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出风采!“小挑”优秀项目回顾!

欢迎参与 华南师大紫荆青年 2022-12-11


挑战成就精彩,华师学子奋勇争先

克服困难,成就未来

在历届比赛中,出现过很多“创新大神”

让我们一同见证他们的风采

同时向他们学习吧~


 赛事介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原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我校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并推荐其中优秀项目参加省赛、国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两届共有31个项目取得省级以上奖项。



 紫荆云陪伴—— 

 教育帮扶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的领航者 


1.项目负责人:李斯棋(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项目成员:何智升、张润生、邓文杰、赖汉梅、丁泽淮、陈佩静、林思佟、韩美茵、刘良鑫

3.指导老师:吴蓉、张思慧

4.奖项:2020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



亮点:全流程创新,成效显著


“紫荆云陪伴”教育服务平台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进行全流程创新,打破时空限制,全方位为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定制个性化教学服务,让乡村教育不再是“孤岛”。

在项目设计理念方面,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到偏远贫困地区,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同时,团队整合华南地区优质师资力量,设计精品课程,形成涵盖7大系列课程在内的“紫荆云陪伴”课程体系。在文化教育帮扶基础上,团队关注乡村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少年的社会问题,开展成长计划、陪伴营等帮扶活动,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团队研发“紫荆云陪伴”线上学习社交共享平台,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精准匹配服务对象和志愿者。

项目分阶段实施至今,在线服务受益人数达17000余人,线下活动累计覆盖20000余人,受到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备战:各司其职,携手并进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由于团队成员分布在三个校区,并且各自时间较难协调,这无疑为项目备战增加了难度,但他们齐头并进,共同解决难题。团队负责人李斯棋说:“在决定通过直通车渠道进入国赛后,整个团队需要完成定期观看视频的任务等,而这些任务是不可以单独完成的,所幸成员们即便比较忙碌,依然会积极参与比赛,主动承担责任,所以即便备战过程十分辛苦,但是也很开心,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收获:逐渐成长,不忘感恩


“辛勤付出才有收获,风雨过后方见彩虹”。

回顾参赛过程,团队成员都感慨万千:“原本我们的目标是从网评中脱颖而出,从没想过能取得国赛金奖这样的成绩。作为参赛团队,从去年3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报名参赛,到12月份站上领奖台,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不断突破自我的最好见证;同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也需要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教导!


建议:结合经历,谆谆教诲


谈及经验分享与建议,团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好的项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项目能否与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具备怎样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第二,好的团队。一个好的团队,它不仅需要有魄力、有前瞻性的领导,也需要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整个团队会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运作会更为顺畅。此外,营造严谨认真却不失热情活力的团队氛围也格外重要。

第三,好的包装。一个项目即便拥有很好的想法、内容和不可复制的技术,但是倘若没有好的包装,也会让项目的整体性大打折扣。团队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编排组装来打包项目,准确反映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前景规划,百炼成钢。


 测立方——大数据智能心理测评服务领导者 


1.项目负责人:肖琦凯(心理学院)

2.项目成员:肖琦凯、靳佩佩、李嘉敏、卢灿杰、王韫韵、林伟鸿、潘可淇、伊甫提哈尔•萨塔尔

3.指导老师:叶苑秀、莫雷、张思慧

4.奖项: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



项目:智能心理测评服务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肖琦凯及其团队成员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数据化和场景化的创新型“标准化”心理服务产品。疫情期间,超过1000多所中小学运用了团队研发的《疫情复学心理状态》系列测评,覆盖学生人数超过100万。

学生花费10-25分钟完成题目,就能马上收到心理测评结果,同时,老师端也能实时掌握学生测评进度,查看测评心理预警的学生名单,高效完成学校疫情复学的心理状态评估。在疫情爆发初期,团队就觉察到市场需求,“学生在家太久容易出心理问题,但传统的心理测评方法耗时太长,心理老师的数量也远远不够。”由此,测立方项目诞生,并逐渐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历程:扬帆起航、倾力而为


项目组成员在日常生活以及对专业的深入学习中发现,单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无法满足社会对心理服务越来越大的需求。当时,成员们便萌生了打造“标准化”心理服务产品的想法,但由于时机与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项目只能暂时停止发展。经过不断地沉淀,2016年,团队决定重新启航。历经四年,项目团队凭借前期的积累与不断的打磨,成功斩获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



展望:成果与应用结合、凸显社会贡献


肖琦凯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愈发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社会也对心理服务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肖琦凯也深切体会到作为项目的开发者不仅要积极投入到心理应用服务中,更应该注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的结合,做出高水平的心理应用产品。前期参加的创业类的比赛其实也算是一次次高强度的创业辅导,每次团队内的讨论、与评委老师的激烈交锋,都会让他深入地思考自己创业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创业并不容易,但能有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A+学科的大力支持,相信他们的项目一定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朴食科技 

 ——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慧食堂领导者 

1.负责人:陈晓鹏(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2.项目成员:钟伟森,曾祎蕾,太婧慧,叶纪颖

