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华师 | 听说这里有一群“守护精灵”
我们知道
日常的健康打卡、返校离校登记
都离不开一个平台
——学生综合服务平台
或许我们很少知道
这个平台后面还有一个团队
——F(x)学生工作室团队
在这个工作室中还诞生了
“心云守望”团队
他们凭借潜心科研的精神
良好高效的团队协作
夺得“挑战杯”国赛铜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心云守望”
走进他们守护华师人心灵健康的故事
团队负责人:李俊男
项目成员:刘思睿、刘昇滢、张丹、徐慧玲、郭铮淳、林晓锋、龚雅云、冯洁文、程慧慧
指导老师:唐小煜、苏斌原
项目介绍:本项目基于中国心理服务行业迎来风口的政策背景与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进行测评与预警的社会背景,开发并销售基于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的心理测评与预警系统,旨在辅助高校圈定心理重点关注学生,实现预警功能。本项目以高校综合服务平台和心理咨询中心数据为基础,综合使用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及专业心理测评量表,完成心理测评与预警系统的开发并投入使用。本项目已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同时得到高校同行及多家企业的高度肯定,市场容量与销售收入可观。
所获奖项: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师范大学银奖、第九届广东省“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比赛创新奖
成员简介
李俊男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7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曾获全国智能车大赛二等奖、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共青团员”荣誉;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刘昇滢
旅游管理学院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曾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等多项竞赛并取得佳绩。曾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光荣称号。
刘思睿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9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曾获得“互联网+”校赛铜奖;曾担任挑战杯·创青春项目负责人;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国赛铜奖。
郭铮淳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乡村调研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立项及攀登计划一般立项;曾任校学生会秘书处及两年班级文体委员、组织委员。
徐慧玲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曾作为负责人获得“工商银行杯” 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担任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攀登计划的负责人。
林晓锋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曾获“社会实践”单项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曾任华南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社团部部长;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校园e银行行长;。
张丹
心理学院201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连续两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曾参与“创青春”、“互联网+”等多项活动;现任心理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书记。
龚雅云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7级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先后负责并规划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课程开发项目、搭建创客课程开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撰写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论文共2篇。
冯洁文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7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省三等奖,校互联网+校赛铜奖。参与院级课外科研课题,并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程慧慧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2019级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曾获得六校举办数学建模比赛三等奖,互联网+大赛铜奖;曾担任产品经理实习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没人做过,所以我们要做!
心云守望项目组正式诞生于2020年3月,分别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和心理学院共10名同学组成。
关于项目的研究方向,成员张丹说:“一个是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尚未有针对高校的全面安全的心理健康保护体系”。在此背景下,项目组的成员一拍即合,决定基于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的心理测评功能发展出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护航系统,心云守望项目就此诞生了。
不是从0到1,是从0.5到1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工作室团队在前几代人的成果上,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已经是F(x)学生工作室的第五代产品了。用团队中李俊男同学的话来说,“这不是从0到1的突破,是从0.5到1的突破”。而心云守望项目,就是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展开的研究。
智能系统,守护心灵健康
心云守望项目由两套子系统构成,一个是心理评估系统,一个是安全预警系统。心理评估系统基于人脸、语音、文本三种信息,结合量表测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情感状态和身心健康分析,在此之后安全预警系统对数据异常的学生进行预警,将相关信息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这些同学进行持续跟踪和关注。
当然不是说数据出现异常时,就一定代表这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护航系统的定位是辅助圈定,即通过多模态情感分析,对学生身心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危机预警,圈定出需要持续观察和重点关注的学生,从而达到化解极端事件发生的风险。成员们强调,“这不是为一些同学贴标签,智能护航系统的功能仅是圈定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绝不会盖棺定论。”
科研伙伴也成了良师益友
团队成员们是因为喜爱才聚集在一起,一起坚持,不断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参加比赛仅是他们取得科研成果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正因如此,也造就了团队中融洽、活跃的氛围,师长亦成了朋友。
接受采访时,李俊男同学说:“有时候大家一起准备比赛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宿舍,回去的路上聊聊天,放松一下觉得很快乐;平时大家也会互相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比赛的队友也慢慢变成了好朋友。”
在项目进行中,指导老师也给予了团队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老师会定期关注项目进度,参加项目组成员的研讨会,为团队的研究遇到的难关提供指导意见,激发大家的想法,并反复叮嘱成员们:“你们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来找我。”
做万全的准备,应万变的难题
从2020年3月到11月,长达8个月的时间,从省赛到国赛,项目的“战线”很长,也在磨炼团队成员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品质。
“整个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最主要还是提前准备。”团队成员说。例如在准备答辩时,成员们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一次次的模拟演练,不断打磨,做万全的准备,应万变的难题。问及他们,是团队中的什么品质支持心云守望项目走到了现在?他们公认的回答是,“责任心,团结,认真,创新,热情”。
越忙碌的人越有时间
在团队成员们看来,忙碌状态下更能促使他们科学高效地管理时间,将时间利用高效化。时间与日程安排看似很紧张,但其实一切都处在刚刚好的状态。
有些同学将科研与学习看作是对立冲突的,为此常被焦虑与压力击垮。在团队成员们看来,恰恰相反,学习是为了储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辅助比赛;比赛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各项技能,更好地展现学习效果。同学们应将科研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让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团队成员也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法。当学习和科研相冲突时,可以考虑时间利用的四象限法则,即优先处理既重要又紧急的任务,紧急但不重要的次之,然后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最后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任务,总归是有条理的进行解决。
心云守望的比赛结束了
但团队的项目还在继续
F(x)学生工作室的产品
还在继续更新迭代
让我们为心云守望团队点赞
也期待工作室下一代产品的蜕变!
往期回顾
图片|受访者提供
采访|黎颖琳 刘靖雯 曹艺文 罗童曦
撰稿|黎颖琳 刘靖雯 曹艺文 罗童曦 徐昊瑜
编辑|曹艺文 黎颖琳
责任编辑|丁泽淮 夏乐涵
初审|付 泽 张思慧
复审|周 奋
终审|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