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南京小学新学期可弹性离校,一律不收费,禁止补课!

2017-02-07 南京发布



重磅南京市政府昨天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小学新学期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小学生,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均可延时离校。“弹性离校”由财政买单,家长不需要缴纳费用。



敲黑板

划重点


  • 意见明确自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

  • “弹性离校”的实施对象为: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小学生,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均可延时离校。学校应优先安排一、二年级学生以及残障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对于确有困难的中高年级学生,学校也应提供延时照顾服务。

  • 冬季上学时间段(每年11月1日至下年度的3月31日)托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17点,非冬季上学时间段原则上为18点,具体时间由各区确定。区教育行政部门在确保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课程计划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小学生每日作息时间,缓解学生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



禁止学校借机集中补课 


“弹性离校”期间,学校提供延时照顾服务,应合理安排专人照管学生自行复习、作业、预习和课外阅读等。各区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多样化的工作模式。可由学校自管自办,具体工作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可以实行自管他办,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志愿人员和外聘人员等承担;也可实行社区管理、学校参与等组织模式。


意见要求按照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内“弹性离校”工作的实施主体,承担主要职责。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学生家庭,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有困难学生参与。


孩子留校,为防止学校借机补课,加重学业负担,意见还要求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禁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严禁以补差提优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补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外聘人员聘任程序和法律责任,确保学生在校人身安全,“弹性离校”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弹性离校”的实际参与人数以学生家长签名递交申请书并获批的人数为准。各区要对学校上报人数进行核准,保证数据准确。


“弹性离校”一律不收费


学生参与“弹性离校”期间一律实行免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学生家庭直接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搭车”进行其他有偿服务。


2017年,市财政安排“弹性离校”市级专项奖补经费。奖补经费分为补助奖励两部分。补助经费根据当年春季、秋季学期各区实际参与“弹性离校”的学生人数按比例补助到区。奖励经费根据各区“弹性离校”工作实效划拨到区。以后年度市级奖补经费及奖补办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年3月上旬前,各区汇总报市教育局,3月底前,市财政局、教育局根据各区实际参与“弹性离校”的人数确定春季学期补助经费并拨付到区。每年9月中旬前,各区汇报市教育局,9月底前,市财政局、教育局根据各区实际参与“弹性离校”的人数确定秋季学期补助经费并拨付到区。


“弹性离校”将引导社会参与。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形式,积极吸引各区关工委、退教协、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机构和团体提供公益性服务。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学生家长和高校师生等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学校可为其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补贴等。此外,“弹性离校”还将开展督查考核,2017年开始,各区小学“弹性离校”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家长们注意啦!

最近,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有关高考的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

三个重磅文件

涉及到从幼升小到高考的学生

有8个激变要早应对


1高考加分项目最大幅度缩减,分数更重要了。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2
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3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区、择校重要,择班同样更重要。


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


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 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3 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长们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所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


4
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放弃功利化导向,越早越好。

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科技、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实这是重大误解!


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最多两年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人学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


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了,后者变得更重要了,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5
教改后,高中校都会“大乱”,学校的实力是关键。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英语、数学,语文会更凸显,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


6
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了,各区县学校的真实差距家长做到清清楚楚地了解。


所谓的“大乱”,是指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
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等等。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7
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8
高考改革男孩更苦,女孩更乐。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顽皮,比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长们就得更操心点了,早点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总之,怎么说也不能让男孩子在这关键的一轮中再输掉一局吧!


来源 | 南京晨报、家庭教育、单招、网易教育

编辑 | 张洋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