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察中的“另类”:爱诗歌,追求完美…本网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雪松!

合肥在线 2019-03-31

合肥在线记者 韦韬 报道


44岁,

他作为一名普通民警,

从法制大队主动请缨到刑侦第一线,

牺牲前一天的晚上,

他还在朋友圈写下了浪漫情怀的诗篇,

在围追持刀歹徒的一瞬间,

他第一个扑了上去......

熟悉张雪松的人都说,他是合肥普通民警中的一员,但跟普通民警相比,他又显得有些另类。合肥在线记者近日在对张雪松生前数十名同事、领导的采访中,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雪松,尽管没找到准确的答案,但其中的一些故事和细节,或许对网友了解这位烈士,有所帮助。

张雪松生前工作时的照片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0月23日18时32分。

合肥市区清溪路上车水马龙,

此时,

张雪松和同事正蹲守一名网上逃犯王某。

忽然,

嫌疑人手握一把尖刀沿着清溪路人行道

向东疯狂逃窜,

张雪松从侧面横扑过去,

一把将王某死死抱住。

王某凶残地将尖刀捅向张雪松后背,

尖刀贯穿肺部,

张雪松仍死死抱住王某,

直到战友朱正祥、闫首宇和闻讯赶来的辅警程明

将歹徒制服,

张雪松才瘫软下来

......

(突发!抓捕逃犯时遇袭!合肥一民警今晨牺牲!年仅44岁!)


第一个扑上去的总是他


张雪松的个头并不高,在与嫌疑人对抗时,他很难以身高臂长的优势夹住嫌疑人的脖子,所以他一般都选择扑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把嫌疑人放倒。1995年,21岁的张雪松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刑警后,扑向嫌疑人,第一时间将对手控制住,这几乎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

张雪松电脑桌上的工具书标注得密密麻麻

“1997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在龙岗饭某饭店抓捕一名抢劫嫌疑人时,张雪松抢先冲上去,连饭店的透明门都没来得及细看,直接撞碎饭店玻璃门,头部鲜血直流,他忍痛追了200多米,在队员的协助下,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当年瑶海分局的同事邓传玉回忆道。事后,张雪松很快被同事赐了个外号:“拼命三郎”。


从警23年,张雪松侦办的案件2500多件,抓捕嫌疑人300多人,在抓捕现场,他一直就是这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监控视频中,那个穿白衣服的便衣警察完成壮举的动作,被当年的战友们第一眼就辨认出来,那就是他们熟悉的张雪松。

喜爱诗词歌赋的警察


张雪松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在公交车上,满车的乘客都在看手机,而背着帆布包的张雪松却喜欢捧着一本书,为此,他常常坐过了站,张雪松生前的同事,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法制大队的余朝辉大姐这样告诉记者。

张雪松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

张雪松喜欢看诗词大会,专研诗词歌赋是他看专业书之外的为数不多的爱好。余朝辉大姐说,每当大家遇到说不上来的诗词绝句,张雪松总是脱口而出。对于那是熟悉的同事,张雪松还会专门为他们写一首打油诗。

在瑶海分局担任刑警15年之后,张雪松来到视频侦查支队从事法制工作,默默奉献了5个春秋。今年8月,视频侦查支队一大队由于两位同志抽调到市局侦查指挥中心,这样,一大队缺少了骨干力量,办案难度越来越大。于是,刑警出身的张雪松主动请缨来到一大队,到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参与抓捕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就多达26人。

10月22日23时42分,在张雪松倒下的前一天深夜,他在朋友圈里写下一首诗:

秋风犯梧桐,朔意凌云霄。

长啸意气满,利剑寒九州。

廉颇尚未老,曹公临碣石。

古调何须弹,新篇自在胸。

他一直在追求极致完美


张雪松是大专文凭,

但同事们都爱喊他“张老师”、“张博士”,

这样的头衔,

就是靠那股进无止境的学习劲头换来的。

经过张雪松把关的卷宗没出现过瑕疵

合肥市公安局技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郑海锋在张雪松刚进入刑侦岗位时,与张雪松共事两年多。郑海锋说,刚入行时,张雪松也是一个门外汉,对审讯、抓捕、取证、法条的理解都是从零学起的。“办理刑事案件要引用法条,他刚开始制作文书并不规范,但很短的时间内,他居然把《刑事法律文书》这本工具书背了下来,当我们还需要查资料时,他已经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快速制作标准的文书了,这为后来他成为公安系统的法制专家,奠定了基础。”

在法制大队工作五年间,张雪松对各种法律法规做到了烂熟于心,看书、看报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在合肥市公安系统的法律知识竞赛中,张雪松在近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办案的民警对张雪松又爱又怕,爱,是因为有他的把关,卷宗不会出现任何瑕疵,怕,是因为材料上有任何小毛病,他都能挑出来,经他审核、审查和移送的案件,没有一起不起诉的。

性格决定了壮烈的行动


从警23年,

44岁的张雪松当年警校的同学

大多走上了领导岗位,

而张雪松牺牲前还是一位普通民警,

这与他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

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有主见、有追求的汉子。

著名书法家刘子善的墨宝

在张雪松父母的家里也无钱装裱

张雪松出生在书香门第,在全椒老家,从外公到几个舅舅都是教师,他上的六镇小学就是由外公创办的。小时候的张雪松是听外公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成长的,而他的二舅、著名书法家刘子善也是他性格形成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一个长辈,所以,当张雪松报考警校时,他的母亲并不感到意外。

张雪松的母亲刘明珠伤心地说:这个家垮了   

曾与张雪松共事三年,在瑶海分局从事民警心理健康研究的陈丽萍警官在接受合肥在线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张雪松是一个没有受到世俗的风气浸染的人,与常人相比,他显得更纯净、更真实,他的心理年龄,其实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只是在日常状态下,不容易显示出来,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他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不仅是因为警察的职责,更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行动更果敢。”

张雪松的父亲张维志目送记者离去 


英雄,走好!


本期编辑:荚妤

来源:合肥在线


推 荐 阅 读






小伙伴们如何才能更快地找到我们呢?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合肥在线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