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华师|这个团队今天应该刷屏!

欢迎关注 华南师大紫荆青年 2022-12-11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民族强

有这么一群华师人

他们在荧光成像技术方面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精益求精 团结协作

不负星空梦


本期最华师带你了解

华研科显团队如何攻坚克难

研发FRET全自动成像在线定量分析仪

填补国内外专业活细胞

FRET定量检测仪器的空白



项目介绍:本项目致力于为生命基础科学研究和医疗药物研发机构提供设备、检测服务和技术支持。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球热点的今天,华研科显团队研发的FRET全自动成像在线定量分析仪是全球首创基于FRET技术的活细胞内分子功能实时动态成像与定量分析专业系统,仅需要一键式操作,就能完成FRET测量并得到结果,使不了解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的人也能在科研领域应用FRET技术进行药物筛查和药物机理等研究。该系统为科研人员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理等提供可靠的技术和量化的数据支撑,填补了国际国内专业活细胞FRET定量检测仪器的空白。

团队负责人:王正印

项目成员:武 戈 刘 智 涂 壮 孙 晗

     罗泽伟 张程程 杜孟艳 刘翔宇

     刘静远 洪安彤 汪昱彤

指导老师:陈同生 徐向龙 侯永雄 王 庚

项目来源单位: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创业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项目获奖记录



//为时二十余载的探索//


FRET全自动成像在线定量分析仪项目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骆清铭院士为那时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的陈同生老师定下这个博士课题。这一颗种子埋下,转眼便是二十余载。时光荏苒,陈同生老师已经从学生转变为老师,但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步伐未曾停止。



在此之前,国内外还没有专业活细胞FRET定量检测仪器。如何在前无古人的状况下实现算法上的开发创新,是华研科显团队面临的技术难题。团队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用实实在在的生物样本和实验数据来证明团队提出方案的优越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各种医疗仪器技术也走向成熟。多年来,团队研究理论不断沉淀,走向实践,实现质的飞跃的时机也悄然到来。在陈同生等老师的带领下,2019级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光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王正印等同学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力图将这一技术做成产业化的仪器。

面对未知,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创业新秀”的诞生之基//


这支团队最初主要由同一课题组内的学生组成,团体结构较为单一。华研科显团队负责人王正印表示,“怎么样把一个实验室的模型机变成一个能够在市场上被更多用户所接受的产品,对我们这些天天待在实验室的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于是,在创新创业学院老师的建议下,他们扩充团队,博采众长,吸纳了来自经济、金融和管理专业的同学,优化团队结构。



谈及团队成员,团队负责人王正印满是赞许,“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 当团队成员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时,他们会换位思考,尽可能理解对方的观点。最终,他们会以对整个项目更有利、更有效率为标准来进行权衡选择。在时间的协调问题上,他们遵从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团队成员白天各司其职,晚上充分交流;其二则是研究时间的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充分利用好“挤出来的时间”。



对于指导老师,华研科显团队成员充满了感激之情。“无论是专业方面还是创业方面,老师们都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陈同生老师除了给予团队项目技术上的帮助外,还会指导团队优化呈现方式,争取以一个最专业、最准确的方式去展现项目和技术。同时,徐向龙老师和侯永雄老师在商业模式和商品推广等方面给予团队深入的指导。王庚书记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团队提供了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帮助。导师与成员共同倾注全力,助力这支“创业新秀”队伍的诞生。




//“痛并快乐着”//


从想法萌芽到成果落地,他们也曾遇到困难、遭遇瓶颈。2019年,华研科显团队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得银奖。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遗憾,更是激励他们迎难而上、攀登高峰的开始。



对于这段充满汗水和心血的比赛历程,“痛并快乐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2020年,他们再度出发。在备战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的时候,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推翻自己,这是一个痛苦的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同时,激烈的竞争又让他们压力倍增。但当比赛结果出来时,他们确认自己拿到金奖后,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如释重负。正如爱默生所说:“痛苦的底下是快乐,快乐的底下是痛苦。”



经历了这些,华研科显团队成员们收获了感动、成就和友谊,还积累了许多社会经验。“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学习课内的文化知识,更应该思考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相结合。跳出课本,让知识变成实用的东西。”



//力学笃行,解决“卡脖子”问题//


对于这个产品的未来规划,华研科显团队成员们都希望在继续完善的前提下,能够为解决国家高端科研仪器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出一份力,为我国科研仪器产业作出一份贡献。他们满怀期许:“我们希望产品能够落地,一步一步把市场做大,为从事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未来,我们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做一个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华研科显团队如是激励自己,也以此鼓励同龄人和后辈们。



驱动创新之轮

勇走创新之路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披荆斩棘

未来可期



 //往期回顾// 


图源|张凤桐 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谢田睿

撰稿|赖怡丛 谢田睿 康嘉欣  徐鳌杰  

   雷穗岚 雷可儿 梁 梅

编辑|雷穗岚 梁 梅

责任编辑|丁泽淮 邓楚妍

初审|张思慧 付 泽

复审|周 奋

终审|连泽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