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届的798艺术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艺术节由798艺术区管委会主办,是北京的文化艺术品牌活动,为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建立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艺术节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和好评。此次 “天演-虚现实”展览是“2020北京798艺术节”系列展之一,由悦•美术馆主办,希望通过科学、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跨界合作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自然和生命的主题。本次展览参与者身份多样,即有杰出的科学家、社会学家、学者,也有在文化、艺术领域活跃的创作者和研究者。202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在线”也将在本展览单元中呈现。”"天演"第二回
主办方:悦 · 美术馆出品人:王飞跃总策展人:成蹊开幕时间:2020.11.07 下午 3:00展览日期:2020.11.04-11.15展演地点:北京 悦·美术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世界的急速变化,仿佛听到了它撕裂的声音。今天的现实更像一个剧场,幕前幕后、人来人往,常有“不知戏中意,已是戏中人”的穿越之感,如此荒诞又如此真切。《天演》项目主张艺术关注现实,希望以艺术的方式记录和呈现时代变革中的现场。强调 “正在发生”和自然生长的“艺术,支持那些鲜活而不可描述的任何形式的探索。希望通过持续记录、挖掘、展示各领域最新的思想和实验成果,最终实现一部具有文献价值的视觉文本。本次展览是2020年规模较大的一次群展,参展人数多达70人,并且涉及多个领域,有医学和生物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建筑师、舞者、学者、音乐人、诗人、网络达人等各领域的研究者和创作者参展,他们将以艺术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触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品形式有:科研文本、实验戏剧、舞蹈、声音、装置、影像、诗歌、绘画、身体等多种方式。跨领域、多媒介综合呈现不是为了形式丰富,而是试图通过各领域、各媒介之间的碰撞来打通艺术的边界,从而超越形式探讨艺术的本质。《天演》项目是个持续性的展览项目,第一回的单元策划人是:王鹏杰、左右右、邓涵彬、于艾君、孙逸飞、李昊的反叛。本次展览很荣幸邀请了那林呼、叶甫纳、邵丰田&王天墨、廖书艺&黄睿明、张钊分别策划了五个单元的展览。在此感谢所有参与《天演》项目的策划者和创作者的努力,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参展学者、艺术家:方婧、Gia、金昊、康学儒、李怡纯子、梁琛、莫须有工舍、钱问发、王力群、许诺、查宋刚、张春泥、张禾名、装置:那林呼|声音:Gia ,那林呼|肢体:陈欣頔、周国旗艺术家:安思潼 曹文青 陈佳琰 伽让 酷酷 李乔茜 刘博文 刘鹏航 壹玖 佘璐芸 张予婷 折叠艺术小组(彭家园 雷剑豪 邹雅琦 雷宏才 邹淼)身份与行为:李可 罗菁 付珍玉洁 石欣宇 李珺 张子潇 谭馨晔 艾格格 徐睿泽《那个人》为202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在线”单元作品,线上演出由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B站官方账号直播,现场版将在在悦美术馆同步呈现艺术家:词穷公园(长安/檎酋/李烁/邵丰田/芦钰淇)谢天卓/吴宇航/崔旺/王天墨—
展览期间会有多场音乐、戏剧等实验表演(请关注悦•美术馆公众号获取时间表)
参展学者、艺术家:王力群(医学、生物学研究员)、金昊(生物学家)、张春泥(社会学家)、钱问发(计算机工程师)、梁琛(建筑师)、张禾名(标本师)、Gia (音乐人)、李怡纯子、许诺(舞者)、康学儒·(艺术家)、查宋刚(艺术家)、莫须有工舍(装置、跨界表演)装置:那林呼|声音:Gia ,那林呼|肢体:陈欣頔、周国旗主题阐述:拟邀请社会各界杰出学者、专家、艺术家通过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来讨论同一个议题。比如科学家利用自己的研究论文、推演公式、科技成果;社会学家利用自己的社会调研、学术著作等;音乐人用音乐作品;艺术家用画作、装置;舞蹈家用舞蹈作品;文学家用文学作品等等,来展现一个与“未来、宇宙、未知世界”相关的研究议题。展览现场通过对作品(文献、著作、图像、影像、声音、绘画、装置)的设置排布和再创造,并结合现场事件使观者产生一个立体观看,并对议题形成一个全社会综合性思考。生物学研究论文,(包括1985年国内第一篇研究低温环境下哺乳动物基因表达的论文,目的在于实现宇航员可以进入冬眠模式从而进行长期飞行)作品名称:v=(v1+v2)/(1+v1v2/c^2)
