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哇哦!刚刚!合肥天空出现...

合肥在线 2019-03-30

今早七点多

小编一看外面

哎妈呀,这是谁

看看天空

流浪多日的谁回来了

太阳出现了



合肥的太阳

瞬间刷屏


@合肥-适明

@Efan-Wang

@还有风啊 


尴尬的是

小编激动的从被子里钻出

到打完这行字

太阳又不见了



中央气象台今早8点刚刚发布:


气象监测显示,昨日,安徽南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雨,安徽东南部局地出现雨转雪或雨夹雪。

预计17日至18日,安徽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



安徽省气象台上午发布全省天气预报:


今天白天到明天早晨:江北多云转阴天,江南阴天。沿淮淮北地区有中雪,部分地区大雪;江淮之间北部有小雨转雨夹雪;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有小到中雨;本省山区有冻雨。


预计:18号,全省阴天。沿淮淮北地区有中雪,部分地区大雪;江淮之间北部有中等雨夹雪;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有中到大雨;大别山区有冻雨。


未来三天最新预报图,看完了心拔凉拔凉的,雨雪不断啊!





气象统计信息显示,1 月26 日以来,砀山、淮北、滁州、宿州、肥东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多3 倍左右,全省其他地方降水也明显较常年偏多。同时,我省大部气温也较常年明显偏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湿冷的天气?省气象台专家对这种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解读。


据省气候中心监测,刚刚过去的1 月份,我省平均日照时数82 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 成,为2013 年以来最少。自1 月16 日以来,全省平均日照时数92 小时,比常年的124 小时偏少26%。据相关气象专家介绍,因为1 月后半月还有一段晴天,所以综合来看,进入2 月,日照时数偏少幅度可能更严重。


气温方面,自1 月26 日以来,我省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偏低1℃左右。长江以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内。自2 月5 日到2 月14 日这一统计周期的数据表明,全省气温大面积明显偏低。其中偏低幅度最大的是金寨县,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3.7℃。淮南、六安、枞阳、安庆等地的偏低数值也超过3℃,只有皖南黄山市和宣城市辖区的几个县和常年持平。


从全省来看,进入2 月份,由于阴雨天气增多,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省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1 月26 日到2 月14日,与常年同期相比,我省砀山县降水增多331%,排在第二位的淮北市增多325%。滁州、宿州、肥东也都较常年同期增多三倍左右,合肥市的降水也比往年增加了232%。当然,从全省来看,大部分地区降水都较常年同期有所增加。


分析:冷空气多暖湿气流强


为何会持续低温并伴有如此长时间的雨雪天气?对此省气象台相关专家解释称,1 月底以来,冷空气比较活跃、频繁南下。受其影响,我省气温一直维持在偏低状态。由于这些冷空气以偏东湿冷空气为主,它们在南下过程中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冷暖交汇就形成了持续降水。在降水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在较低位置的上下轻微波动,就会出现雨雪转化。


对于日照时间偏少的原因,气象专家解释称,在冷空气和偏东风的湿冷空气作用下,叠加副高或南支槽输送上来的暖湿空气,这样的冷暖交汇容易形成长时间、大面积的层云,阳光难以穿透,所以即便是在雨雪间隙也难以看到阳光。

合肥在线

科普小课堂



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膨胀并吞噬地球,地球不得不开启了一段长达2500年的星际流浪之旅。这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流浪地球》为我们描绘的场景。那么现实中,太阳真的有可能吞噬地球吗?这一天离我们有多远?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工程师韩大洋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越烧越胖!太阳过去47亿年已经膨胀10%


到目前,给我们带来光和热的太阳已经47亿岁了,正值青壮年。相比47亿年前,现在的太阳已经缓慢膨胀了大约10%。


韩大洋介绍,太阳是一颗由炽热气体构成的巨大恒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在这儿的每一秒钟里,都有6亿吨氢发生聚变成5.96亿吨氦,而少了的400万吨物质则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到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


问题来了,按理说太阳越来越轻,应该越来越瘦才是啊,咋还变胖了呢?



决定太阳身材的不光是自身重量,还有高温高压所产生的膨胀效应。目前太阳上的四分之三左右是氢,剩下的四分之一不到是氦,而随着核聚变的不断进行,更多的氢转变为氦,太阳重量的流失导致太阳自身引力减弱;另一方面,氦汇聚在太阳核心区域,将产生比氢燃烧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使得内部向外膨胀的力量越来越大。


随着太阳的不断“燃烧”,其自身重量减轻,引力减小,而内部的燃烧会越发剧烈,向外膨胀的力量不断增强,直到有一天燃料耗尽。韩大洋表示,暮年的太阳可能膨胀为直径28000万公里的红巨星,早已“吞噬”目前距离它只有15000万公里的地球了。


“流浪”尚远  太阳的小脾气离我们更近


就目前来看,人类还不必为逃离太阳这个问题而操心,太阳大约还有50亿年的燃料可烧,即便再保守一些也差不多还有35亿年。


但是,太阳在已经走过的47亿年时间里可是小脾气不断,时不时来个大耀斑、太阳海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和打击。经过近四百年的研究到现在,我们发现,大约每11年,太阳活动就会由高峰进入低谷再返回到高峰,从未停止过。而在每一个周期内,太阳都会爆发几次强太阳风暴,随之而来的超级耀斑和几十次强地磁暴,对于已经习惯现代科技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些来自太阳的看不见又感受不到的威胁恰恰会给我们带来“致命一击”。


 


太阳打“喷嚏”  地球也“感冒”


空间天气灾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太阳‘打喷嚏’,地球也可能会‘感冒’。”韩大洋介绍说,太阳的外层大气从太阳表面喷出,形成充盈整个太阳系的太阳风,地球就浸泡其间,只不过有地球磁场作为天然屏障我们才得以生存。太阳活动会导致太阳风和地球空间环境产生各种变化,正如地球大气中的短期变化过程被称为“天气”一样,日地空间中发生的各种短期变化过程被称为“空间天气”。



空间天气预报 为地球防范和太空探索保驾护航


好在吃过几次大亏之后,人类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来自太阳的威胁。通过建立太空卫星监测前哨站,结合地面太阳观测设备,实时无死角监测太阳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透过其表面磁场活动对其可能发生的爆发作出预判,为地球的防范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


2002年6月1日,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成立,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发布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产品,标志着我国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正式开始。经过多年发展,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具备了为我国卫星发射和在轨载人航天活动、地面技术系统的安全、导航、通讯等应用系统提供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成为了科研观测数据的供应者,以及空间天气应用研究的重要力量。


太阳活动多(左)与太阳活动少(右)的对比(图片来源:SDO卫星监测)


“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低年。”韩大洋说,最近的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出现在2013年,黑子数出现数量大、频率高,可以推测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可能会出现在2024年左右。


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快太空探索的步伐,2019年继续嫦娥探月, 2020年发射一枚火星探测器,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韩大洋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我们更不应该对空间环境掉以轻心。太阳活动低年的空间天气环境同样复杂多变,需要我们加强对空间环境的日常监测和预报,为航天任务保驾护航。


本期编辑:朱芳颖

来源: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江淮气象



推 荐 阅 读


小伙伴们如何才能更快地找到我们呢?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合肥在线微信公众号“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

持续雨雪天气 大家请转发提醒

点亮右下角图标

我们让太阳快回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