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照狂,小飞!

游戈昊 南京发布 2019-11-13


11月清晨的石象路,人少,枫香乌桕榉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红黄交错。


拍完一组图,摄影师小飞掏出手机,6:25分,距离第一波老法师攻陷石象路还剩10分钟。骑上小电驴撤离,准时赶到公司打卡。


这是他的日常。小飞不小,真名方飞,78年的他其实是个典型的斜杠青年,2016年加入由南京发布组建的“南京城市摄影队”。



本职在南京一家商业企划做视觉设计工作,业余时间,小飞背着相机穿街走巷。从2015年底,他的微博@小飞718开始频繁po出镜头下的南京。


痴迷熟悉的花草树木湖山、老街旧巷,也喜欢爬上高楼,俯瞰脚下钢筋铁骨的都市丛林。


用影像记录这座城的样子,成为小飞「我爱南京」的一种表达。


/斜杠青年的养成/



小飞老家扬州,一年级时随父母定居南京。在瑞金路住了30多年,小学在拆掉的八宝东街小学读书,初中念的是南航附中。


大学毕业后,先后去过乐福来广场、麦德龙。直到进现在的公司,待了十几年,一直从事设计工作。



兜兜转转,主要人生轨迹不出瑞金路3公里。乡愁?不存在。对不会讲扬州话的小飞来说,南京早已是故乡。


步入3字打头的年纪后,常常陷入短暂的虚无: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2015年11月,小飞带全家去灵谷寺。银杏很漂亮,他惯例拿相机给家人拍了游客照,额外多拍了些风景。


回来随手挑了几张发微博。此前他是社交媒体编外人员,微博更新频率半年一次。


没想到,几个小时后,这组图就被“南京发布”等城市大V转发了,还有网友在微博跟他互动。这让小飞感觉很有趣。


斜杠青年的人生副本就这样被意外打开。




以前爱睡懒觉,现在老婆说他每天像打了鸡血,醒来就看不见人影。公司考勤严格,别人七点多起床时,他已经从紫金山拍完照往公司赶。


周末送孩子去大行宫上补习班,还要顺道跑去鸡鸣寺拍个药师塔。


3年时间,他从摄影小白玩成了大V。也用镜头看到了太多,那些普通人因为睡懒觉、赶路、刷手机而错过的城市风景。


/城东情结/


小飞以瑞金路的家为原点,四五公里就能抵达中山陵、玄武湖、鸡鸣寺、夫子庙,无意中圈起南京最适宜拍照的地界。


中山陵熟悉得像恋人,四季晨昏、晴雨雪天,怎么都拍不腻。



11月的明孝陵最美。秋风带凉,石象路每片叶子都漂亮,整个白天都要接受长枪短炮的洗礼。


为躲避人群,立冬那天下雨,小飞凌晨4点多就去蹲守,拍完去上班。


清晨黄昏,光影有颜色,空气有水分。他镜头里的石象路,空无一人,湿漉漉的黄叶铺了满地,秋天感扑面而来。



而再往前推半个月,秋色最好的地方在前湖。


自从玩了摄影,小飞对天气尤为敏感,甚至成了南京气象志愿者,编号002号。去前湖一定要选择有水雾的清晨,湖面晕成平铺的水粉画,能拍出晚秋的诗意忧愁。


在本地摄影圈,小飞还以疯狂和精力充沛出名,这得益于常年的跑步。



去年1月份的一场大雪,让朋友圈陷入狂欢。小飞一早4点多出门,5点多爬到头陀岭,摔了2次尾椎骨。


后来又连跑灵谷寺、颐和路、老门东,晚上9点多才到家。一天下来,在积雪里走了3万多步,脚冻得发紫。


最终,他拍下了这组图。



镜头里的南京美成金陵,那组灵谷寺雪景在微博和朋友圈疯转。


而无论过去多久,只要看到这组照片,总让人怀念2017年的冬天。对摄影师来讲,影像的记忆比脑子更好使。



让人兴奋的,还有不期而遇的风景,捕获到只属于自己的视角。


今年5月份,在中山陵拍一个骑行赛。那天瓢泼大雨,紫金山索道都停了,小飞打着伞爬上了头陀岭。


山顶只有他一个人。山和城市之间,一点雨带都没有,他目睹了整座城被漂亮云海笼罩的奇观。



夏天回家路上,拐过总统府,一抹夕阳打在脸上。立马掉头奔到玄武湖环湖路,抓住了最美的火烧云。


梧桐、樱花、紫金山、玄武湖、夏天的宵夜街、旧巷里的柴火馄饨……2个4TB的硬盘,快不够用了。



我希望用我的相机,把我爱的南京,拍成别人眼里的诗和远方”。


/爬楼,解锁南京新视角/



半年前,小飞还在diss爬楼党过于倚仗技术和设备。


没多久,当他第一次爬上天台,俯瞰城市高楼像多米诺骨牌,打开了以往镜头里缺失的角度。


他迷上了爬楼。甚至还做了一张表格,里面详细罗列了南京爬楼的经典机位,“今年能爬100个楼”。



工作之余,小飞经常爬到新街口各个高楼楼顶。新街口楼宇密集,像发光的积木盒子,灯火璀璨。


去山西路中商万豪,为了赶日出,4点50赶到楼下。电梯要刷卡,白天可以跟着住户蹭卡,那个时间哪有人呢。


犹豫3秒,扛起三脚架,一部相机和包里两三个镜头,一口气爬了上去。那个楼有50多层。



他自称「城市天台美景搬运工」。镜头里的城市楼群,摩登像曼哈顿。孔雀、紫峰、鼓楼罕见地同框。夜晚的立交桥,车辆拖着尾光,极具未来感。


很多人在微博询问爬楼机位,小飞从不回复。他也很少主动问别人,“每一张他人的爬楼作品,都是通向机位的地图”。


他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就像做推理游戏。



老街与紫峰同框,新与旧无缝对接这个角度的紫峰,你一定没见过!


看到魔都两座高楼之间,正好收进外滩四件套的网红机位,他也在南京找到了城市缝隙。



从高处俯瞰玄武湖,湖水成为一个平铺的画面。


鸭子船游进来,游出去,完全不知道,它们已经被定格成一个个奇妙的瞬间。



“摄影机最重要的元件是在它后方十二寸的那玩意儿。” 城市就在那里,她的千万种样子,都要你自己寻找。


对于小飞来说,回到地面像细枝末节的抒情,而爬上天台则是宏大叙事。


无论哪种,都是南京。




/ tips / 

南京城市摄影队


南京城市摄影队目前已经有40多人,这是一支平均年龄有30多岁的队伍,大多数都是“南京土著”。他们热衷于拍摄南京每个角落,参加过亚青会、青奥会,做过国际轮滑的官方摄影队,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拍过人物纪实,为南京及中央媒体提供城市美图。他们用镜头记录和呈现着这座美丽古都。


南京发布开设#最南京,全民拍#话题,大家可在微博上带标签艾特或私信我们。无论是四季更迭的城市图,还是温暖纪实的人物照,我们欢迎更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分享你眼中的南京城,也欢迎更多热爱南京的摄影师们,加入南京城市摄影队。




图片 | 方飞

内容来源 | 南京有个号

重点阅读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