艺术家:安思潼 曹文青 陈佳琰 伽让 酷酷 李乔茜 刘博文 刘鹏航 壹玖 佘璐芸 张予婷 折叠艺术小组(彭家园 雷剑豪 邹雅琦 雷宏才 邹淼)身份与行为:李可 罗菁 付珍玉洁 石欣宇 李珺 张子潇 谭馨晔 艾格格 徐睿泽在这个时代,艺术似乎已经成了夕阳产业,沉重的知识生产,机构和市场相互拖拽,艺术则因为失去了全球化的幻想而停滞不前。我们还能做什么样的艺术?或者说,除了业已迟暮的场所,艺术还能够生存于何处?为了国际双年展,美术馆还是为了画廊和博览会?为了官方大型主题创作还是为了成为网红打卡的景点,公司开幕的站台表演?参加这个单元的艺术家皆为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本科在读。这些千禧年左右诞生的最年轻的一批艺术家,演释了经历了后疫情的现实中释放出来的个人自贸区的特征,似乎以自己的方式“个体经营”,自由游走在线上线下摆摊“营业”,游戏般地重现了生机勃勃的地摊经济和小众市集的路演,他们贩售的产品,包括重新归来的社交,玩乐和现场。没有规则限定,通过集体和个人项目的方式生长,自耕自种的拓展出艺术的边界。这些项目或许天真,边缘,自我娱乐,但有着自己独特的趣味,充满了乐于艺并与日常生活互动的可能性。多纳哈拉维的《与麻烦共存:在克苏鲁纪制造亲缘关系(STAYING WITH THE TROUBLE: 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中第八章“卡蜜尔的故事”描述了未来的物种:“君王说,在这个世代,孩子们开始植入干细胞,在皮肤上制造肌理和图案,就像昆虫和其他我们周围的生物一样。因此他们会去锐舞派对狂欢和迷惑,然后会有各种各样真实的展演,他们的皮肤像章鱼一样有弹性的性感脉冲,在自己薄膜上兴奋不已的上演五光十色的光影秀,欢乐围绕着这些人”。于是,我们期待着艺术行业的另一种可能,一个更多元的自我建构模式,一种貌似玩乐的实验艺术。—
尺寸:长·宽·高:200cm·200cm·300cm材料:木质长桌,木质柜子,木质彩色积木,其他日常物品(旧报纸,梳子等)尺寸:长·宽·高:130cm·30cm·140cm作品:《11⽉月13⽇日-1号偶的初次活动》、《1号偶的壳和碎屑》 _材料:衣架、面具头、制作过程中的碎屑、衣物、地上的墨脚印
《那个人》为2020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戏剧在线”单元作品,线上演出由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B站官方账号直播,现场版将在在悦美术馆同步呈现作品简介:视频窗格里,我们疲倦地维持着对话。有意无意的掉线,让窗格里的空间不断变大,也让我们不得不更进一步去面对彼此。直到交流彻底中断......当完整的肉体被散落平铺在zoom的不同窗格里,当不同的身体部位开始用各自的方式自行存在时,它们将展现什么样的风貌?以何种方式相关联?又能否达成共识去交流呢?屏幕上的窗格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等级化的空间容器,在沟通中,无论是自己身处信息的漩涡,还是成为信息的源头,在复杂多样的生态中我们是否能够重新找到交流共存的可能性?理念阐述:长久以来,我都对集体行为中的自发性、涌现性和复杂性感兴趣,无论是把一个人拆成各持己见的集体,还是在集体中识别出那种仿佛一个人的“共识”,这种沟通的根源是什么?我希望探索这些模式是如何产生的?沟通的信号是什么?一个特定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是如何产生集体行为的?艺术家:词穷公园(长安/檎酋/李烁/邵丰田)/谢天卓/吴宇航/崔旺/王天墨主题阐述:出于严谨起见,当然同时也出于懒惰,我试图在google里查询如下问题---“从艺术史的哪个时间点开始,制造垃圾和呈现废料成为了一种时尚?“ 我以为这个问题应该有个显而易见的教科书式的答案,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创作看作一个没有绝对起点和终点的过程。作品不再是艺术家工作室和美术馆这两点一线上的封闭性产品,或是艺术家主体性和内在性的呈现,而是更大更复杂的网络中的一个碎片,是即性的、短暂的、微观的,无法完成的、等待着的、而非永恒的、崇高的、被膜拜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废墟、失败、废料、垃圾,包括日常中现成的、不起眼的、量产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物品自然地成为了艺术所关注的对象,以此来抵抗和戏仿进步的论调。这些创作上的共识,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陈词滥调。而互联网,不是最善于将复杂的想法简化/历史化为诸如此般的陈词滥调吗?然而事实证明,世界还是比我想象的要零散和丰富许多。Google为我呈现的界面中,显示了如下的关联问题—艺术是浪费钱吗?创作是浪费时间吗?为什么艺术家要再利用/重复利用材料?