别人了。



黄时京——汇聚乡贤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黄时京毅然辞去在深圳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他创建永兴“岩生”“岩味”火山岩农产品品牌,带领乡亲们将永兴荔枝和黄皮通过互联网卖向全国各地。因反哺家乡,在农村致富带头作用突出,黄时京日前被评为海口市第三届“新乡贤”。


一次回乡探亲,给黄时京很大触动。“家里很多土地荒芜,而永兴镇上却开有100多家大小老爸茶店,大家平时聚集喝茶闲聊,过着慵懒无为的日子。”黄时京说,从贫寒农家长大的他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觉得自己应该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作出一番努力。

    

黄时京走访调查发现,村中有着种植荔枝的传统,而且荔枝生长在火山岩地区,口味独特。但荔枝产业也是一个“脆弱”行业,只有15天到20天的采摘销售期。于是,他借鉴内陆一些大城市的经验,通过电商平台把本地荔枝销售出去于是他注册了“岩生”“岩味”品牌。

    


2015年,政府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为贫困户们送去了荔枝王树苗。为确保永兴荔枝品质,黄时京运用自己在职高时学到的荔枝种植技术,指导村民如何管理,并承诺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荔枝。



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都学着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自家农产品。2016年,黄时京成立海口青农创业园,将这些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甚至农户个体,凝聚起来,为他们提供加工、打包、培训、运输等各种创业服务,实现抱团发展。


近两年,他已把荔枝干卖到了国内外。在2018年海南冬交会上,黄时京带来的火山荔枝干首次参展便深受热捧,签下了500吨约3000万元的订单。


他说:

今后,我计划按照国际标准,紧抓机遇,发力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打响本土品牌,打造一条产业链,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



吴一凡——追求人生的不平凡

总有人问吴一凡:“原先你在海口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突然选择回乡创业,事先有准备吗?”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是党培养我成长,由此逐步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成之后要报效祖国,建设家乡。”


吴一凡原来在海口开过四个饭店的连锁店,永发羊肉总是供不应求,所以就想到回家乡发展养羊,慢慢整合资源,带动农民把产业做起来。一回到家乡,他就带领创业伙伴创立了澄迈牧流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领着乡亲一起发“羊”财。

回乡创业开始是自己干,再慢慢地带一些贫困户干,后来政府又让101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政府予以资金扶持。农民不参与管理,每年给予12%分红,现在带动的贫困户已经有400多户。具体做法是,羊是农民的,贫困户由政府提供羊。吴一凡定期给农民、贫困户提供培训,办了一个脱贫攻坚技能培训中心,手把手的教贫困户养羊。


一些农民过去养几只羊,在吴一凡的帮助下,现在有的农户能养到四、五十只,一年可以获得三、四万块钱纯收入。现在跟着吴一凡养羊的贫困户90%已脱贫,他也成了永发镇的致富能手。吴一凡说,大学生返乡创业要扎扎实实做事,不要图虚名,更不能飘。


他说:

作为一名年富力强的共产党员,心中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人富不是富,要带动全村人致富,把我们的家园好好建设起来。



戴扬——用心谱写国家南繁基地新画卷


戴扬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弟兄三人,他是家中老大。他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因为是种田的能手,早早就成为了生产队长。上世纪70年代初,各省纷纷组织专家来海南从事育苗生产,戴扬的父亲作为水稻种植专家,带着全家,也随着南繁大军来到了海南。

如今他是一位农艺师,他从2004年就积极参与国家南繁基地的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

他尽心尽力回报社会,努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2002年至今,公司先后吸纳安排5000多名村民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他的公司通过把南繁科研技术成果包括圣女果、水稻、毛豆、玉米等农作物良种推广应用到精准扶贫建设中,带动了近20万人次贫困农户和黎苗同胞就业增产增收和精准脱贫。



他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为产业扶贫而努力奋斗!


张阳——做企业要饮水思源

张阳是一名青年企业家,同时也热衷于公益。无论在创业之路,还是在公益之路,张阳一直都奉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张阳不仅坚持参与公益活动,自己也是一名注册志愿者,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被授予海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这些年来,他参与和支持了包括青少年足球、城乡少年“手拉手”、寻找“最美南粤少年”、志愿服务、希望工程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张阳当选为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委员。他于海南省七届一次政协会议上提出的“推动共享农庄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安居乐业”的提案,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多家媒体的报道,为百镇千村的建设出谋划策,为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他将继续以青春之名义,担当青年之责任,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贡献青年企业家的力量。


他说:

“一直在路上”不仅是我创业的心态,也是我一直以来参与公益的心态。公益事业重在参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贡献一点力量,是一名青年企业家应该做的。


谢百雄——慈善扶贫在行动

70后的谢百雄,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慈善家,他多次捐款资助家乡修桥筑路、修建学校、添置校车、盖敬老院;鼓励并支持乡亲们谋求各种方法劳动就业,积极帮助家乡青壮年跳出“农门”,到城里创业。

说起做慈善,谢百雄说最难忘的事情应该就是给琼中湾岭镇中心幼儿园捐赠校车。


有次去琼中考察,与乡亲们谈到教育问题时,发现乡亲们都在为开学后怎么送孩子上学而苦恼。政府开始严查黑校车,老乡们不知道该如何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听到这些,让谢百雄有了要支持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关心和爱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决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慈善事业做贡献是每个企业家应尽的义务,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而谢百雄的目标是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产业。



他说:

慈善需要坚持,慈善需要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把爱化作朴素的坚持、无声的给予,不为名利,不求闻达,更不求回报,把献爱心、慈善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塑造自己并影响他人。



他们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就业创业,促进增收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他们用青春的汗水换来群众的笑脸

他们用青春的力量助推脱贫攻坚战


像他们一样回馈社会

坚守扶贫一线的青年还有很多

因为他们的努力奋斗

让生活有了起色

让生命有了色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

用奋斗书写自己最美的青春

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



近期热文备忘

☞ 这些成人世界的“黑话”你说过吗?

☞ 对话扶贫干部:“最希望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

☞ 困扰人生的20个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 别在路上做“低头族”,海口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供稿丨海南省青年联合会、海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

团白沙县委、海南英才

编辑丨俞彤    校审丨妍妍


为扶贫路上的好青年打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