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今天和52家高校谋划了一手牌!准备这么出......

2017-09-29 南京发布


今天上午

南京市与在宁52家高校谋划了一件大事!

讨论

研发项目、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


啥意思?

举个最著名最成功的例子

依托顶尖高校和人才发展起来的加州硅谷

硅谷以附近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为依托 

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等

这个事在国内

广东干了,还不错

福建干了,也不错

南京以一市之地

手握52所大学

其中不乏南大、东南、南师大这样的双一流高校

为啥不能也干他一把?



给南京研发装一台发动机1


它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

它“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然而企业对它们趋之若鹜、地方政府将它们视同珍宝,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新三板的常客、跨国科研交流的生力军。

它就是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是项目研发、高校与地方园区企业合作中的关键一环

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张福生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说法,就是因为技术研发和生产实际之间脱节

而“新型研发机构”正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

放眼南京的高校,从南大的医学研究实验室,到河海的水环境研究项目,再到南航的无人机研究项目.......驻宁的52所高校各有所长,背后都是一个个拥有研发优势而又迫切需要资金等资源支持与成果转换的新型研发机构。

高校是南京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把握好这些资源,将为南京的的产业创新与升级,换上新型”发动机“。



南京,手上一把好牌2


南京有52所高校,然而目前来看,近水楼台也未必“先得月”、“多得月”。


目前,在宁高校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率还不到一半

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只有35家,不到苏州的一半

孵化的企业只有311家,而深圳仅清华研究院就孵化企业1508家。

南京“千人计划”专家中企业人才仅60人,而深圳、杭州、苏州都在200人左右......


南京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的人才与成果!


南大计划于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建立涵盖心血管疾病、神经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等四方面的联合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心。

东大规划设立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协调效率的智能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航希望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国产无人机系统软件的研究院。

河海考虑建设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实验室。

南邮正在重点建设为宽带通信提供支撑技术的研究中心。

南医大正在开展利用互联网构建全省医疗远程会诊平台的研究。

而南师大的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则希望自己的大数据分析研究成果能融合到实际运用中去。

.......


南大校长陈骏院士说,项目研发与新型研发机构贵在落地,失去了地方的资源支持,许多项目”谈着谈着就谈没了“。

高校的研究成果,迫切需要落地转化!

南京高校多、人才多、资源多。仅2017年,包括南大、东大在内的8所在宁高校留在南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33.27%。

高校浑身都是宝啊!!!

一把好牌已经放在了南京手里,南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把牌组合成”同花顺“、”炸弹“。



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出好牌3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1分钟前

不只是北上广深,国内不少城市比如武汉、长沙、成都、苏州等都在创新上铆足了劲,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如果我们南京不采取超常规措施,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推动“两落地、一融合”,关键是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打造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链,让创新创业在南京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容易成功。



过去说“手中有粮心不慌”

现在则是“手握人才心不慌”


知道不?南京人才“净流入”!

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

2017年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8所南京高校留宁就业毕业生总数,占8所高校总体就业毕业生人数的33.27%,而去到浙江、上海、广东的比例分别为5.92%、10.67%、4.25%。

2017年,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为4.7万人,而2017年南京高校南京籍学生为1.2万人,南京的人才呈现“净流入”状态。

2015-2017年以来,省内高校毕业研究生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


在宁高校的师生和科研人员生活在南京,都是南京的宝贵财富,南京市理应给予大力支持。

南京市委市政府将针对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事业平台、收入待遇、服务质量、生活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明年的1号文件中,就在基本建设、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生活环境等方面,明确几条实实在在支持在宁高校的政策举措。


市长缪瑞林介绍了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作为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大城市,要有自己的经济技术支撑!

南京未来将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所有在南京落户的科研成果和新型研发机构都要企业化运作,科研人员也要通过企业化来组织,同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股权为纽带,把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地方平台、社会资本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同时培养一批像华为、中兴这样的龙头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创新型企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鼓励企业搞研发。


企业如何创新?成果如何转化?

目前南京全市拥有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多,但需要整合!

南京正在考虑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资源布局南京,这方面在宁高校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南京的创新园区数量多,每个区都要成立创新园区管委会,对各类园区实行统一管理,产业方向鲜明、错开,孵化服务、企业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要集成、要聚焦。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正式落户江北新区。市有关部门和各个区都将加强与省产研院的合作,吸引国际顶级科技团队和科研成果在南京落地转化。


南京今后将做这七件事

1、科学引导产业发展。对已具规模的新兴产业,要推动其向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对刚刚兴起的新兴产业,要推动其健康发展;对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兴产业,要超前谋划布局,同时要注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畅通创新融资渠道。实行政府主导,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介入,共同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市里、区里都要成立,每个版块都要覆盖到,运作方式要市场化,由专业团队运营,而不是简单的分钱分项目。这项工作,市一级由紫金创投先行推进。

3、营造信息化的支撑环境。要在已有基础上,多元投入、加快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比如,可考虑推进免费WiFi信号的全覆盖,其中高校、重点公共场所和重点产业园区首先要实现覆盖。

4、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5、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情,对创新至关重要。要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法庭全市区域和工作领域全覆盖,为各类企业、各类人才和创新活动提供公平、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6、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建设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吸引高端资源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打造创新联合体。这方面,高校的资源比较多,特别是在海外的校友和人脉比较广,希望能够为南京牵线搭桥。

7、搭建重大创新活动平台。目前南京有一些创新创业活动类平台,有专业性的,也有综合性的,要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层次更高、影响更大的平台活动,比如能不能叫做“创新国际博览会(创博会)”,使其成为南京科技创新的窗口、标志和品牌。

管理机制完善,才能让项目、资金、人才在平台上流通,带来创新活力。

最快今年11月初,南京就将举行一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推动一批新成果新项目率先落地。

南京已经理好了手中的牌,

准备出手了!

责任编辑 | 赵伊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