而我在这一刻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这层意义上的垃圾和耗费。Google为我呈现的文章里,有TheGuardian一篇逻辑愚蠢的文章,其高度赞扬了当代艺术的垃圾性,也即挑衅性。它评价的作品是一组置放于美术馆的酒瓶,但是酒瓶被美术馆的清洁人员当作垃圾清扫走了。TheGuardian评价道,当代艺术在其被不断当作垃圾对待并清理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它的危险性和挑衅性。可是酒瓶除了戏弄了无辜又勤劳的清洁工,又挑衅了谁呢?另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则是关于艺术创作产生的普遍(废弃)材料/余留所带来的环保问题。这些预料之外的搜索结果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们提问和看待并处理问题的方式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但的的确确它们又都是围绕着“艺术(art)”和“废料/垃圾/浪费(waste)”这两个概念而展开的。也即,他们是如此的不同,但又并不完全同彼此分裂。Art和Waste,这两个基本但并不简单的概念,具有如此丰富的维度。“浪费”/“废料“,从被认为是应该被否定的、是当事人应该感到羞愧的、应该被纠正和指责的行为,或是应该毫不犹疑被丢弃清理的物品,到被艺术创作当做是肯定性的、玩乐性的、非生产性的活动,甚至被肯定性的认定为艺术创作本身---这一系列语义的延异表明了艺术创作依旧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话术的创造性回应。同时,垃圾/废料又不仅仅是词语/概念性的。它当然首要是“物性”的,是物质性先于词语性的一种物质存在。因此,也会有人提出关于艺术品废料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以上我所阐述的经历,正是对本单元的一个回应。作为本单元策展人之一,与其概念化“垃圾”,“失败的”、“未完成的”、“不完整的”、“现成的”作品,不如保持这些物品的开放性,让其呈现一种剧场般的姿态----如剧场刚拉开帷幕,灯光聚焦在演员身上时所呈现的亦动亦静的、又鲜活又仿佛死亡了的、充满潜能的戏剧性模样。而“垃圾的产生也需要契机”吗,一方面指涉本单元中作品的不完整性,以及这些不完整性的偶然性和独特性---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作品自身的独特性,因为它们的诞生也源自不同的契机以及刹那的灵光一现,而非惯性废料(比如纯粹的生活垃圾);另一方面,这个主题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历史哲学性的思考---为什么未完成的、现成的、日常的、碎片化的、垃圾性的、失败的事物成为了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独特语言和姿态,并被我们欣然接受,成为了回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首要方式?这个特性的形成,是否也源于某种历史中的断裂?主题阐释:我们在网络聊天中无法避免如此相互试探,此间情绪涨落、心理博弈及后续的未知走向不断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动态交参。这个单元将扮演虚拟与现实的临时接口,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它存在于虚拟空间的这道讯息,但其现实呈现则完全未知。只由我发问:“在?”,其余由你决定。寄任意东西到悦·美术馆(联系人:前台,电话:15822073116),备注单字一个“在”。无论谁,寄何物,均被视为该单元的参展艺术家。开幕当天由我现场拆包所有包裹,包裹的内容及出现的所有信息均会被展出。包裹上的姓名/昵称会在开幕结束后出现在该单元的海报中。务必在2020年11月7日(开幕日)前寄到馆内,请自行估算时间。请发作品和简历至邮箱chengxiart@163.com悦·美术馆旨在建立国际化艺术交流平台,以高端学术定位,致力于当代艺术在中国本土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倡导艺术与时尚、艺术与生活新理念,为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时尚界、设计界等广泛建立互动平台。场馆位于798艺术区核心位置,总面积2600平方米,是798艺术区内最大的艺术空间之一,悦·美术馆尊重保留了798老厂房的原貌,它还带有某种强烈的文化属性,试图将前卫、时尚与这个老旧的厂房联系在一起。曾获2011年第19届APIDA亚太区室内设计金奖等奖项。
开放时间:10:00—18:00(周一闭馆)Tel: 86- 10-5978 9397 E-mail: enjoy_art@126.com网址:http://www.enjoy798.com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