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卓越师范生的成长之路!
近期,心理学院副院长王瑞明教授和教育科学学院陈先哲教授为我校第二期“未来教育家”学员授课,学员们围绕“师范生的心理成长建设”“教育研究类挑战杯作品的选题与打磨——兼谈‘双能型’卓越师范生的培养”两个专题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
王瑞明教授围绕“师范生的心理成长建设”主题,从“立志”和“健心”的角度引出专家型教师的职业成长路径和幸福型教师的心理保健成长路径。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向“未来教育家”的学员们分享了从新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历程。他还指出,教育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科学研究是教师的安身之道。最后,就教师如何进行心理保健的问题,王老师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多用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题,二是定期进行合理的宣泄。王老师以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讲授,配以生动的案例图片和丰富的自身经历,引导学员们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建设,使学员们关注到“不仅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还要成为一名幸福型教师”。
陈先哲教授以“教育研究类挑战杯作品的选题与打磨——兼谈双能型卓越师范生的培养”为主题,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夺得“挑战杯”国赛金奖的经历,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课。陈老师强调,挑战杯作品的选题要注意“热中出新”与“小中见大”,打磨阶段则要注意在题目与内容的完善上下“苦功”,在申报书的打磨上则要用“巧劲”;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团队的搭配与组合,才能为好的项目锦上添花。在提及“双能型”卓越师范生的培养时,老师让同学们思考“大势何所趋?”“新师范与旧师范的区别?”两个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教师是“教学+研究”的双能型教师,引发了学员们积极的思考与讨论。
未来教育家学员们还围绕“筑梦教育未来,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就《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展开了交流,热烈讨论“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和六大教学基本策略”“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自第二期“未来教育家”开课以来,学员们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要求,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卓越的师范技能,积极向具有强烈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眼光的卓越师范生迈进!
学员心得
#李咏谕 文学院 2018级本科生
今年7月,我加入了未来教育家大家庭。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师范之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汲取了各位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课堂交互技术学习到师范生心理成长建设,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到教育家型教师成长,从思维联动到教育哲学……未来教育家,这个曾经离我很远的抽象概念,逐渐在我心中立体起来。
季羡林先生说过,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更应该面向未来。身为师范生的我,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砥砺前行,为未来而学,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教书育人的奉献中凸显教育者的追求!
”
#王钰梅 地理科学学院 2018级本科生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王瑞明老师的讲座令我印象深刻。“师范生的心理成长建设”这个主题之前我接触很少,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师范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有了另一种理解。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资源的前提是我们本身就拥有强大的正能量。王老师从“立志”和“健心”两方面阐释专家型和幸福型教师的成长道路,我尝试着将其融入到我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志向对学习的引领,“健心”对心态的影响。此外,陈先哲教授的金课也让我受益匪浅,读书分享会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了精神的碰撞,未来教育家,未来可期!
”
#吴志挺 地理科学学院 2018级本科生
始终专注,赤忱如初。一学期学习“未来教育家”的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以投入的心态进行教学和研究,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必经之路。在未来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就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与科学的教学方法。我将在未来教育家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在大学生教学技能比赛检验,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处于学习的状态,不断地扎实自己的知识根基。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
”
//往期精彩回顾//
图源|张 宁
撰稿|谢琳怡 金 雯
编辑|康嘉欣 雷可儿
责任编辑|丁泽淮 邓楚妍
初审|张 宁
复审|向 娟
终审|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