3.指导老师:侯永雄

4.奖项: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



 项目:互联网革新,用智慧赋能 


朴食科技团队是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的一支优秀队伍,该项目同时也获得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项目主打“智慧食堂”,通过搭建O2O平台,革新传统食堂经营模式,让高校食堂搭上互联网快车,另一方面,团队计划为食堂“量身定制”智能存储仓柜,挖掘了“小餐盘”中的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安全便利的饮食。作为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智慧食堂领导者,朴食科技也是国内第一家将柔性物品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食物结算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现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著等27项,并于2019年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初心:用数据改变传统食堂经营模式


陈晓鹏说,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在外卖行业起步时想把它拓展到食堂,于是组建团队,建立“我校食堂”平台。乘着外卖大环境的东风,团队在初期发展时迅速成长。但创业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不断探索、及时调整。

受楠园煲仔饭排队抢购现象的启发,陈晓鹏和团队设计了一个针对楠园煲仔饭的订餐平台,既减少了同学们的等候时间,也能让食堂工作人员早做准备。随后,他们又瞄准了食堂结账领域。经过市场调研和自主研究,陈晓鹏团队决定使用图像识别技术以实现自动结账。



困难及解决:深挖人才


但是随着创业项目不断发展,却出现了团队人才需求增长与招人难的矛盾,而且团队成立初期的加入的成员因为个人追求的不同而慢慢开始退出团队,而经历了一段用人短缺的时期。有一段时期,面对招不到人的情况,项目负责人陈晓鹏向创业学院的黄楷胤院长求教。黄院长提出发掘人才的方法。黄院长的提点让当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的陈晓鹏顿时茅塞顿开。创业初期“智慧食堂”的合伙人也是陈晓鹏通过各种途径“挖”过来的,“运营负责人是我在南区那边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的,觉得挺对眼的,就‘挖’过来了,技术负责人是我朋友的朋友介绍过来的,他之前是做一些后台的开发之类的工作。

同时,经过吸纳融合其他各有所长的成员后,项目再次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凭借项目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以及老师们的指导,朴食科技又斩获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收获及期待:温度赋能科技,体验创造未来


陈晓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2016年送餐的时候订单量大但无人配送,只能团队人员自己配送,虽然到了最后双手没了知觉,但看到大家很激动地拿到外卖的场景,说明努力还是得到了认可的。并且陈晓鹏认为,尽管对技术水平颇为重视,但工作背后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还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同时也希望将整个传统团餐产业数字化,用算法评价和升级食堂,优化用餐者的体验。


 “鹰眼计划” 

 ——千万农民的福音 


1.项目负责人:王荀(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2.项目成员:李祁恒、邹璧而、段正、王胜文、安泽亚、王金蕾、李莹、胡玲娜、孙叶

3.指导老师:赵光宇、刘柳

4.奖项:2018第十一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



作品:同步探测,应用创新


王荀等同学的项目由他的作品《基于沙姆定律的非弹性散射高光谱激光雷达开发及在植物三维光谱点云反演和生长状况分析的应用》转化而来,在小型化,低成本,产业应用等方面为农民带来了福音。项目采用创新测距方法,实现了光谱和空间信息的同步探测,具有突出表现,极具创新性。项目指导老师赵光宇认为,“这个项目对于农业遥感探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民来说也是符合他们的现实利益。”


备战:实验室转化,团队统筹


王荀介绍参加“创青春”(现更名为“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小挑”)国赛金奖的项目,其实是来源于实验室的成果积累;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对于比赛成功的重要意义。王荀提到参加这次比赛的感悟:创新体现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从项目目的、项目背景、项目科学性、项目说明书再到项目核心;另外,他还着重强调了统筹规划的重要性。



收获:体现作品价值,提升表达能力


“做科研或者是商业项目,做项目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把你做的这个东西给说出来、给推广出来,能够让别人意识到它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

在采访中,王荀提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挑战杯”的评委汇集了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向选手们提问的不一定是他们所研究学科专业方向的老师。在广东省“小挑”答辩时,王荀就面临着挑战。他感触到,如何让不是本研究方向的老师在短时间内准确了解到他们所研究问题的价值,这很关键。省赛的经验让他在沟通交流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也为他在国赛中的突出表现奠定了基础。“如何在一分钟或一顿饭内就引起别人的兴趣,这是一门学问”,王荀如是说。


个人自述:多角度思考,坚定自己目标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最开心的就是看着自己的辛苦付出做出的作品获得大家的认可。科技创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创新是否有用,必须经过社会的认可。感谢挑战杯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审视科技创新的意义。也让我自己可以更坚定自己的目标。


创业大赛中

努力拼搏积极进取

斩获佳绩的华师创业团队是否打动了你?

你是否也想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

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呢

第九届“挑战杯”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更多信息,请关注紫荆青年


只要你想,就能拥有机会

只要你主动,就会有故事发生

我们期待你的积极参与!



 往期回顾 

图源|华南师大紫荆青年 晚安华师

撰稿|王佳宁 宋子良

编辑|林梓滨 罗小蔓 杨 蕊 吕倩岚

责任编辑|王佳宁 林梓滨 罗若男 肖莹颖

初审|丁 旋

复审|周 奋

终审|连泽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